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开展探析

2016-06-20张浩

求知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毕业生高校

张浩

摘 要:在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众多,就业困难等新的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对毕业生职业选择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整个人生规划。高校毕业生不仅需要在大学期间注重职业指导规划,更要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保持学习并对职业生涯规划不断进行调整。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7.6 文献标识码:A

基于职业指导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作为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以及从事就业工作的老师,有必要系统梳理一下在高校开展职业指导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掌握职业指导工作的一些方法,避免进入误区,使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能达到预期目的。一方面,从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来看,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引导是比较晚的,很多人的人文观念是习惯于把我们的学生教育成听话的“乖孩子”,在“三好学生”的激励模式中没有让学生自小着眼自己规划人生的概念,我们不难从一些教育相对发达的西方社会中了解到,即使在小学生中,也常常开展类似于投资、理财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一些职业的概念,而我们的职业指导放在了即将独自面对社会的大学生阶段,这本身与职业规划所需要的心理准备期相隔较远。另一方面,从目前我国的就业体制来说,大学生面临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在转变就业观念、把握就业机会、规划职业人生等很多方面,许多大学生是盲目的,没有既定的人生道路方向,更没有设定一个需要达到的具体高度,常常抱着侥幸心理。这相当于打一场毫无准备的战争,当遇到职业挫折时,则往往是怨天忧人。

因此,无论是从学校育人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角度,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对高校来说迫在眉睫,应更好地指导学生,使其人生规划合理、科学和有操作性,符合社会潮流、趋势,最终保证学生的人生规划与社会的要求一致。

对绝大多数高校来说,就业指导工作还处在一个启蒙阶段,无论是针对高校就业工作管理者还是就业工作实施者而言,职业指导还是一个相对新鲜的课题,没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一切都是在实践中探索,这不免会出现一些职业指导工作的误区,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去逐步发现并加以改善。

一、应避免进入重短期、轻长期的误区

对于一个即将走入社会的专职学生来说,整个大学阶段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如何会直接影响他今后的工作与人生道路,而这些职业能力准备、职业心理准备、职业操守准备、职业取向准备都是与我们教师所采用的职业指导内容与方法息息相关的,即贯穿于整个大学时代。

目前高校所实施的职业指导办法往往更注重毕业时间段的就业指导,忽略或是偏向于前期的就业指导,把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等同起来。其实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一个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是长期的,结果也是长期的,即通过整个大学期间的系统指导,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按照自己的预期目的而努力。这不仅对毕业生起作用,也对学生准备毕业那段时间起作用,其结果会影响他们一生的职业规划与职业抉择,但这仅靠接受一次或几次培训是无法做到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二、应避免进入重表象、轻本质的误区

我们可以常常看到,在我们的就业教育中,诸如“面试技巧剖析”“简历制作方法”“求职形象设计”等更偏重表面功夫,而少了对学生人生整体规划的引导、对转变职业观念的引导。犹如学生是我们设计的产品,我们更多地注重教他们如何包装自己。包装固然重要,但是我们更要明白,比包装更重要的是质量。技巧、方法是可以临时训练的,但质量是需要长时间培育的。这样的职业指导所产生的后果就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只重视形象,而不是素质,只关注当下的就业,而没有一个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现在部分大学毕业生在校园给人的印象各种各样:看重个体形象,讲究服饰穿着,而且不惜重金进行整容和美容;在简历投递和寄送中更是以美女照、帅哥照装饰门脸,临时学习几招简历制作的技巧和面试技巧。要知道,职业生涯有内外之别,内职业生涯指从事一项职业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经验和内心感受的组合及变化过程;外职业生涯指从事一项职业的工作内容、条件、待遇、职务、地点等因素的组合及变化过程。现在大多数大学生在能力的培养上更偏重于对外职业生涯的学习,那些高收入、有一定地位的职业更能吸引他们的关注。这样的结果恐怕不能说与我们的职业指导一点关系也没有。所以,我们要逐步引导大学生明白重心应放在认清自己的和提高自己的素质上,职业指导在注重一些职业寻求过程中表象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本质上的提升。

三、应避免进入重细节轻系统的误区

不可否认,在现阶段,高校的职业指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让学生找到工作”,因为目前让学生顺利找到工作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如何做到“先就业”就成为广大毕业生和高校优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的职业指导是否仅仅只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上呢?工作是什么?工作是自己的兴趣、性格和社会价值观的满足,只有做这样的工作才是快乐的,也才会更有成就。现行的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思路可能在短期内还会成为主流,不过,这样的思想对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毕竟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和选择与自己的人生目标南辕北辙的道路作为职业起点,肯定会有着相当大的压力,这样必然会出现的矛盾就是:教师希望学生尽快找到工作,而不管这个工作是否是学生所适合或希望的;教师也希望学生从长远着眼,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与兴趣,建立自己的长远人生目标。要解决这对矛盾当然不是那么容易,但至少我们的职业指导中不应该避重就轻,在注重让学生如何“找工作”的细节的同时,更要注重促使学生如何对“职业规划”进行系统建设。

四、应避免进入重专职轻联动的误区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成立了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专门从事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相应院(系)也有各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这样似乎是保证了职业指导工作有专人负责,能让工作落到实处。可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其他没有明确的职业指导责任的老师或管理者便认为职业指导与自己无关,这是专职人员的工作。可是我们必须知道,职业指导是一个涉及心理、哲学、道德、文化、品质、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大学科体系,且不说专职人员的数量是否真能满足整个学校学生职业指导的需要,就从专职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领域的局限性而言,他们也不可能完全做好职业指导工作。这需要有效调动学校所有教育管理者的知识与人力资源,采取不同形式形成整体联动机制来进行职业指导。不一定非得要进行专业的职业指导培训课来达到目的;要想方设法将这一理论贯穿于我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各个环节,在业余文娱活动安排、其他专业课堂、日常事务管理等各方面都可以有意识地引入职业指导内容,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指导工作重要性的同时,如果能进一步找到系统而科学的指导方法,职业指导工作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佚 名.未来大学生就业的八种趋势[J].西北职教,2006,(Z1).

[2]徐 辉.基于企业视角的大学生择业观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8):81-82.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毕业生高校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教育部:中职学校应至少配备1名职业指导教师
如何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