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激励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2016-06-20苑卉

求知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高校应用

苑卉

摘 要:伴随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出现新的变化。高校大学生处在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阶段,心理素质建设还未成熟,需要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道德激励手段,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本文在阐述道德激励内涵的基础上,探讨道德激励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现状及实施策略,真正将道德激励有效地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中,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

关键词:道德激励;高校;学生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1.道德激励的内涵

道德激励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道德激励是指在了解学生道德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校学生道德高尚者的激励,激发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道德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方法。

2.道德激励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原则

(1)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平、公正是实施道德激励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运用道德激励机制过程中需要制定公平、公正的评价标准,道德激励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又要考虑到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而且在评价时要做到透明、公开、民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2)方法多样性的原则。在运用道德激励的过程中,要灵活使用形式多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在道德激励机制中,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适当的物质奖励配合精神引导能使学生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道德激励中不只需要鼓励,也要从逆向思维出发恰当实施负强化手段,以减少不道德行为的出现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反馈及时原则。道德激励的实施对象是高校学生,因此在运用时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看法。在实施道德激励时,最重要的是把握道德激励的关键点也就是时机。应用道德激励方法后,校方和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抓住时机及时听取学生对这些激励措施的反馈,并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3.道德激励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的一些问题

(1)道德激励目标不明确。道德激励的目标是在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道德激励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第一位的,而且道德激励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应用于未来工作、学习实践中。而现阶段道德激励出现了单纯追求学生管理成绩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道德激励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激励目标,即“将道德实践能力放在首位,不能仅仅流于形式”。

(2)道德激励时效性差。在运用道德激励的过程中,需要抓住学生最易接受的心理关键点,比如在新生入学典礼、军训这些特殊时期。如果不分时段地进行道德激励,反而会引发学生的厌烦情绪,事倍功半。同时,一些高校在实施道德激励时,不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忽视学生想法,也影响了道德激励的应用效率。

4.道德激励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有效应用的策略

(1)明确道德激励的目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道德激励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而且要正确认识道德激励的价值,以公正、公平的评价手段,引导学生将正确的道德意识、价值观念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2)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重视道德激励的时效性。在应用道德激励时,校方要“做到准确把握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在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基础上,主管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要把握实施道德激励的关键期,特别是在新生和毕业生中,加强道德理论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在关键期明确人生价值目标,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3)选择恰当的道德榜样。在道德激励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教育、激励,还要为学生选定“活生生”的道德模范作为学生的道德榜样。在选择道德榜样的过程中,要讲求真实性、全面性和实际性,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意识形态出现了一些变化,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复杂。这就需要高校利用道德激励的方式,以正确的道德理念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 丹.如何将道德激励法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5,(32):173.

[2]李 艳.科学运用道德激励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J].科学中国人(人文社科版),2014,(16).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高校应用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