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

2016-06-21朱安彬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实施

朱安彬

【摘要】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极具人生哲理和智慧,对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节高水平的历史课,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中的历史教学工作,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认知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价值教育 核心目标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90-02

历史这门学科在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方面具有其他社会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功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核心目标是丰富学生的人性、完善学生的人格,充盈学生的人生意义,增进学生的生活品质。现阶段,部分老师对历史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缺乏准确的认识和把握,也缺乏正确的教学策略,历史价值教育的成功实施还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核心目标应该指向人最核心、最本质的需要,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创造有价值的生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1.1 培养学生的求真、扬善和唯美的情怀,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对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掌握,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历史学的方式和思维对知识进行解读。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着重对自己的研究思维进行培养,学会对历史进行批判和反思,以此来加深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国家、民族和文化产生认同感。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可以树立历史意识,学习古人的优良品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塑造完整的人格,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1.2 引导学生用现代的视角诠释历史价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每个历史时代都有引领社会进步的时代先锋,他们的人生价值在历史舞台上得到了充分展现。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民族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把个人理想和时代需要结合起来,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

1.3 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了解并尊重各国历史

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在通过了解过去和认识现在对历史进程进行总结,提升自己的感悟和境界,在全球化背景下拥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了解并尊重各国的历史,关心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能源,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拥有人类共同的情感认同。

2.高中历史教学中基于核心目标的价值教育的实施策略

2.1 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历史课堂是培养高中生价值观培养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对课堂时间充分利用,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如果只是单纯地对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并把课本中历史知识所蕴含的价值观直白地展现给学生,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合理的课堂情境吸来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红军长征有关的内容时,如果教师按照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以及长征的意义一步一步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可能提不起兴趣,如果教师用多媒体把红军长征的有关视频和图片资料播放给学生,并配上红军长征过程中出现的感人故事,就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容易就融入那种情境中去,引发学生对价值形象形成强烈的认同,体会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苦与累,认识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肩负起自己身上的责任。

2.2体验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价值观的教育是具有内隐性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要唤醒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而不是靠历史教师的强行灌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实在学生对自己的自我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让学生进行体验式的学习,在体验学习中不断产生新的认识,积累新的经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自觉树立向上的价值观,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讲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时,比如造纸术,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纸张,不懂珍惜。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造出类似古人写字用的简易的木简,然后在上面写字,让学生通过体验学习,体会到造纸术的伟大和对我们人类带来的便利,让他们对我国古代文明产生自豪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2.3 开展讨论、辩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可以通过组织讨论和辩论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产生思想上的碰撞,从而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对历史知识的见解进行不断的完善。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例如,在讲秦始皇的相关内容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皇帝制度,建立了首个中央集权国家,同时,他实施的刑罚制度相当严苛,被称为暴君。老师可以就秦始皇的功过,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印象,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3.结语

历史这门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的培养,把价值观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使价值教育深入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做出正确的向导,让学生对历史课有新的认识,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明辨是非,学会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洁.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J].新课程·下旬,2015,(9):22-22.

[2]朱海.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科技展望,2015,25(31):165.

[3]王琳.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正确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J].金田,2013,(7):209-210.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实施
浅谈高中《鸦片战争》教学中国际法意识的培养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