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学生一起成长

2016-06-21周洁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接纳

周洁

【摘要】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何解决?本文以接纳为切入口,接纳自己,接纳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试图给教师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简单的处方。

【关键词】教师心理 接纳 谦虚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54-02

每天,所有的教师,都在各种努力、各种遗憾、各种欣慰中跌跌撞撞地前行。在面对学生时,我们总想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把所有能教给他们的东西都教会他们,希望能无微不至地关照到每一个学生,留意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每一件小事。但是,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每个班级从30-70人不等的规模,让每个教师都只能叹口气,然后质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在处理学生问题时的考虑是否有遗漏。我们能不能成为完美的教师?

答案是:不可能。天下没有完美的教师。就像为人父母一样,必然有所疏漏,即使我们小心翼翼殚精竭虑地付出自己的一切,竭尽所能做到最好,也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教育。甚至,会不会有过度教育的陷阱?当我们竭力创设一个公正平等的教室环境时,是不是就剥夺了他们适应真实世界的机会?我们给予一个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那当他得不到这些的时候,会不会心理落差太大造成其他问题?这些,那些,都是教师们曾经、正在或者将来可能思考的问题。教师的诸多心理问题常常是从这里开始衍生出来。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有一个既简单又不简单的处方:接纳自己,接纳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

对于追求完美、期待完美,害怕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影响了学生的教师们来说,只有先接纳自己,才能接纳学生,从而教导学生。我们必须承认,和学生一样,我们是有缺点有短板有脆弱时刻的,需要不断努力不停成长,这些都是需要学习需要锻炼的。让我们从接纳开始。

接纳,最重要的好处就是减少心理能量的消耗。当我们不接纳自己时,我们心里的羞辱、责备、挫败的感觉,都是阻力,它们需要你耗费很多的心理能量去中和抵消。我们都得承认——在你感觉好起来之前,其实你做不好什么事情。接纳自己,不是放弃标准和要求,而是肯定自己固有的内在价值。我们仍将继续努力去提高,但是我们不会因为那些瑕疵、那些缺陷而感觉不好。当我们偶有失误或者表现不够出色,因此感到自己不配休息、不配快乐,甚至充满羞耻感时,可以把事情放一放,去冲个澡、喝杯好茶,对自己说:不管我做得怎样,我都很好,足够优秀,我的价值依旧,不会因为这点事情而有丝毫贬值……当我们回到良好的心理环境中,重新开始工作的时候,那些负面的感受就似乎也没有原来那么让人心累,我们完全可以在充沛的内心能量驱动下做得很好。这些很重要,接纳了自己,接纳学生会更容易一些。当我们对学生不能接纳时,也就是说,我们用自己的标准和条条框框去评价学生时,而不是接纳他们现在的样子时,我们就引发了他们心中的自卫反击战。而当他们把心思放在自卫反击战上,他们就错失了将自己变好的能量和时机。如果我们接纳他们,我们就帮助他们保存了这些能量,这时,他们更容易听见内心良知的声音,更能看清楚正确的方向,也更容易发挥潜能。所以,我们接纳学生,不企图评判操控他们,这反倒会帮他们更快地变好。

如何接纳呢?保持谦虚是前提。我们应该认识到自身还有不足,也需要进一步的成长。毫无疑问,学生是需要成长的,他们也正在飞速的成长中。他们每天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学习将来如何在社会立足……和学生们朝夕相处的教师们,更需要学习。现代社会信息的爆炸,教学技能、教学手段的飞速发展,要求教师必须跟进这些先进教学技能和手段,而且除在日常教学中引发的各种学术思考外,我们还面对着各种教育理论的更新,这些还都仅仅只是外部环境的变化。看不出的变化,还存在于学生与我们的内心。在学生不断接触新事物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变化也正在悄悄发生。与同年龄高中的学生们相比,职业学校阶段的学生们的心理变化要更剧烈些。他们在初中只唯学习论,到职校发现成绩不再是唯一或者说最重要的标准了,同学关系的复杂化,游戏、娱乐的吸引,日常生活中成年人要求的变化,学业的困难,就业的压力,都是产生心理问题的诱因。其中转变产生的迷茫让很多学生都不知道生活、学习的方向在哪里。多数学生产生问题的根源是失去方向,由此,颓废、自我放弃在学生中不断蔓延。学生的这种心理变化显然会影响到老师的心理状态。老师们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成瘾于游戏,学生不知道学习的目的生活的方向,老师也不知道怎样给出指导意见,口号式的“好好学习”已经满足不了学生。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师比学生更困惑。教师们一方面期待师道尊严,觉得学生越来越差的同时却不真正了解学生,另一方面自身无法给予学生所期待的帮助,致使学生更加不尊重教师。了解学生、理解学生,需要教师“蹲下来”。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教师一般处于较高的心理高度,如果再用自己的惯有思维,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或者对学生的观感一成不变,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变化,不能及时进行表扬或者批评。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心理高度,怀着谦虚的心态看待学生,更容易获得及时的学生心理变化信息,从而不错过教育引导的最佳时机。

把自己的内心地位放低些,再低些。教师只是茫茫世界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即便我们担负着继承、传播知识的重任,对于大自然造物神的神奇,我们也只能是仰视。人类,作为大自然最神奇的产物,充满了不可知的变化,而我们面对的这些未成年的学生,他们的未来,更是充满了希望和各种不能想象。世界这么大,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即使这些学生将来不能成为金融巨鳄或者企业精英,在他们身上,也有很多值得表扬的优秀品质良好习惯。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学生自然而然也能与我们互动,从我们身上学到那些良好的品质。

当我们接纳了自己,接纳了学生,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学习的态度,那些困扰我们教师的很多心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要和学生一起进步一起成长,这是教师不被历史所抛弃的必需。

猜你喜欢

接纳
当信息技术“撞上” 语文老师
教师如何调控好情绪,更幸福地工作
教育从接纳开始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问题与策略
运用叙事疗法使问题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学生的爱
让阳光照进心灵
生育第二胎前,请关注“老大”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