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障性住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探讨

2016-06-21黄汉玲李玲

中华建设 2016年10期
关键词:住区户型保障性

黄汉玲 李玲

保障性住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探讨

黄汉玲 李玲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建筑业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已经成为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为促进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也导致房价持续上涨,增加了城市居民的买房压力。在这种背景下,保障性住区建设在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保障性住区是我国住宅开发模式的一次重大转变,改变了原有的完全市场化的商品开发模式,逐渐转变为部分国有资产、政府政策扶持的开发模式。但是该开发模式正处于起步阶段,和国外先进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人们对其认识有限,其规划和建筑设计也存在很多问题亟待改进。下面,我们就其改进策略展开讨论。

一、保障性住区的总体规划要求

在对保障性住区进行规划与建筑设计时,一定要满足以下要求:

第一,从其自身特点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保证其规划和建筑能适应当地土地利用、城市开发以及住宅区建设等整体规划的要求。除了要达到上述要求之外,保障性住区的规划还要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协调,尽量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第二,对成本控制进行综合考虑。为了能满足这一要求,就是要在确保小区绿化建设以及景观建筑的基础上,尽量实现地面停车,减低其建设成本。以我们参与的某保障性小区为例,其地面的停车率达到1/2。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小区的停车需求,降低车流噪音对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就需要在进行总体规划时,在小区外围建设小区级的道路,道路的两边都可以停放车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人流和车流的分离,使得住区包围的中心绿化带环境幽静,提升住区的环境和生活品质。

二、保障性住区的具体建筑设计

1.住房户型的设计

对核心筒的设置进行优化,尽量将小区的建筑面积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使保障性住房的户型面积不占用过多面积。从这一角度来看,核心筒的设置和住房的户型设计具有密切联系,前者会对后者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优化保障性住区的户型设计,就需要在满足其总体规划要求的基础上,对核心筒的面积进行严格控制。在大多数情况下,多层住区楼梯间的开间方向和进深方向的轴线宽度都应该保持在200~4800之间,核心筒的建筑面积至少为11.76m2。在小高层的住区中,可以采用开敞式的楼梯,一部电梯即可。但是在设置管道井时,一定要从实际住户数量出发,保证一梯四户的面积<26.5m2。对于层高≥12层的住区,可以在楼梯间的两边的分别设置一部电梯。另外,在入户前室形成之间,需要确保每一个住户的独立性,将相互之间的干扰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2.创新一梯多户的通廊住宅设计

目前,保障性住区的套数都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有效解决不同住区之间的采光以及通风等问题,就需要对一梯多户的通廊住宅设计进行创新。换句话说,就是将北向建筑的通廊设计和建筑的主体分离出来,主体建筑之间可以采用短通廊的方式进行连接,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采光和通风条件良好的住区空间。采用这种结构设计具有显著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住区的主题能够实现无限制的开窗,有助于保障住户的隐私,具有较好的私密性;第二,即使是朝向北面的住户和房间,其采光和通风条件也不会受到较大影响;第三,采用短通廊的方式可以形成一定的入户缓冲空间,而且其功能具有多样化特点,可以作为入户玄关和阳台等;第四,有助于减少1/2的通廊设计占地面积,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住户的公摊面积。

3.优化阳台设计

在保障性住区的建筑设计中,阳台设计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需要重点考虑。有的城市要求保障性住区必须采用封闭式的阳台。但是从其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受到住房面积的限制,住房内的生活空间有限,这就需要充分利用阳台的空间。所以,我国大多数保障性住区采用的都是方形阳台设计。这样,在同等的建筑内面积下,阳台空间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既可以作为临时的卧室,也可以作为棋牌室等休闲空间。

同时,在进行阳台设计时,还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因素的影响,包括体型系数、窗户和墙体的比例等。通常,体型系数应<0.35,尽量确保户型的平整性,减少或者避免深凹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建筑的抗震性能。另外,北面的窗户和墙体的比例应≤0.3,南面的则应≤0.4,东西向则≤0.25。该设计可以为建筑的节能保温奠定良好基础。

4.地下车库设计

保障性住区的地下车库设计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地下车库和住宅建筑的连通性。它和主体住宅建筑地下层的连通性以及车库大堂的设计是地下车库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着住宅小区的档次、车位比和成本控制。由于保障性住区的停车率较低,地下车库建筑面积在总图中占地较小,集中布设之后,即便考虑到均衡性布设,也容易导致部分高层住宅离车库较远,此时如果要将建筑主体连接车库,必须要布设很长的连廊,会造成较大的浪费。结合某项目设计经验来看,我们建议不连通,且地下车库也应当避开高层住宅,还需在有效结合景观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合理设置地下停车库地面人行出入口。

第二,地下停车的数量问题。保障性住区停车位比率相对较低,对入库率的要求也较低,例如某城市保障性住区地上停车率上限规定为50%。通过对总图设计进行充分的结合,可最大限度地满足地上停车位,从而有效降低地下车位,实现降低保障性住区整体造价的目的。

三、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保障性住区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商品住房的设计存在较大差别,会受到标准限定以及价格等因素的限制。所以,我们要想确保保障性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就必须充分考虑其成本控制以及舒适性之间的关系,并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同时能满足上述要求,保证其规划和建筑设计符合相关要求。本文首先对保障性住区的总体规划要求进行简单总结,然后从户型、通廊、阳台以及地下车库等方面对其建筑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真正发挥保障性住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住区户型保障性
健全保障性租赁住房制度分析及其建议
装备保障性企业财务转型建设的思考
长城脚下坐望山——C1户型&D3户型
侨城一号A&E户型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格局已变!最新数据揭示,广州楼市七成多户型超100m2!
混合功能住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初探
旧住区出入口景观改造研究——以南京锁金住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