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改进

2016-06-21陈小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信息平台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摘要】针对我国高等院校现行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以“翻转课堂”为新的教学手段,并根据其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实践情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翻转课堂”的实施加以改进。提出了形成以传统教学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多媒体资源共享为基础的信息平台,加强各高校教师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互通的新理念,为“翻转课堂”在国内的推广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方法 信息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34-01

引言

中国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填鸭式”教育,习惯了全盘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不加以思考和理解,这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1]同时,目前国内高校的教育仍然奉行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学习,学生自身的思考和理解完全被弱化,质疑和创新的思维也被抹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欧美教育模式后开始反思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当然,欧美教育方式有它实践的背景,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但既然受到推崇就一定有可取之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结合自身实际加以改进利用,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就如翻转课堂以及网络学习平台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就是欧美教育模式的亮点所在。[2]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无疑是一块试金石。

一、“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带来的契机

对于老师而言,“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要求老师对教学内容有相当熟悉的认知,能提纲挈领,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相较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老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课前的准备上,以应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这就使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对于学生而言,老师在“翻转课堂”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更多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这对于适应传统教学模式的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个发挥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契机。

二、“翻转课堂”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存在的问题

“翻转课堂”有它积极正面的影响,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例如老师是否有足够的精力保证教学视频的质量以及完成角色转变,学生能否成功从传统教育模式下脱离,现行环境是否保证“翻转课堂”超越传统课堂等一系列问题。

(一)“翻转课堂”实施主体——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翻转课堂”不仅仅是教学平台的转换以及设备的更新,与之相匹配的还需要老师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以及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就如老师要从“以教学为主”的传统思维中抽离,将主导权交付给学生,这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老师来说无疑是很大的困难。同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校教育的支柱团队中大部分老师对于计算机的操作以及视频制作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而这也成为“翻转课堂”推行的又一阻碍。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翻转课堂”成功实践不可或缺的条件

“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主场,变成了师生交流互动的场所,从而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这仅仅是最理想的状态,学生有极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是我们的想当然而已。习惯了跟着老师思路走,亦步亦趋,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即使有“翻转课堂”这样好的教学模式,也不见得就能有好的成效,毕竟,没有极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控能力,课下学习就只能是空谈。

(三)师生信息交流滞后是“翻转课堂”的又一弊端

“翻转课堂”虽然有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结果是否如我们的预期一样,教学效果能否大幅提升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及答疑,师生的交流会存在滞后,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及思维方向就可能会与老师的教学目的产生极大的偏差,这显然产生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的改进

如上所说,既然“翻转课堂”有诸多缺点,对于其推行是否会石沉大海的问题,其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一)传统课堂与教学视频相结合构建创新型“翻转课堂”

对于先进的视频教学,我认为目前的大环境还不适合视频教学的全面展开,毕竟学生的能力也有高低之分,对于教学视频的理解也有深浅之别,如果一味照搬欧美教学模式,学生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老师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辅以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启发学生的自主思维,比如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等方式,这样老师不仅能当堂解决学生的疑惑,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老师的课后指导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对于教学,我认为老师的角色定位显得尤为重要。课堂内外老师都应多与学生互动,而不是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授课、课后互不交流。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提点,帮助学习架构清晰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学生的自我探索,虽然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但有可能偏离老师的教学目的。因此,“翻转课堂”需要的是老师与学生的配合,而不是各自为战。

(三)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架构信息网

针对某一学科,如果有平台能将同类课程所涉及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资源共享,所有相关课程的老师都可以在该平台上分享最全面的教学素材,再将这些素材与个人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资源整理,制作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课件,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备课效率,节省时间,让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上,而不是消耗在搜索素材这样并没有很大实际意义的过程中。由此,架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网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束语

对于当前中国的高校教育来说,“翻转课堂”的实践是对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探索,不论成功与否,都会为中国的高校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借鉴“翻转课堂”的先进理念,自主创新,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遵循客观的教学理论,真正地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现有师资水平的教学模式才是当务之急。 “翻转课堂”的理念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好的契机和借鉴意义,但作为舶来品,“翻转课堂”需要符合国情和教育背景,以技术为支撑,以“翻转”为启迪,才能真正的使教育改革与教育现实相接轨。

参考文献:

[1]王沂淼.浅谈“填鸭式”教育[J]. 考试与评价,2014,07:128.

[2]曲江兰.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 科教导刊,2014,03:13-14.

作者简介:

陈小明(1987.06-),男,重庆江津人,研究生,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流体动力机械及系统的数字化研究。

猜你喜欢

信息平台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分析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