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语文教学中散文的艺术研究

2016-06-20谢宇鑫

求知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散文语文教学

谢宇鑫

摘 要:散文的阅读与学习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中小学阶段学习散文的主要目的之一就在于了解散文中所承载的艺术特征。通过对语文教材中的散文内容的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加强对散文艺术特征在教学中的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散文;跨艺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一、散文的特点

好的文章可以给人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感其情的感受。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文章的作者就需要借助语言为媒介,将抽象的语言形象化。这就是将无形的有形化,将静止的动态化,将单调的多样化,将繁复的简洁化,化板滞为生动,化平淡为神奇,化平面为立体的过程。

对于散文来说,其表现的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是有很大差别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差别就是散文具有一定的审美特质。从本质上看,散文的文学语言其实就是一种感觉语言和情感语言。也有人说,散文在其字里行间透漏出神秘而鲜明的艺术特征。这主要是因为散文作品的生成、转化以及表述过程属于作家主体的感觉外化的一个过程,是把作家心里的混沌之物进行符号化的一个过程。因此很多学者都认为,文学和艺术是分不开的,因此对文学作品跨艺术的研究比较多。

散文同一切形式的文学作品实际都是一样的,都是一定的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一个成熟的作家,其艺术风格会从他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述中体现出来,很多作者的生活体验都会从其作品的结构、语言、情感以及写作技巧上体现出来。朱自清的散文不论是写景、状物、叙事、议论,还是作品的结构、情感、语言,都烙上鲜明的艺术特色和跨艺术特点。其散文构思漂亮精美,结构严整缜密,情感真挚委婉,语言朴素清新。

二、语文教学中的散文艺术研究

1.散文的音乐之美

音乐也好,诗歌散文也好,都是需要具备节奏生动、整齐之美的。清人刘大櫆曾经这样说过:“文章最要节奏,譬之管丝繁奏中,必有希声窈渺处。”对于散文来说,“希声”就是乐声中的“至微之声”,这也经常用以比喻文章的节奏。如“疏疏的林,淡淡的月”“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等,都无不表现出了平仄的相同和相对,同时这样手法的应用好像是顺手拈来的,朗朗上口,趣味无穷。

2.散文的画面美

画面的描写,需要将画面突出出来,更要做到情景交融。朱自清很像一个善调丹青的能手,采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联想等多种手法,把自己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融汇在文章之中。比如,朱自清在描写梅雨潭的时候,“惊诧”于梅雨潭的绿,写出了对岩石作急剧撞击的充满着强劲生命力的瀑布的陶醉,梅雨潭的绿如同向自己襟怀送进了春天的温暖,激荡了感情的波涛。这囿于一乱死水般生活中的作者,他是多么酷爱着绿色的自然。

三、散文的艺术教学

1. 散文的阅读教学艺术

散文的阅读教学十分重要,而在这个过程中去品味艺术层面的东西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通过阅读,能够发现散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艺术美。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有教师的领读、学生的齐读、分段阅读等。通过阅读也能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对重点语句进行理解和分析,对文章思想感情产生整体认知。

2.散文的语句分析艺术

在语文教学中针对重点的语句、词汇进行具体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将这些重点的语句、词汇先批注出来。然后以板书的形式展现,通过对具体的词句进行分析,让学生试图用这些词句去创作相应的语句,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艺术美的能力。

总体来看,语文教学中重点突出散文的艺术特点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将散文的讲授和学习归于一般的课文的阅读理解,要以散文的讲解、阅读为契机,将散文所涵盖的音乐之美、画面之美体现出来,让学生受到艺术熏陶。

参考文献:

[1]曹毅梅.简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J].殷都学刊,2005,(4):96-98.

[2]刘继权.朱自清散文的艺术及文化意蕴[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1.

[3]蒋德均.散文语言的艺术美[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4]汪曾祺.晚翠文谈新编[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5]张建红.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魅力[J].教育观察(上旬刊), 2014,(11): 88-92.

猜你喜欢

散文语文教学
遥想右北平(散文)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老苏(散文节选)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