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天空要车位,痛点在哪?透视立体车库“裹足不前”

2016-06-21李孟

中华建设 2016年10期
关键词:停车库立体车库停车位

本刊记者 李孟

追踪

向天空要车位,痛点在哪?透视立体车库“裹足不前”

本刊记者 李孟

当前交通压力逐步从动态向静态转化,“停车难”成为汽车国家普遍头疼的问题,地面变得越来越拥挤,向天上和地下要空间成为停车场建设的新发展方向,除了深入地下的停车场,还有向高空发展的立体车库。

在许多中心城区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车位却供不应求的局面下,立体车库再次进入公众视野。2015 年下半年,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停车产业化的政策,停车场建设第一次写入了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

近日,南昌某小区为改善业主停车难问题欲建立体车库,不料其征求意见未得到居民认可被叫停;截至2015年底,南京机动车保有量达224.06万辆,主城内为缓解车位压力修建的立体车库已逾400座,但悲催的是路面临时泊位时刻爆满,而立体车库车位却常常空置一半以上。

立体停车位“不受待见”与现有停车位少、停车难的矛盾亟待解决!

立体车库“吃不开”,半数车位闲置

记者了解到,为缓解停车难,南昌在2011年就出台了《南昌市新建停车场若干优惠政策》,尤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立体停车场,收效甚微。这些引进的立体车库分散在酒店、医院、大型企事业单位等地,引起了社会叫好声一片,但在日常使用中却经常碰到“吃不饱”的问题。

通过走访发现,立体车库在社会中“吃不开”现象居多,江西饭店立体停车库有6层74个车位,位置处于黄金地段,周围露天停车场都已经停满,甚至有的车辆冒着违章风险公然停在路边,立体车库却有将近一半无车驶入。

2015年9月,住建部发布《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要求加强对城市停车设施规划编制工作的技术指导,引导城市通过停车规划,合理配置停车资源,缓解停车难和交通拥堵问题。诸多城市都开启了立体停车库的探索,“遇冷”现象不是南昌的特例,温州、武汉、北京等多个城市都出现过类似问题。

位于温州莲花路的联合广场地下车库很受“热捧”,500多个停车位一到晚上就被挤得满满当当,连过道也被充分利用。然而,与联合广场地下停车库的“受宠”不同,亦美大厦、香榭丽花园、百里大厦等立体车库有些“沉默”。为了给800多位住户提供车位,亦美大厦车库在设计上采用了机械立体式,但在投入使用的近5年里,空置着300多个车位,该车库中的所有上层车位都未启用。香榭丽花园建造了近9年的升降式立体车库乏人问津,300多个上层车位早已关闭停用,空架子甚至用来晾衣服。

武汉于2006年在江汉路长盛大厦旁修建了第一座立体车库,占地50多平方米,可以停放50辆车,建成以来几度关停。记者在走访了洪山广埠屯、汉口解放大道循礼门、台北路等多家立体车库后发现,除了部分商圈周围的停车库利用率较高外,多数立体车库门可罗雀。

位于汉口台北路的雷王金融中心停车库是武汉最大的立体停车库,上下5层,车库共有车位125个,平时车库内的车辆只有30台左右。据了解,武汉中心城区目前仅有52.3万个停车位,而机动车数量早已超过这个数字,并且还在迅速增长。

被吐槽不好停还“贵”

立体车库在推进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是自身的“缺陷”与不可抗因素在作祟。根据目前市区车辆停放服务的收费标准,一般车库的室内停车服务费收费标准一辆200元/月(小型汽车),机械车库的室内停车收费标准是一辆300元/月。

据测算,立体车库每个停车位,每月还需要30元的维护成本和10元的水电支出,除去投入成本、折旧和管理人员工资等,立体车库每个车位每月至少比路面贵40元。也就是说,立体车库占地少,花费成本却高于普通车库。

面对占地面积少、化零为整的立体车库难以维系的现状,亦美大厦的车库管理员有些无奈地说,启用上层车架会涉及到电费、维修、专人管理、年检费等成本问题,所以车辆的管理费用高于普通车位,有的业主没法接受,时间长了我们也支撑不下去。

除了收费价格高,市民反映不愿接受立体车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要求高”。

南昌市民刘先生的工作单位就在江西饭店附近,他告诉记者,虽然单位周边车位难找,他也很少将车停在立体车库,主要是停进去有技术要求,取车不是开了就能走,有点麻烦。

“不好停,太容易划伤了!”某小区业主王女士向记者埋怨,必须倒车进入,车轮得恰好停进钢槽,一不小心就剐了轮胎,或者是车身蹭到钢柱。取车时,车子要从四五层高处放下,还得等待三五分钟,和普通停车场比非常麻烦,不适于我们这样的“新手”。

知情人士还反映,有的立体车库的材料是生铁且不封闭,腐蚀严重,技术及售后服务也跟不上,有时候配件坏了,需要等半个月才能换。吊车的滑轮绳稍微不平衡,就容易卡死。经常出现业主的车停在上面取不下来的情况。

