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研究性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6-06-21王爱忠王东强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王爱忠+王东强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研究性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难点。本文以《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为例,在阐述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研究性课程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形式四个方面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内容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旅游规划与开发 研究性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重庆文理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10210);重庆文理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20312);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133071);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143066);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ZJ-056);重庆市高教学会项目(CQGJ15357C);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TER2015-008)。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11-02

旅游管理作为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几乎都有开设,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已遍布全国各地。然而,受到学校发展定位、培养目标等因素的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旅游课程过多地集中于餐饮管理、客房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和导游业务等应用性显著的课程方面,而诸如《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发》等研究性课程往往没被重视,其在此类高校中的地位也被边缘化,课程改革的探索较少。基于此,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研究性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探索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也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课程结构优化、加速教改课程改革探索的有益补充。

一、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开设现状

目前,在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中,实践应用技能型课程占了绝大比例,旅游研究性课程偏少,即使开设了研究性课程,也多沿用重点大学的学术化教学模式,缺乏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的内容,应用色彩体现不明显。以重庆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在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开设的25门专业课程中,只有4门可以列为研究性课程。作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始终将旅游应用技能类课程作为教学主体无可厚非,但旅游研究性课程的应用化探索也是未来应用型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研究性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类课程结构

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多是1999年以来的新建本科高校,其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和改革清一色地集中在诸如客房服务与管理、导游业务与技能等技能性较强的课程,这严重导致了专业课程设置和改革的单一性,不利于应用型院校学生多元化知识的传授。开设和研究旅游研究性课程有助于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改变单一性现状。

(二)适应旅游企事业单位应用型岗位需求的需要

目前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旅游企事业单位需要更多的具有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非但要有适应社会需求的岗位技术能力,而且必须要具备本专业再学习的基础和持续创新的能力。通过在旅游教育领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既可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可突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应用性。

(三)有利于探索旅游研究性课程的应用化教学模式

从研究性学习的类型来看,普通高校旅游专业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偏重学术型和策略型,教师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体现的是普通高校学术化的教学倾向。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研究性课程教学不同于一般大学,其教学的核心应着眼于技术型、应用型和创新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进行旅游研究性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索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急需研究的一大课题。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能力

旅游研究性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提升性课程,在教学中除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外,更多的是通过学生“选题—收集资料—研究—汇报成果”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特别是后期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了知识积累和方法指导。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课程目标定位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直接对应的岗位为旅游局、景区等旅游企事业单位的规划、策划人员。课程的任务应是系统地讲授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基础理论、内容技术体系等内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同时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规划案例分析和野外社会实践掌握旅游规划的基本编制方法和要点,在掌握资源野外调查、问卷设计、市场调研等技能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具备形象定位、功能分区、项目策划等规划实践能力。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实践乃至初步科研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综合作用,为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甄选

传统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偏重于理论部分的讲授,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方面和专项模块的知识介绍较多,而忽略了实践性技能的操作。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应大量压缩难度较大且对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帮助不大的旅游规划基础理论部分,一方面增加与提高学生应用技能密切相关(也是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经常用到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旅游资源调查、旅游客源市场调研、问卷设计、旅游项目策划、旅游线路设计与可行性分析等内容,另一方面在每个章节的内容里面都应安排有实践活动或作业设计,意在通过此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旅游规划与开发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除采用多媒体手段讲授旅游规划的基础理论外,教师尤其注重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实地调查法和课程研究论文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辅助教学方法。课堂讲解中,教师应将教材内容与教师的科研成果相融合,采用案例教学和课堂小组讨论等启发引导式、头脑风暴式等教学方式进行知识传授,从而使学生对旅游开发规划的实质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讲解过程除采用传统口授讲学手段外,应更加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由于《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研究性”,学生学习时难度较大,因此任课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进行旅游地实地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旅游地环境考察、旅游资源单体调查、分类与评价、客源市场的特征调查与市场分析(包括问卷设计)、旅游景点布局、旅游形象调查、旅游设施建设情况调查等。调查完成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调查报告(课程论文),使学生通过实践认知来掌握旅游规划的理论知识。此外,教师应将《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与各种各样的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如“旅游创意大赛”、“旅游线路设计大赛”、“旅游项目设计大赛”、“市场营销策划大赛”、“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等,以促进一二课堂的相互融合。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考核注重理论知识的测验,而对技能方法等没有过多的硬性要求,从而使学生课外实践时间减少,大部分学生虽然对旅游规划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好,但是对于资源野外调查、问卷设计、市场调研方法以及可行性分析报告的编制很不熟悉。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应注重实践技能的考核,理论与实践相衔接,学生的课程结业成绩应由三大模块构成,即平时成绩、实践考核、期末作业,这样不但能改变(期末考试)一考定“四年”的做法,而且平时的小论文写作、野外实践调研等环节有助于实现旅游课程教学与毕业论文写作的有效对接。其中,实践考核应分为实践过程考核和实践成果考核,其分值比例应根据实践项目的性质来决定。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研究性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优化任课教师结构,建设创新型课程团队

旅游研究性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专任教师的有力参与。因此,必须把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素质高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放在首位,通过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老教师指导帮助青年教师,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外出培训、进修,积极参加生产实践,鼓励教师多参加具有鲜明主题的、分阶段连续性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申请高层次科研课题,鼓励教师将教学改革成果进行理论化等措施,使任课教师从知识、能力、职称结构等各方面都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为研究性课程教学积累丰富的经验,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创造旅游研究性课程改革的教学条件

不断改善教学研究条件,增加对旅游研究性课程的经费拨入,建立教改、科研专项基金,为教改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添置教学和实验设备,增加图书、杂志的种类和数量,让任课教师及时获得新理论、新知识、新观念,促进旅游研究性课程教学改革持续开展。要多为任课教师创造开展旅游研究、旅游规划的宏观环境,鼓励教师将课题研究与研究性教学结合起来,为旅游研究性课程改革提供实践基础。

(三)注重对旅游研究性课程教学质量环节的监控

第一,确保对课堂理论教学环节的监控与对课外各教学环节(诸如备课、课外辅导与答疑、作业布置与批改、课程考试与成绩评定、实验实习指导等)的监控并重。第二,实施对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重监控。第三,从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监控,上升到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效果、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综合监控。第四,加大教师“教的监控”与学生“学的监控”的推进力度。

参考文献:

[1]宋红娟,陈文杰.海南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1,(6):57-59.

[2]李晓琴.案例教学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2):56-57.

作者简介:

王爱忠(1981—),男,山西阳泉人,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规划、旅游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
探索计算机基础“分类+分级”教学模式,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