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印象

2016-06-21李未

中华建设 2016年10期
关键词:纳木措圣湖班禅

李未

驿站

西藏印象

李未

神圣的布达拉宫

那一个个匍匐的信徒,心里怀着的温暖的期盼。

要离开布达拉宫了,再一次抬头仰望这座人们心中神圣的宫殿,我在想,人是要有信仰的,但不是对来世的超度和寄托,而是对今生的奋斗和追求。

威严的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城西北的尼玛日山上,与几乎所有的藏地寺庙一样,扎寺的建筑依山而筑,殿堂叠耸,色彩绚丽,端庄威严,历经500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气势恢弘。作为历代班禅大师的驻锡之地,这座在藏语中意为“吉祥须弥山”的神话天堂,是所有藏传佛教信众心中的圣地。正因为如此,那天刚一进到日喀则,便远远望见了扎什伦布寺的金顶,在阳光的余辉下,仍然璀璨夺目。临近黄昏,虽然还有熙熙攘攘的游客,但寺院显得格外静谧,朝圣者虔诚的跪拜与参观者真诚的叩首悄然无声,历代班禅的佛法金身与满壁的彩色佛画,为扎寺平添了几分神圣与肃敬。特别是登上一座座高大的殿宇,俯视这片寂静的圣地,心中竟没有了激动,有的只是静谧和威严。

走在蜿蜒崎岖的步行道上,沿途一溜的转经筒倚墙而建,供人转动,寄托信仰。在这里僧人诵经的过程是对游人开放的,行走在诵经声盈耳的大殿内,穿梭在高声诵读的喇嘛间,不知所云的诵经词在回响,永不熄灭的酥油灯在闪烁,让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十世班禅大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忘我身影。

走出扎寺,仰望天空,还是澄碧如洗,风静云止,散落在山道间的玛尼堆、彩色经幡和洁白的哈达随处可见。由于海拔高的原因,与一些游人一样,我也不得不歇歇脚。环顾四周,心中油然而升起幽思:藏民信众们怀着虔诚之心,摒弃了私心杂念,历尽艰辛,不远万里而来……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啊!

唤魂的纳木措

在西藏的神山与圣湖,仿佛是一对对生死相依的情侣,有湖必有山,有山就有湖。

念青唐古拉山与纳木措就是藏地的一对神仙伴侣。海拔超过7000米的念青唐古拉山终年积雪,与她相拥的纳木措,宛如蓝天落地的圣洁“天湖”。我们驱车240多公里从拉萨走进纳木措,走向那神奇的湖水、斑斓的玛尼堆、洁白的羊群、五彩的经幡、流动的圣语和朝拜的人群,不禁感叹:这里就是千百年来信徒们必到的神圣之湖?——海天相连,天、湖、山、地相接,人与自然相融!站在这个海拔4700多米的湖边,头有些痛,心也有些疼了。但我还是尽情地用手中所有的影像设备记录着这神山与圣湖的交融时刻,见证着大自然的神奇对人类灵魂的牵引与呼唤。

净心的羊卓雍措

无独有偶,我有幸翻越海拔约5000米的岗巴拉山口,领略到神山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藏语为“天鹅池”的圣湖——羊卓雍措。与纳木措的以“动”取人相对应,羊卓雍措的“静”是撩人的,羊湖着实称得上风景秀丽,犹如民间传说的,此湖就是天上的仙女下凡嬗变的:湛蓝的湖水,涟漪轻漾,浮光跃金,碧蓝清澈的湖中始终倒映着四周峰峦的倩影。如果用她来看图说话,那才是对“湖光山色”和“相映成趣”这两个词语的最好诠释。

站在岗巴拉山口,毫不夸张,尽管山风刺骨,却仍热血沸腾,眼前这一幕更让人震撼:羊卓雍措静如处子,犹如翡翠,温文尔雅地横卧在群山之间。放眼望去,羊湖波澜不惊,优雅妩媚,令你不忍心去打扰,生怕惊扰了她的圣洁。真可谓:“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

在西藏领略和感悟的情景,神圣、威严、净心、唤魂,已经成了我对西藏挥之不去的印象。仔细回味:当我置身西藏,融入神山、圣湖、宫殿、庙宇,在最稀薄的空气里,惊叹于这自然而然的虔诚;当我梦回故乡,放空曾经的欲望与幻想,在最世俗的尘埃里,感叹于人是不能没有信仰的。只有心无杂念,心无旁骛,才会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才会去坚持自己的信念,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真实而幸福的活着。

猜你喜欢

纳木措圣湖班禅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视觉中国之纳木措
雪山圣湖与气候关系的若干探讨
我给十世班禅大师当翻译
《六世班禅洛桑班丹益西传》的史料价值
九世班禅与拉卜楞寺间的史实考究
西藏圣境 神女天湖纳木措
纳木措的形成及演变
天上的纳木措
圣湖 信仰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