记者调查到,市区立体停车位的限制确实要比普通车位多,一般立体停车位的宽度规格为1.9米,普通小轿车入库后单侧轮胎和车位的距离只剩下约10厘米。且停车板自动停放只适用于普通小轿车,对于越野车、面包车等过长、过高以及部分底盘超低的车有要求,一些车轴距过小的微型车辆也不能停靠。碰上取车高峰期,技术略差的车主可能要花上十来分钟,停车库在运营中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刮碰伤等潜在隐患也会引发纠纷和赔偿。

武汉徐东欧洲花园预备将闲置的露天游泳池改造成立体车库,且该车库由政府投资,征集居民意见时,有许多年纪稍大的业主坚决反对,他们给出的理由是这不仅会对小区绿化环境造成阻碍,还会影响采光,造成噪音污染。

“立体车库选址十分困难,就像公厕一样,虽然大家都需要,但都不希望建在自家门口,这也是车库自身的一个弊端”,某区规划局审批科相关负责人说,有的立体车库本身因年久失修不受欢迎,也逐渐“名不副实”。

外部环境不够宽松

•高投入吓走一波投资商

走访过程中,记者同时发现,机械立体停车库并不是一个高回报的项目,它的资金回笼期也相对较长,政府并没有给立体车库足够宽松的环境,给投资商带来了巨大压力。

根据一智能停车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在相同的停车面积上,传统停车场能提供80个车位的情况下,机械立体停车库能提供264个车位;成本则分别为90.3万元以及803.57万元。按照正常的经营情况考虑,传统停车场仅需1.1年即可收回成本,而机械立体停车库需要2.1年。如果投资超过千万的更大的立体车库,当使用率不足50%,收回成本的期限甚至可能超过50年。

而多座立体车库的投资方也表示,立体车库平均每个车位的建设费用在三四万元左右,低端的升降横移式成本每个约两万元,高端的成本在五六万元,建设一个立体停车场动辄过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且立体车库大厂家总部都不在武汉,维修起来很费力,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方便”的情况,用户不买单,行业圈只能陷入恶性循环。

•审批难陷入恶循环

光投资大这一项不说,据了解,北京、广州、厦门等立体车库的建立需要以下流程:地块的审批和资金——质检部门审定——验收时消防审批,且停车库达到一定高度时还需要城建、规划等部门审批。如果涉及商业行为,需要到物价及公安等部门办理手续,并要满足自身及周边建筑的采光、消防、间距……

某负责做立体车库项目的知情人透露,现在立体车库几乎都弄不来“身份证”,报建一个机械立体停车项目,涉及建委、规划、公安消防、环保、人防、卫生防疫、民航等部门,光是完成各项报建手续,最快都需要1~2年的时间,多数小区立体停车场即使审批下来,也只能按照“临时建筑”审批。

对于老小区来说,任何一块土地使用权都归全体业主所有。建立体车库需要先拿到土地使用证,从程序上变更土地性质,之后再申请规划许可证。但土地是全体业主所有,要拿到使用证得做好业主的“工作”。

在日本,立体停车设备已经占据了70%的绝对优势地位,但在我国,所占的比率仅为2%至3%。立体停车库运营难,成本投资大、回收慢,其属性定位不清晰,政府审批手续麻烦等都是导致发展滞后的因素。

“心病”还需心药医

随着用车群体不断壮大,城市的停车难问题已成“心头大病”,立体车库的产生顺应了时代发展,有效利用了城市狭小的内部空间。

早在1957年,日本出台《停车场法》,于1962年出台《车库法》,规定买车必须先得有自备或租用的车位才能申请牌照。此外,东京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高昂的停车成本助其分流了“停车族”,日本政府力推机械式立体停车场,这样的举措都成为解决交通拥堵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针对我国目前立体车库存在的问题,专家表示,解决停车难不能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建设停车场,还应大量引入各类社会资金,真正形成产业。如果开发商自己投资建设,只靠收取停车费收回成本压力很大。政府也应该在地价标准、税费政策等多方面对立体车库的建设进行支持和倾斜,大力培植这种带有公益性质的事业,与社会合力发展停车经济。

用户对立体车库不“感冒”,也是因为其价格并不占优势,专业人士还建议建立停车场建设专项基金,同时缩小地上地下停车差价,利用价格杠杆,将车由地上分流到立体停车位。

改变审批过于分散的弊端,简化建设审批程序。成立一个专门的权威性机械停车审批机构(可虚拟),综合协调规划、建设、消防、交警、物价、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对机械审批进行宏观协调和集约化管理。

立体车库不是新生事物,却悄无声息默默无闻这么多年,想物尽其用,是时候来一场大变革了!

猜你喜欢

停车库立体车库停车位
排堵保畅良策:共享汽车+网格化智能立体停车库
蹲守停车位
郑州市建委立体停车库项目实施方案
俄要为免费停车位“瘦身”
车位上的数
轿厢式垂直升降立体车库的研制及应用
贯通式的智能立体停车库设计
正点
智能旋转立体车库设计
基于PLC的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