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区域内校际联动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2016-06-21赵琦高慎英熊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校际校本试点

赵琦+高慎英+熊焰

【摘要】以“U-S”模式推进区域内校际联动,在学术援助和实践操作的协同中,共享智源和资源,在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探索学校内涵优质发展的路径。本文以广州市增城区“质量立校”项目研究为个案,尝试从学校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课堂改革研究、教学科研成果四个方面来分析区域内校际联动发展的整体设计、过程推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质量立校 校本研修共同体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与广州市增城区教育局合作开展《增城市学校制度建设之“质量立校”项目(2013-2015年)》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60-02

一、研究背景

教育体系的要素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管理等。教育现代化是指建立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体系,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根据《广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文件精神,为加快推进增城市普通中小学教育现代化进程,提升学校教育质量,选择7所中小学(5所薄弱学校,2所优质学校,其中,4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作为试点,开展增城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之“质量立校工程”项目。通过院校合作、专家引领、校际联动与学校自主发展,开展校际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促进试点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升,缩小校际差距,整体优化区域教育发展水平。

二、整体设计

(一)质量立校

质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学校要立足,要发展,就必须要提高办学质量。这就涉及到学校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实施和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因此,在实操的过程中,项目研究团队将质量立校的内涵拆解为以下指标,逐一开展各项工作:

(二)校本研修共同体

校本研修共同体是一种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校际联合研修模式。这种以同质促进、异质互补原则建立起来的共同体,通过各自学校的特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联合互动,共同开展校本研修,从而形成一种任务驱动、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协同研究、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校本研修共同体的建立可以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达成,通过教研组备课、听课、研课等活动,与同伴互为“课程”,互助成长。此外,通过专家听课、评课、指导课题研究等形式,把教师引领到专业研究的轨道上,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对于校本研修共同体的建立也非常重要。

三、过程推进

(一)理念引领

为全面摸查试点学校的情况,更为准确地定位学校未来三年的发展方向,高校专家对每所学校开展现场诊断活动,全面把握学校发展的现状、优势、问题及其挑战,明晰学校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质量提升的思路,协助每所学校编制“质量立校”三年改进计划,健全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改善教师工作状态和学校育人环境,增强学校活力。

(二)实施途径

1.开设专题讲座,加强理论培训

高校专家依据学校发展需要和教师意愿,从教学、教师、学生、学校管理等多角度、多层面开设通识类的专题讲座,同时还邀请了语、数、英、物理等学科的专家就该学科的发展趋势、理论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等做了专题介绍。

2.搭建平台,校际联动

高校专家每学期每月都赴试点校参与听评课等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改进建议,并邀请省内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开展各学科同课异构活动,开设“名师大讲堂”,与试点学校的教师们交流和切磋教育教学方法。同时,专家团队组织试点学校的管理和教师队伍赴省内外优质中小学考察学习。在考察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员们选择一至两个问题作为考察交流的研究重点,全面考察学校的各类活动,深度体验学习。为推动试点学校的共同进步,实现同伴互助,研究团队搭建了经验分享、观点交流、智慧共生的平台,分别就管理与效益、学校顶层设计与办学思路、学科质量与校本问题、课堂教学与学科组建设等方面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教育沙龙、主题论坛、研讨会等等。

3.撰写心得,反思提升

在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发展,提升学校特色经验”的思想指导下,研究团队以改进学科教学方法为题,要求试点学校的教师们撰写经验总结或反思论文,开展学科教师论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同时,还引导试点学校不断反思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各种做法,对学校质量问题归因分析与策略思考,经验分享与问题研讨,撰写校本改进计划和提升策略。

四、整体成效

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试点学校在办学理念、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实施、评价机制、办学成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一)学校顶层设计明晰了发展方向

试点学校在的层面上都有了自己的三年发展规划和“一校一案改进计划”:荔城二中以“构建和谐书香校园”为统领,不断深化课程改革;荔景中学形成了科学有序的管理机制,实行了精细化管理;朱村中学以“创建书香校园”为抓手,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围绕“增效减负”目标,对常规工作实行流程化管理;荔江小学致力于凝聚学校文化内涵,打造“和美教育”特色,推动学校全面发展,和美课堂、和美家校、和谐团队的构建;派潭中心小学通过“质量立校”工程,学校管理也逐步放权、归位,职权清晰、明朗起来。

(二)课堂改革初显成效,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荔城二中开展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灵动课堂”探究和实践:2013年毕业班中考成绩排名较上一年进步10名,获得区毕业班综合评价三等奖;2015年毕业班中考成绩获区初中毕业班综合评价三等奖。荔景中学、增城二中则分步骤、分年级在各自的学校推动“互动探究课堂”的改革:荔景中学三个年级的教学成绩教稳步向前,教育教学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连续三年获得增城市毕业班综合评估一等奖;增城二中从进步幅度上看,七、八年级的成绩在稳中有进,九年级的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2015届中考成绩进步幅度为全区最大,获得2015年毕业班工作评估三等奖。派潭中心小学在镇、区的多次抽测里,教学成绩喜人:语文科成绩稳中有升,英语科成绩也直线上追,抽测排在市前列,增城区2014年调研反馈教学效果优良率是93.6%,2015年是100%。朱村中学以“目标导学案”的设计、实施和“小组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切入点,探究和实践“全效共进”教学模式。麻车小学也已启动“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的课堂改革。荔江小学在全体师生中践行着“和美教育”的精神。

(三)教师队伍组团发展,梯队发展,整体素质提升明显

各校借着“质量立校”工程的东风,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组织教师开展寒暑假读书活动,做好骨干教师的挖掘和培养工作,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组织全员教师大比武,加强集备,促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三年中,多位教师荣获省、市、区级各类荣誉称号,整体素养明显提升。

(四)教育科研成果丰富

教育科研最重要、最基本的价值在于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年来,教师们在“质量立校”课题任务的带动下,从一开始提到课题研究非常抗拒到现在部分教师产生了研究的兴趣,并有了做课题研究的欲望。各校积极申报课题,撰写论文,成果丰富。据不完全统计,7所学校的教师于合作研究期间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130多篇,获得近20项各级各类课题立项。

五、拓展空间

以“U-S”模式推进的区域校际联动发展中,试点学校的校本教研可以尝试从更多的点上突破自我,如学生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教师队伍提升、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同时,站在高校研究团队的角度来看,中学与小学之间纵向层面上的有效链接可以成为后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范斯义.创新型学校内涵式发展四维模式研究.硕士论文.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

[2]吴晓玲.区域联动式学校内涵发展的整体探索——以南京市栖霞区U-A-S合作研究为个案. 教育发展研究,2012,24:54-59

[3]张银山.县域薄弱学校内涵式发展研究.硕士论文.云南师范大学,2013

[4]郑金洲.学校内涵发展: 意蕴与实施.教育科学研究,2007,10:23-28

[5]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市增城区教育局.增城市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之“质量立校”项目结题手册,2016,4:12-62

猜你喜欢

校际校本试点
我校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
网络环境下校际协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