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有效对策研究

2016-06-20张正垠

求知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大学生

张正垠

摘 要:当前,大学教育已从精英式教育转化成大众式教育,因此,应加快推动我国高校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进程,引导大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理念,明确自身目标,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使大学生更具就业竞争力。本文对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就如何科学有效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提出相应对策,旨在建立体系化、专业化的指导队伍。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7.6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校学业生涯规划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高校虽已开启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或课程,但存在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主动性、规划内容缺乏可操作性、执行过程中缺乏持续性等问题。因此,面对当今教育形势,高校应积极有效地开设学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进行合理规划,培养其综合实践能力,实现从学业到职业的平稳过渡。

一、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简称“学业生涯规划”,又叫“学业生涯设计”,广义的学业生涯规划还包含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对自身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业、职业发展效率,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原因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班级建设、党团建设和就业指导等方面。部分院校虽已将学业生涯规划列入日常教育管理中,但多数仅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开展,且其形式较为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指导体系。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学业生涯规划的认知情况,笔者对所在高校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86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有90%的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开展学业生涯规划,10%的学生认为学业生涯规划没有太大必要或完全没必要,但仅有18%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坚持落实自己制订的学业生涯规划。由此可见,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仍未引起高校以及在校学生的足够重视,这直接制约了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纠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层面

(1)对学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据笔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重视程度不够,相对较为关注的是学生的就业问题,高校内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课程较为完善。而对大学生的学业规划及辅导一般集中在入学教育以及一些简单的大课程,授课内容主要集中在生涯规划理论及意义方面,忽略了对学生独立个体的自我分析、职业定位和阶段性评估等内容,学生普遍表示,对这种停留在表面的课程内容没什么兴趣,因此难以激发其积极主动性,更谈不上实用性。而对于少数制订了学业规划的同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经验的不足会出现失误及偏差,所以指导力度的薄弱很大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半途而废。

(2)对学业生涯规划不够普及,缺乏专业化指导人员。据了解,当前我国高校内都未能完全普及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更谈不上辐射中学阶段。而就目前国内现行的高中教育模式及高考体制,学生在高中虽已分文理科,但对自身的性格、兴趣和特长并没有明确认识,在进入大学时存在大量盲目和被动选择专业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更迫切需要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和咨询。而高校内从事该方面指导的主要是与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以辅导员居多。由于自身事务繁忙的以及缺乏相关专业方面的知识,辅导员老师并不能很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国内高校专业性指导咨询教师的匮乏问题日益凸显,难以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工作。

2.学生层面

笔者对所带低年级学生进行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书的指导,根据统计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1)规划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半数以上的学生为自己定的规划是要参加两个甚至多个学生社团,想以此锻炼自己的多方面能力。但是他们对自身缺乏了解,并不清楚自己缺乏哪方面能力,因此不能明确自己想要参加何种社团。另有14%的学生将自己的未来定位为部门经理、公司总裁等,8%的学生想要考取一些跨专业的高难度专业证书。这些远大目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而学生对此制订的计划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

(2)实践环节薄弱,缺乏独特性。90%以上的学生在规划书中写道,要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计算机二级等级测试,更有接近百分之百的学生提到了不挂科,同时多数学生均表示要在课余时间去自习室、图书馆等地方学习。上述数据表明,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千篇一律,缺乏结合自身特点的规划,也缺少与社会实践有关的计划,更不知该如何进行社会实践。

三、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有效对策研究

1.合理规划学业生涯指导内容体系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议高校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职工作教师对学生进行全程化指导管理,将该项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大一期间,引导学生了解学业生涯规划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性,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未来就业方向和自身特点有初步认知。大二期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组织与管理能力。大三期间,帮助学生明确未来方向,如考研、考公务员、就业还是出国。大四期间,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目标,完成学业生涯规划内容。

2.完善专业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学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从事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这就要求高校应对指导老师进行系统的学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实践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选聘专业指导教师,协助学工老师,组建一支理论过硬、能力强的教师团队,帮助学生设计学业生涯规划,掌握学生思想状况,陪伴学生成长。另外,相关负责老师还应加强与学生家长、专业课老师的沟通、交流与互动,多角度、全方位做好学业生涯规划的辅助工作,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偏差,并督促学生坚持完成自己的规划内容。

3.分类细化落实学业生涯规划,加强课外实践指导

由于每个学生专业知识、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等的差异,指导教师应该让每位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业生涯规划。例如,针对家庭环境较为殷实,学业规划不受经济制约的城镇学生,可以鼓励他们选择读研、修双学位或出国等。而部分农村学生可能受经济方面条件影响,应鼓励他们选择课外学习、考证、实习等,以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争取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每个人的学业生涯规划都应该分阶段进行,每一年设定年度计划,再细分为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将繁重或看似难以完成的目标细分,使自己在完成每阶段目标时能增强自信心,降低整体难度。同时,专业指导老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樊艳丽.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有效性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3).

[2]王训兵,李晓波,王 飞.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5):73-74.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