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活建筑命脉安存历史记忆聚焦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工作

2016-06-21李丽通讯员钱启明

中华建设 2016年10期
关键词:随州市随州名城

本刊记者 李丽 通讯员 钱启明

纪实

复活建筑命脉安存历史记忆聚焦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工作

本刊记者 李丽 通讯员 钱启明

历史建筑是人们记住“乡愁”的有效载体,是历史的积淀,承载着地区经济、技术、文化的记忆,是不可再生或复制的珍贵资源。

随州,是一座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炎帝神农故里,很早的时候就有先民在这里生存、繁衍和发展,历代先祖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以传统建筑为代表的灿烂物质文化,是随州人引以为傲的精神家园。

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安放”这些历史“记忆”,给随州的古建筑保护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

现存建筑弥足珍贵

随州境内曾有曾国、噩国、厉国、唐国、赖国、贰国等古代诸侯国,推动了城池和建筑的繁荣发展,为此,随州境内应留下许多优秀古建筑。但因随州地处南、北交通要冲,居东、西交融之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遭受战火损毁严重,加上长期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目前全市现存历史建筑屈指可数。

除随县戴家仓屋、柯家寨,曾都万店李家河与洛阳花屋湾,广水千户冲、万家湾等16处传统古建筑外,其他地方几乎没有什么古建筑。即使有幸存的古建筑,也是数量少之又少,规模与体量小之又小。

上世纪90年代之前,随州城乡还保留着不少优秀传统建筑,由于有人在屋里生活居住,加上经常性地维护保养,这些建筑大多完好无损,原汁原味。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城镇传统建筑被当作破旧房屋拆除改造,一些传统建筑要么面目全非,要么不复存在。

由于年代久远和自然界长期日晒风刮雨淋,特别是人去楼空、无人居住,这些现存的古建筑(民居)大都岌岌可危,濒临损毁、坍塌、倾斜等绝境。戴家仓屋、柯家寨一些无人居住的古民居,有的是近十年才倒塌的,有的虽未倒塌但也濒临墙裂椽断瓦碎,随时面临倒塌险境,千户冲、花屋湾等处仅存的古民居也境况堪忧。

修缮保护迫在眉睫

如何保护好这些优秀的传统建筑,传承好随州悠久历史文化,是一项重大课题。

随州在保护历史文化古建筑方面,做了不少工作。2013年,随州市政府制定了《随州市历史文化名称保护暂行办法》,设立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和指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审议名城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的相关重大事项。抽调规划、住建、文物等部门和历史、民俗、法律等行业的专家组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负责对名城保护规划和保护名录等事项进行论证、评审和提供咨询。

在市规划局、住建委、环保局、名城办等职能部门的协调努力下,随州部署了覆盖全市的保护性建筑普查工作,并配合开展名城保护专题大调研,组织名城保护专家围绕岁丰桥、文峰塔、天主教堂等现存古建筑保护,进行了6次现场调研及专题座谈,为推动随州名城保护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峰塔文峰塔始建于唐宋,几经重建,皆毁于战火,为了加强对文峰塔的保护,改善周边居民居住和生活环境,随州市曾在2011年建设了以文峰塔为中心、占地1.6万多平方米的文峰塔广场,在其周围建起仿古街区,广场以青灰色砖块铺成,四周辅以明清建筑群,丰富文峰塔的文化内涵。2015年又专门抽调30万元资金在其周围修筑起围栏。

位于随城玉石街护城河上的百岁老桥岁丰桥,以“岁岁丰收”命名,建于咸丰二年(1852年),经历160多年风雨屹立不倒,如今仍较完整地保存在西护城河之上。受洪水影响加之年久失修,2003年,为保护岁丰桥,市政府将其列为了“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这之后,岁丰桥不再承担交通作用,为了防止车辆通行压垮老桥,相关部门还在桥头设置了护栏,拟对其进行整治修缮,重塑古迹形象。

保护是手段,传承是目的

随州市城乡规划局党组成员、市名城办副主任钱启明认为,历史建筑不是包袱而是财富,要满怀保护历史建筑之责,培养保护的自觉性、自主性和积极性。

历史建筑的保护重点在日常管护。随州现存历史建筑大多分散在个人手中,少数归单位所有。因常年遭受自然风化侵蚀,建筑内外破损严重,屋内阴暗潮湿,卫生排水、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不全,目前多为老人居住,部分长期闲置,许多业主不愿投钱修缮维护,因而日常管护工作比较滞后甚至停滞。

随州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从源头上破解人为损坏的困局,需加强历史建筑日常巡查,严格审批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内的各类建设项目,严处各类破坏历史建筑行为。对个人所有的历史建筑进行疏导、引导和劝导管理,并进行政策资金上帮扶,鼓励和引领他们保护好历史建筑。

西欧城市古典建筑保护工作经验具有强烈的现实启发意义,无论是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还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巴黎、伦敦、柏林、维也纳,座座堪称为文化艺术宫殿、建筑博物馆,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文艺复兴等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建筑古色古香,随处可见,令人大开眼界,称奇不已。

可见,保护好古建筑是前提、基础,利用好古建筑才是根本、关键。

随州要在保护好现存历史建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搞好科学、合理利用。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景区创建、乡村旅游等,加强历史建筑的开发利用,让历史建筑“活”起来、“动”起来,既让市内外游客了解随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又可增加历史建筑周边居民的旅游收入,带动和促进旅游业和经济快速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真正彰显随州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别样风采!

猜你喜欢

随州市随州名城
随州市命名表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经营户
“防护纺织名城”新名片
中国石材协会赴随州对石材矿山整合情况进行调研
湖北随州:助外出务工人员寻岗就业
湖北省随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向市民宗委赠送锦旗
首届侨商经贸合作暨创新名城推介会在宁举行
北威州名城名展
随州市羊布病综合防控净化措施的探讨
联合办学,随州花鼓艺术中职班花落技师学院
正大集团正式对随州同星农业完成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