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6-06-20晁恩

求知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

晁恩

摘 要: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在自顾自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作用并未得到充分体现,结果往往导致课堂效率不高,学生积极性不强。本文从学案导学出发,拟在阐述学案导学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实施环节,以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课堂还给学生。

关键词:学案导学;含义及特征;实施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3.62文献标识码:A

一、学案导学模式的含义及特点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顾名思义, 即“学案”和“导学”的结合体。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材料依据,包括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师生互动设计、梯度练习训练等;导学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 帮助其学习,自主建构知识。学案导学模式重在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概念课学案导学模式的设计

下面以“变量与函数”为例,阐述概念课学案导学模式的具体设计。

1.引入学案导学的概念

在教“变量与函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导入:“大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运转,那我们该如何在这些运动着的变化中找到人类的普遍规律呢?数学上经常用‘变量‘函数来刻画各种运动变化。”这样的话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课知识。

2.学案导学的解释概念及理解概念

“变量与函数”这一课,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比较深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从简单入手,让学生掌握大量的感性材料,并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学习,从而更自然地理解概念。比如,用常量和变量进行对比,圆的周长公式C=2πr中,周长C是变量,2和π是常量,而圆的半径r是变量,这样简单直接的公式就让学生理解了变量的含义,而这整个公式就是一个一元一次函数,C的大小随着r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3.习题练习的学案导学

在对概念有大致认识和理解后,教师要选用经典的练习题,让学生加强理解。在选择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层次性,设置难易不同的习题,分层教学。

三、学案导学教学实施的主要环节

下面结合案例“同底数幂的乘法”详细说明。

1.分发学案,引导自学

在新课伊始,教师将准备好的学案分发给学生,并用几句简单的导语引入同底数幂的概念,让学生对此概念有个初步认识,进而进行探究和学习。比如,教师提问:“太阳光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约为5×102秒,光的速度约为3×108千米/秒,你知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吗?学生回答距离=时间×速度,即(5×102)×(3×108),实际求得102×108为多少,就能知道答案了,如何来求呢?激发了学生对同底数幂如何求乘积的好奇心,激发了后续学习。

2.组织讨论,合作学习

经过开课伊始的引导和设疑,学生充满了好奇,尝试自己去解疑或者组建小组合作讨论,在小组合作中寻求最优解答方法。有的学生说102×108=(10×10)×(10×10×10×10×10× 10×10×10×10×10),有的学生说那就是10个10相乘,即为1010。学生讨论自己的解法和认识,各抒己见,这时教师也不应该只是站着不动,而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疑难点,以便在讨论之后进行解答,帮助学生进一步扫清学习障碍。

3.后期点拨,归纳总结

在经历了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的环节之后,剩下的就是要对症下药,解决疑难病症了,即教师进行积极的“导”。对那种难度一般,但学生尚不能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采用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去发现。而对那种十分重要且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一定要精讲,使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牢固而全面的知识体系。

4.知识拓展,巧设习题

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解决了教师学案中的具体问题后,并不意味着学习过程的结束。而是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反思,及时归纳题目中所运用的数学知识和原理、方法、技巧等。如:如果aman=am+n,那么amanap=?又如:如果am=2,an=3,如何求am+n?

参考文献:

[1]曹才翰.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3]李爱霞.学案导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
刍议“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用思维导图改进学案导学的实践案例
“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职高数学教学中设计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法初探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学案导学的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学案导学”之我见
基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