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约型社会视阈下受资助高职贫困生节约意识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6-20黄宦霖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培养现状对策

【摘 要】采用问卷法对广西5所高职院校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进行调查,认为受资助贫困生的节约意识虽已形成,但却并未真正应用于实际行动。提出可通过深化校企、校政、校校合作,改善节约意识的培养方式,完善以“以资促俭”为中心的各项机制,促进高职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 高职贫困生 节约意识 培养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011-03

在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的贫困学生一般都能接受不同类型的资助。受资助贫困生理应感恩国家和社会的资助,养成良好的节约意识,成为引领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践行者。而作为办学主体的学校,也必须改进、优化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的培养机制,为受资助贫困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高职院校疏于此项机制建设。为全面了解广西高职院校受资助贫困学生节约意识机制建设现状,笔者对广西5所高职院校师生进行深入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尝试提出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培养机制的改进对策。

一、广西受资助高职贫困生节约意识培养机制运行现状

调研发现,目前在广西高职院校中,受资助贫困生都已基本形成节约意识,各校对此项工作也比较重视,但在具体的节约意识培养和节约行为实施上却有较大差距,培养机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一)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培养已有共识,但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对培养高职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的重要性有共识。学校大都从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等方面入手培养受资助贫困生的节约意识。同时,受资助贫困生能认识到节约意识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学校培养,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包括节约意识在内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社交素质。而且,学生普遍认为节约意识培养对高职贫困生意味着自身品质的不断提升,甚至这种意识可以作为人生的助力,有助于渡过经济难关,对专业技能学习有帮助。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学校对受资助贫困生培养机制重视程度不够,不能调动受资助贫困生自觉养成良好节约习惯的积极性。

(二)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培养方式虽多元,但有效性仍需提高。以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受资助贫困生的节约意识,对培养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有重要意义,这些方式的有效性直接反映了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是否切实得到了培养。最常见的培养的方式有“课堂教育”、“校园活动教育”、“知识竞赛和征文”、“自学”、“体验”和“分享与交流”等。通过对500名受资助贫困生的抽样调查显示:32.7%的人认为“知识竞赛和征文”对受资助贫困生的行为影响是有效的,32.7%的人认为“校园活动教育”有效,12.9%的人认为“自学”是“有效”的,14.2%的人选择“不清楚”,而“最没有效”的是“课堂教育”。这说明培养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的方式虽然较多,但实际上并未得到相关人群的高度认同,也就不能从实质上影响受资助贫困生的行为,我们仍需要不断提高这些方式的有效性。

(三)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的培养机制作用明显,但需加快改革。当前培养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的机制主要有教育机制、惩戒机制、活动机制、监督机制和体验机制。从调查的500名学生看,36.4%的人认为“教育机制”在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培养方面的作用最为突出,34%的人认为“活动机制”的作用更加明显,25.1%的人认为“体验机制”更能帮助受资助贫困生培养节约意识,只有4%的人认为“惩戒机制”对培养受资助贫困生的节约意识有作用。并且,87.6%的人希望改革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培养机制。这说明培养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的机制是多元的,但必须对这些机制加以改革。

二、广西受资助高职贫困生节约意识培养机制缺失的原因

调研发现,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在培养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明显的,但是学校的培养机制也存在一些缺失。当然,出现这些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培养机制改革的滞后。首先,贫困生节约意识培养的教育机制改革滞后。这不仅是指教育理念的滞后,还指教育内容的滞后;不仅指教育方式的滞后,还指教育评估的滞后。这导致以人为本的节约意识培养的教育理念并未真正进入受资助贫困生群体,他们依然被看作是与非贫困生不同的人群,相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与教育评估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普通本科院校相关资料的照抄照搬,并未突出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和高职生的成长特点。其次,贫困生节约意识培养的活动机制改革滞后。就培养节约意识的活动机制而言,主要是指校园活动机制,其中至少涉及活动主办方、活动主题、活动参与与互动、活动反馈。无论是就哪一方面来看,都难见受资助贫困生的身影,既缺乏以受资助贫困生为主体的校园社团,又缺乏以节约及节约相关的活动主题;既缺乏受资助贫困生的参与,更缺乏受资助贫困生对相关校园活动的反馈。一言以蔽之,受资助贫困生及节约这一主题在很多时候被排除在校园活动机制之外。再次,贫困生节约意识培养的惩戒机制改革滞后。即使一些高职院校对受资助贫困生的相关行为做出了规定,也往往是惩罚多于奖励、柔性让位于硬性,以致惩戒机制挫伤了贫困生践行节约的积极性,不能发挥惩戒机制应有的作用。最后,贫困生节约意识培养的体验机制改革滞后。就整个体验机制而言,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受资助贫困生成为节约意识培养体验的创造者、执行者和经验分享者。而这恰是当前高职院校相关体验机制的“短板”。受资助贫困生既无法掌握创造体验情境,也难以被引导至真正的节约体验场景,更难成为切实的体验者。

