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教育师生的关系

2016-06-21孙长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师角色教师职业师生关系

孙长霞

【摘要】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教育系统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研究教师与学生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是教育学人文精神的真正体现。本章阐述了教师职业的由来及发展、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以及教师的角色与形象,旨在从历史到现实、从宏观到微观把教师职业的特点、地位、作用与条件,明确教师专业化的内容与途径。同时探讨了学生的本质特性、地位与作用、发展规律、时代特征等,确立科学的学生观。在此基础上阐述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表现形式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

【关键词】教师职业 教师角色 学生地位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74-01

“尊师爱生”历来是我国处理师生关系的优良传统。“爱生”这是千百万教师从客观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它反映了师生之间关系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遵循这一准则来处理师生关系,才有可能取得教育的效果;反其道而行之,教育就难于收到成效。下面简略介绍一下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几种关系。

一、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

(一)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它具有工具性的目的。这种关系一般说来,不为教师和学生和主观态度而转移,它是由客观条件所决定的。如并不是因为教的关系。师生之间良好的工作关系表现为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协调一致,它对教育的效率能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种良好的工作关系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制约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技能、思想品德和人格力量。具有较高教育水平的教师,能够有效地控制整个教育过程,协调它与学生之间的行为。

(二)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不限于工作关系,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已开始为当代的教育理论所重视。人际关系首先不是由客观条件所决定的,它的目标是指向满足人的交往需要。交往的需要是作为人的一种独立的主观需要而客观存在的。在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中,不仅可以完成某项教育任务,也可以使他们这种交往的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在某种情况下,人际关系在师生关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特别是年幼的学生往往为博取教师的喜爱,获取与教师交往的满足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也会因为学生对于他的爱戴、尊敬,而更加倾心于教育工作。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器,良好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表现为情感上的融洽。

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是密切联系的。师生之间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难于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有人就认为“教育过程必须在幸福、欢乐的感情交往中展开。”在师生之间易为学生所接受,并赋于它以一种特殊的意义。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意味着学生在心理上趋向于教师,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在时间上频率增加,在空间上距离缩短,易于使学生摹仿教师的思想行为和接受教师的暗示,它不仅有用助于学生形成某种行为准则,而且对学生的个性,诸如价值定向、性格特征等的形成和发展,都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二、师生间的组织关系和心理关系

(一)师生间的组织关系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的结构中各自占有不同的位置,履行不同的职责,这种不同的地位和职责,也即是从组织和制度上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几乎在一切社会制度和制度一切时代中,师生之间的组织关系,教师总是具有控制学生的权威和权力,学生总要听从教师的教导,服从教师的要求。

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实验证明,不同师生关系的模式,对教育过程及效果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李皮特和怀特在勒温指导下进行的关于集体气氛的研究。

(二)师生间的心理关系

师生间心理交往和关系存在于教育全过程中,渗透于一切师生关系之中。

师生间积极肯定的认识,可以促进教育过程的进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柏生所进行的实验证明,凡被教师认定为具有发展可能性的儿童,若干月后他们的智力相对来说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三)师生间的情感关系

学生对教师的感情,随心理距离的逐步的缩短,一般也总是经历下列的几个发展阶段:接近——去除生疏感,惧怕感,与教师相处有一种安全感;亲近——感到与教师关系和睦,自己已经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承认,会主动地去亲近教师;共鸣——产生与教师情感上的共鸣,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信赖——能与教师倾心相交,向教师打开心灵的窗户,在困难中期望得到教师的帮助,也能与教师共欢乐,师生间实现内心世界的高度统一。

三、师生之间的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

师生之间在学校组织中所发生的关系是一种正式关系。他们各自在学校中的地位、任务以及义务和权利都由学校组织所规定。通过正式关系所发生的交往直接学校的教育目标相联系。

但师生之间也可以发生正式关系以外的非正式关系。这种关系发生在正式组织之外,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关系。如师生之间可以由同样的业余爱好结合在一起,也可以作为知心朋友发生经常的密切的交往。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之间的联系没有任何规章制度作为外来的约束,而是出自于感情、友谊、共同需要的结合。教师与年龄较长的学生间有可能形成这种非正式的关系。师生之间非正式关系的形成,可以有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但是,当教师与学生发生这种关系时,应当注意不要形成与个别同学的特殊“关系”,不能因为这种关系出现对学生的偏爱和不公正的待遇。要区分在不同场合下关系体系中师生所充当的不同角色。

参考文献:

[1]陈永明主编导:《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斯腾伯格:《专家型教师教学的原型观》,《华东师范在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第1期。

[3]金一鸣主编导:《教育社会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猜你喜欢

教师角色教师职业师生关系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