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教学改革研究

2016-06-21张晓娜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弹性教学的支持下,通过分流培养的模式,整合多方位教育教学资源,结合当前面临的食品营养、健康和安全等重大问题,分析了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实践教学的改进、教学方法和的改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备宽广知识面、多领域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卫生学 教学改革 实践 应用型人才

【基金项目】本科教学工程(104020113003);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205010412001)。

【中图分类号】R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14-0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不断发生,从苏丹红、三聚氰胺、皮革奶到瘦肉精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不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食品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建设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教学模式,食品营养与卫生学作为食品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从预防医学的角度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三者之间关系的学科,它包括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两门学科,即食品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1],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它适用的专业范围比较广泛,比如预防医学专业、食品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等[1-2]。

食品营养与安全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需要结合1+2+X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密切结合我国生产、生活实践,充分利用食物资源,指导合理营养,预防营养相关性疾病,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1.存在的问题

1.1教材针对性差

预防医学类专业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容较全面,理论性强,还增加了一些前沿知识比如说植物化学物,但应用方面内容少,偏医学性太强。食品专业很多教材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较多,应用性差,内容更新慢,教材无法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如何将教材内容和社会存在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前沿的知识,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1.2教学方法老化

传统教育方法以教师满堂灌输为主,缺乏创新性,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束缚了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如何科学地选择适应本课程不同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并应用于生产、生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它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多媒体教学和板书如何有效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尝试采用教授与引导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教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该课程教学方法的必然趋势。

1.3 实践教学模式滞后

实践教学基本以实验为主,缺乏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而且实践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没有与最新的食品营养及安全问题相结合,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基本都是停留在理论知识和实验室实践阶段,没有把一些实用性很强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来验证学习成果,所以只有开设丰富多样的实践课程,才能让学生真正消化理解该课程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2.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2.1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食品专业的特点,针对目前教材适当增加或删减部分内容,接轨新出现的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等问题,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教材中加入最新案例,编制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食品专业本科教育的规划教材[3]。除了使用最新版教材之外,还需要任课老师把握前沿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策划和组织,利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原理对案例进行讲解分析。针对社会对营养师、检验工等职业资格的需求,将职业能力的培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课程内容满足社会对食品专业的需要,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顺利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4],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2 建设多元化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师生互动式课堂教学法,以启发、提问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实施案例教学,采用互动式、启发式、视频教学等方法,强调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5],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寻求;将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例如,讲到营养素缺乏或过剩的临床症状时,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和音效等形式,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4],授课过程同时进行板书,使其起到提高挈领的作用;采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3],根据最新案例结合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提前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分组进行交流和讨论,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课堂上以PPT的形式进行答辩,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课堂互动模式;在授课中涉及到基础性较强尤其是本专业词汇量较集中的内容,如营养学基础、植物化学物时,我们采用双语教学的方法,以锻炼学生阅读原版教材的能力[6];筹建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课程网站,网站可包含该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思考题、业内专家的视频、新的音频教学录像、最新发展动态等等。

2.3 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

实验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讲到膳食调查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学校、机关、社区等集体单位,调查食物消耗数量,对调查结果做出综合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以食品营养与安全为主题组织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和学年论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制定调查问卷,实地调查,宣传营养健康知识的同时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整理,撰写调研报告或学年论文,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也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查阅相关参考文献的能力;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大学生将来在食品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快速入门、进入研究生阶段进行课题研究以及从事新产品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如何保障课程内容和实践内容的与时俱进,如何巩固课程改革成果,这些都是需要继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庆国,杨红.大学开设《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0,(5):44-45.

[2]胡雪.旅游管理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教育管理,2015,(9):232.

[3]李斌,王冬梅,许彬等.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食品营养与卫生》的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5,(18):168-169.

[4]吴妍.食品安全与营养课程改革初探[J].电大理工,2013,(1):38-40.

[5]S.Avargil,O.Herscovitz,Y.J.Dori.Teaching Thinking Skills in Context-Based Learning:TeachersChallenges and Assessment Knowledge[J].J Sci Educ Technol,2012,(21):207-225.

[6]吴坤.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5):17-19.

作者简介:

张晓娜(1977-),女,河南许昌人,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食品营养与安全。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