(二)办学模式的制约。广西的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相对单一,受资助贫困生的节约意识培养局限于学校内部,通过诸如理论课堂、报告会、校园活动等渠道去实施。虽然有校企合作平台,但受合作深度与广度的限制,受资助贫困生的节约意识培养在很多时候未能进入生产领域。一方面,校企合作并非节约生产成本层面的合作,也非节约消费层面的合作,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仅在于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的培养就难以进入生产领域。再者,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上看,学校应技能和思想道德品质并重。但在实际办学中,技能培养往往得到充分体现,而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则常常被忽视,受资助贫困生的节约意识不能得到培养。

(三)教育教学方式的局限。首先,理论教育方式的局限。就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来看,与此相关的理论教育方式并不能适应培养节约意识的需要。相关的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的理论教育大多依附于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缺少专门的专题教育。其次,相关校园活动体验方式流于表面。虽然校园活动是培养学生节约意识的重要方式,但这些校园活动对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的培养却并无太大的影响。一方面,受资助贫困生奔忙于勤工俭学、社会兼职和与学习,并不是校园活动的主角或主要参与者。这样就导致对于节约的体验流于形式而难以真正进入他们的心灵。另一方面,校园活动很少以节约为主题,这使得受资助贫困生难以在其中真实体验何为节约、如何节约。最后,交流与分享缺乏深度互动。一方面,专业课堂的交流互动大多与各类知识、技能紧密相关,虽然偶尔涉及资源、能源、劳动力的节约,但却被忽略。另一方面,校园活动的交流互动集中于文学、艺术、体育、娱乐等方面,很少以节约为主题。实践证明,只有那些以节约、环保、生态为主题的校园活动,才有可能深入交流分享与节约相关的话题。

三、广西受资助高职贫困生节约意识培养机制改进对策

广西当前的高职院校受资助贫困生培养机制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在高职办学模式更新、高职生源中贫困生增加、网络社会深入发展这样的办学环境下,这些机制逐渐固化、缺乏活力,以致难以适应当前培养目标,因此必须加以改进。

(一)提高思想认识。首先,高职院校领导班子应加强理论和政策学习,真正意识到培养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的重要性,认识正确处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善于把这一问题与高职院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和谐联系起来。还应该认识到,解决这一问题,应通过加大宣传、营造节约氛围、加强教育和科学管理来培养高职生的节约意识。其次,辅导员要加深对培养贫困生节约意识工作的认识。高校辅导员的定位是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可以说,辅导员是与受资助贫困生联系最为密切的群体,他们对相关工作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的养成。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加深对本职工作基本内容、基本纪律、基本特点、基本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视野下培养学生节约意识的重要意义。再次,加深对受资助贫困生的认识。受资助贫困生在家庭经济状况、思想意识、精神状态、心理特征和职业追求等方面都与其他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包括辅导员在内的高职院校师生群体必须加深对他们的认识,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观念世界、情感世界和职业理想,深入了解他们的经济需求、学习需求、职业需求等,尤其要认识到受资助贫困生既是消费者,也是潜在的生产者,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主体,认识到他们将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二)完善以“以资促俭”为中心的各项机制。高职院校要充分调动学校、班级、学生所在地政府相关部门、学生父母工作单位等方面的作用,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认定贫困生身份,还要对相关贫困生资料进行动态管理,加大相关工作的透明度,提高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科学性,为建立“以资促俭”机制建立良好的制度基础,把受资助贫困生引入以资促俭机制全面、深入体验节约。要加快完善相关资助资金的投入机制,逐步加大政府对资助资金的投入,鼓励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到高职院校资助工作中来,逐步增加资助的项目和资金。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合理分配资助名额,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资助方式。

