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国情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2016-06-20姚行亮

世纪桥 2016年5期
关键词:国情建立共产党

姚行亮

摘要:二十世纪初的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任务。中国工人阶级的战斗精神及他们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为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带来新的希望;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思想界的混乱状况,是救国救民、改造中国的最好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开始,就始终如一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国的共产主义的前途而牺牲奋斗,逐步得到了中国人民的了解、信任、拥护和支持,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革命政党。

关键词:中国;国情;共产党;建立;二十世纪初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5-0004-03

回顾和分析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国情,我们就会更加认识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不能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不能改变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思想界的混乱状况,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带领着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取得了新民主民主革命的胜利、完成了“三大改造”,实施了改革开放,谋划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是具有其历史必然性的。

一、从社会角度分析二十世纪初中国国情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没有哪一个政党的执政地位是与生俱来的,也没有哪一个政党的执政地位会是一劳永逸的。一些共产党组织,前苏联、东欧国家等丧失了执政地位甚至灭亡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不仅建立或者夺取政权不容易,而就单单政党的成立也是不容易的事情。

(一)落后的中国社会生产力

1840年,帝国主义者发动了鸦片战争,强力打开中国大门以后,为了逐步掌握中国经济的命脉,外国资本主义不仅加快了侵略中国的脚步,也改变了侵略中国的方式,采取了开办银行、增设工厂等形式,进一步解体中国的封建经济,试图加强对中国政权的控制,从而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一步一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社会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当时的社会现状表现为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绝大部分的人民群众都靠体力劳动吃饭,社会劳动生产率非常低下,农民的生活十分艰难贫苦,要求改变现状的愿望十分迫切。但是,帝国主义者先是竭力扶持清政府,后来又竭力扶持各地的军阀势力实行着割据统治,反对包括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在内的一切进步运动,试图让腐朽落后的封建的剥削关系和土地制度依然存在。

人民灾难和民族灾难的根源正是来源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导致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因而,在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哪一个政党或者政治力量,如果能够自觉地承担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历史性根本任务,并带领人民为此进行艰苦斗争并取得决定性胜利,才能成为中国合格的领导者。

(二)不适应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911年,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辛亥革命推翻了,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并没有因此实现了真正的民主独立和民主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在当时的中国得到改变。这是因为辛亥革命的阶级性导致了革命的不彻底,原来的皇室和贵族被官僚和军阀代替,土地集中到了官僚和军阀的手中。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再也容纳不下它所焕发出来的生产力;资产阶级的关系太狭隘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从1914到1918年,全国农户减少1 500多万户,耕地面积减少2.6亿多亩,荒地面积增加4.9亿多亩。广大农民的生活依然困苦,在正常年景下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如果遇到天灾人祸就是妻离子散、破产流亡。正像毛泽东指出的那样,“国家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坏,环境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于是,追求进步的中国人逐渐意识到辛亥革命不能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资产阶级要在中国确立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当时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于是继续探寻救国的力量、真理和道路。

(三)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

早在19世纪的下半叶,随着资本主义工厂的出现,诞生了中国第一批产业工人,工人阶级也随之出现。帝国主义者、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使工人阶级逐渐成长为中国最能战斗也最革命的一个阶级。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中国工人阶级,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就开始以自觉的姿态,为中国的独立、解放而斗争。”

当然,中国工人阶级在这一历史阶段还不够成熟,人数不多,政治斗争的经验也不够丰富,也不能提出自己的鲜明的政治主张,但是在罢工过程中,特别是在1915年的“抵制日货工人大罢工”、1916年的“反对法国强占租界工人大罢工”和1917年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人罢工”等一些工人运动中,工人们表现出来的坚决的彻底的战斗精神以及给予社会的影响,决定了它必定将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伴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进一步加快了工人阶级从“无序而自发”的工人活动迅速发展到“有规模有组织”的工人运动的历史进程,并为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阶级基础。从此,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这个历史性的根本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身上。

二、从文化角度分析二十世纪初中国国情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一)混乱的中国思想界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中国人的思想领域在二十世纪初期确实比较混乱:资产阶级立宪派对推翻清朝、实行民主的辛亥革命表示了怀疑和反对;袁世凯的国民政府公开命令祭孔读经、尊孔尚孟,想恢复封建统治;康有为甚至鼓吹非孔教、非复辟不能救国的谬论。崇拜鬼神的愚昧迷信、各种带着封建主义色彩的三纲五常、忠孝礼节的说教、一些低级趣味的使人精神颓废的文学艺术,互相交织起来,形成了在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束缚着人民思想、扼杀民族生机的精神网罗。这一系列的思潮又推动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种种违背历史潮流的政治闹剧。

于是,梁启超等一些中国人就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的学说、思想道德和民主运动,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国人介绍,认为“此所以Revolution之事业——即日人所谓革命,今我所谓变革——为今日救中国独一无二之法门”。这些努力,帮助许多人打开了眼界,也帮助许多人努力去寻找着能够真正救国救民的先进思想文化。

(二)“三民主义”思想的局限

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提出了“三民主义”,并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试验。

