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生物教学中学生两种能力的培养

2016-06-20郭贵民

求知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能力

郭贵民

摘 要:学生获得知识,学以致用,就能增强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本文结合生物课堂教学,从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两个方面,探讨提高生物教学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生物教学;能力;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B

一、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生物新教材的科普性、可读性、实验性大大增强,书中的小资料、课外读、旁边栏等给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带来了方便,学生通过阅读可夯实基础,提高学习效率,还可进一步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等。阅读时应该做到:①明确目的——集中注意。②基本内容——详细阅读。③图形内容——对应阅读。④易混内容——对比阅读。⑤同类问题——专题阅读。⑥重点内容——反复阅读。阅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重点、要点反复推敲,全面理解概念、原理、规律的实质,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使得听课有的放矢,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记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方法,有了记忆,学生才能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统一起来,从而不断提升已有的知识水平。可见记忆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十分重要。只有按照记忆的规律组织学习,采用良好的记忆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生物知识的特点,可以采用:①理解记忆法,如有关概念、生理上的知识;②整体记忆法,如生物结构上的知识;③比较记忆,如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等易混淆的知识;④表格归纳记忆,如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⑤图像记忆,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的变化;⑥口诀记忆,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单有代表性的语言组成口诀,有助于记忆和防止知识的混淆;记忆的方法还有联想法、综合法、衍射法等。学习中应根据记忆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具体内容具体分析,形式多样,灵活掌握与选择记忆方法,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记忆能力,不断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建立生物学观念,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思维是应用知识的先导,要想正确应用知识,首先要有科学的思维能力。生物科学的主要观念有:生物的物质观念、结构与功能相同的观念、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念、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念、生物进化观念、生态学观念等。观念内部包括相应的知识点,观念之间又通过知识链形成网络,依据生命活动过程,按时间顺序形成知识链,如,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幼体—成体。各个知识链通过交叉点的结合又形成了知识网络,通过知识的联系,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连贯性和全面性。

2.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对学生进行生物基本技能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和发展能力。高三生物实验的复习应该做到:①结合实验录像,让学生对实验步骤、方法、现象和结果重新感知一遍,增强感性认识。②拘于学校的条件,增开学生实验有困难,但根据需要,教师可多做一些演示实验,或帮助学生做一些实验方面的培训。如启发学生设计一些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探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③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的操作程序、原理、现象和结论等。对于学生的动手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教材中提到的实验、历年高考中的实验,以及生物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和当前热点问题有关的实验等,都要结合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来仔细分析。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是通过解答习题来体现的。而学生通过解答习题,又可使基本知识得到深化,形成更严密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应该注重习题的设计与讲解,在习题中加强解题技巧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使学生获得知识,学以致用,增强能力,提高素质,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高考的要求,教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为莘莘学子保驾护航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王苏豫.试谈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性能力的培养[J].生物学通报,2001,36(8):26-28.

[2]黄英姿.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J].生物学教学,2007, (6).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能力
你处理困难的能力如何?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不会飞的鸟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