对于受资助贫困生的浪费行为,应当采用教育的方法来帮助其逐渐纠正。这种方法既可以是基于受资助协议的纪律教育,也可以是基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论教育;既可以是富有幽默感的谈话教育,又可以是严肃的训话。对那些恶意浪费的受资助贫困生,可以先扣发其部分资助金额,待他们重新回到节约轨道时再补发资助金;而对于那些有着良好节约习惯的受资助贫困生,则可以在勤工俭学、资助金额和评优评奖等方面有所倾斜。

(三)改善贫困生节约意识培养的方式。首先,加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学习。要通过以思想政治课堂为主的课堂教学、专题讲座、课外阅读、学术沙龙等方式引导受资助贫困生学习建设节约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相关理论素养。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学习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政策,增强他们的政治素养,尤其要加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引导,为提高培养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的实效建立理论、政策认识基础。其次,增加校园活动体验。体验是“主体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对客体进行感受和体认的感性把握活动”,能丰富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变革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校园是受资助贫困生最为熟悉的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既整合了许多包括与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校园相关资料在内的内容,又创设了许多与培养节约意识相关的活动环节。在这样的校园活动中,培养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的有效性将得到提高。因此,“可通过培养正确的节约观、增强节约情感体验、用校园规范和道德规范来约束及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并形成节约习惯”。另外,还要增加校外活动体验。包括融于社会环境、企业环境和行业环境在内的各种校外活动,都是增加受资助贫困生体验的极好平台。“应把培养节约意识看作一个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可借助家庭、学生、社区和媒体的共同努力来加强大学生节约意识。”再次,深化交流与分享。保罗·弗莱雷说过:“只有通过交流,人的生活才具有意义。只有通过学生思考的真实性,才能证实教师思考的真实性。教师不能替学生思考,也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强加给学生。”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的培养也应如此,具体而言,要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意识为引导,深化交流与分享,而不能停留于课堂的“热闹”与表面;要在校园主题活动、学术讲座、专题报告会等校内教育环境深化交流与分享,而不能使相关理论学习停留于表面知识的阐述;要在实训基地、实训车间和实训岗位深化交流与分享,而不能使实训停留于技能的训练。

(四)创造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培养的良好环境。首先,拓展校企合作领域,丰富校企合作层次,为学生深入生产实际,继而为体悟生产节约创造条件。此外,还应当丰富校企合作层次。不仅要有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的合作,还应该深入了解和把握包括企业规范、企业精神和企业理想在内的企业文化,继而帮助他们在企业行业的集约化发展中养成良好的节约意识。其次,推进校政合作。高职教育具有“惠及大众、面向人人”的公益性,切实发展高职教育是政府的“公共责任”,地方政府是高职教育的“举办主体”。良好的校政合作,有助于推动政府协调高职院校、企业、行业、科研机构的关系,打破它们之间的隔阂,促进人才培养要素与技术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这样一来,培养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的平台就不再局限于学校、企业和行业,那些与高职院校合作的科研机构、政府部门都有可能成为培养他们节约意识的平台。再次,加强校校合作。一方面,要加强区域内和不同区域间的高职院校的合作,共享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的培养的经验、做法等。另一方面,要加强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合作,推动院校师生的交流往来,积极借鉴普通本科院校培养受资助贫困生节约意识的经验。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推动高职院校与国外相同类型学校的合作,学习国外院校在培养学生节约意识方面的先进理念和优秀经验。

【参考文献】

[1]蒋建刚,刘明.高职学生节约意识调查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

[2]高军,韩云金,张叶平.基于发展性理念构建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评价体系[J].高教探索,2014(1)

[3]金业文.体验学习的局限与超越》[J].中国教育学刊,2013(3)

[4]陈文.大学生节约意识特征调查与培养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

[5]于中华.浅论当代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的培养[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

[6]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28

[7]汪建云,王其红.高职教育政校企协同合作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高教研究,2014(1)

【作者简介】黄宦霖(1982—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会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培养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