但是,不管是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和平均地权”为主要内容的“旧三民主义”,还是以“联俄容共、扶助和依靠农工”为主要内容的 “新三民主义”,都有着它不可克服的历史局限性,比如它没有提出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以真正动员农民大众起来的土地革命纲领,又比如它也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独立的纲领,甚至它提出了“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类似这样的错误的政治主张。显然,即便是孙中山本人都没有能意识到,如果要保证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的成果,如果要真正改变中国的面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不触动、不改革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制度,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此,毛泽东同志指出,“推翻清朝之后,孙中山失败了,因为他没有满足人民的要求,比如没有满足人民对土地的要求,对反帝的要求。他们也不晓得镇压反革命,当时反革命到处跑。”列宁也说孙中山的思想“乃是小资产阶级的主观社会主义的空想”。

历史已经证明,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提出的“三民主义”是一个不能坚决地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历史已判定它不能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不是救国救民的真理。

(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毛泽东指出,“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战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阵下来,宣告破产了。”

究竟怎样才能救中国呢?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萌发与扩散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列宁1917年11月7日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胜利,探索出了一条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可以在落后国家成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拉开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序幕。在这样的背景下,“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它激发了1919年的中国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让社会各界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这就让中国的思想界开始向往、认可和接受社会主义道路,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开始怀疑和否定。

马克思主义逐渐以它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着众多的进步青年,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开始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体系,十月革命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胜利的。当代决定历史发展的已经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的前途应当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因而确信马克思主义是救国救民、改造中国的最好的思想武器。

三、从民生角度分析二十世纪初中国国情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一)民不聊生的社会

二十世纪初期,由于反动统治的腐朽、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猖獗的高利贷,再加上连年的军阀混战,大量的土地集中于军阀官僚手中,许多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失去土地,变成佃农和雇农。以江苏昆山为例:从1905年到1924年,自耕农比例从26%降到8.3%,半自耕农有16.6%降到14.1%,而佃农则从57.4%上升至77.6%。中国人民所遭受的封建压迫和剥削一点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趋于沉重。

与之相对应的是,1907年以后,在各地农民的自发斗争中,已由单纯的打击外国人的教会斗争转向抢米抗漕和反对清朝的“新政”,这说明,农民的生活已陷入绝境,不得不为最低的生存条件而斗争。如1909年,杭嘉湖地区农民因灾荒要求免征漕粮,官方拒绝,因而引起了农民的暴动。类似的斗争遍布湖北、湖南、安徽、江苏、奉天、陕西等省,这种状况严重阻碍着整个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灾难深重的中国亟需有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改变现状的革命,这个革命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者。

(二)资产阶级的失败

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资产阶级的两派——改良派和革命派都做过不同程度的努力,但最终都失败了。

资产阶级改良派没有看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造成中国落后、贫穷、混乱的根本原因,因而在辛亥革命以后先后依附袁世凯和段祺瑞,幻想在军阀的庇护下实行政治和社会的某些改良。但是这些改良派名流只是袁世凯和段祺瑞的“装饰品”,一段时间以后就被抛弃了。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在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又发动反袁斗争、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继续坚持革命。但是“阶级的社会经济地位规定了它们的软弱性,他们缺乏远见,缺乏足够的勇气,并且有不少人害怕民众。”因而他们没能提出足以动员群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纲领,斗争方法也只是联络旧军队和帮会,组织暴动或暗杀,而不是着眼于发动广大群众。这个党实际上成了一个脱离群众的秘密小团体,没能在斗争中发挥应有的领导作用。面对这种无能为力的情况,孙中山和他的同志们只能陷入苦闷和彷徨之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努力也失败了。

资产阶级改良派和民主革命派的失败进一步证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历史已判定不能经过资产阶级的领导,而必须经过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完成。”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一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初步地结合起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来自国内外共产主义小组的十二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讨论了当前的政治状况、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组织结构等问题。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确定党的基本任务是争取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而斗争;确定党的当前中心工作任务是发展职工运动,并决定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党领导职工运动的公开机关;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最高纲领)是:领导工人农民士兵进行社会革命,武装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本家私有制,直到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反动的、为官僚政客作政争工具的政党。中国人民历来都鄙视和憎恨那些政党。但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开始,就始终如一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国的共产主义的前途而牺牲奋斗,逐步得到了中国人民的了解、信任、拥护和支持。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从此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新型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创始以来,干了三件失事。第一件大事是,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大事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三件大事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中国人民坚信:在中国过去的所有政党中,只有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才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革命政党。

回顾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国情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才能深刻体会在当代中国,如果离开了党的领导,只会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瓦解,最终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夯实党的执政之基,永远保持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7.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梁启超.饮冰室文集点校[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 社,2001.

[4]阮湘等编.中国年鉴[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

[5]列宁.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M].北 京:科学出版社,1955.

[7]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 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国情建立共产党
十谢共产党
共产党离我们远不远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Review on 1921–A Gift for ourDearest CPC 《1921》影评——献给亲爱的共产党的礼物
家国情?家国梦
关于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思考研究
韩新政府清算国情院七大弊案
建立良好的公证质量保证体系措施研究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