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写作教学行与思

2016-06-18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白鹭意象诗歌

◎ 丁 锋



诗歌写作教学行与思

◎ 丁 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诗歌阅读教学侧重于体验、品味、欣赏,而对诗歌写作未做明确要求。目前,对诗歌阅读教学内容较为明确的意见“第一是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还有诗的声音之美”;“第二是意象”;“第三就是从诗歌的语言构成上再一次体会诗歌的独特性”。而诗歌写作的教学内容,教材中难得一见,教学实践中往往又被规避。原因有三:一是没有现成的诗歌写作教材或范本;二是语文教学评价(试卷)中对诗歌写作由于评价问题一般不做要求,三是一般教师缺乏诗歌写作教学的底蕴和底气。

特级教师李卫东指出:少年写诗有三重意义,一是促进阅读,二是有助于给思维、语言松绑,三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可见,实际教学中的诗歌写作教学很重要也很必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借助文改诗、画配诗、课堂议诗、生活中作诗等途径,引领学生打开诗歌写作的天地,认识诗歌的知识,尝试诗歌写作的手法,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一、由文章炼诗

有一种观点认为,以诗译诗是学写诗歌的有效方式。当然这是就古代诗歌学习而言。笔者以为以诗译诗固然是一种较便捷的方式,但其弊端也是相当明显的。主要体现为以诗译诗往往会变成字句微调的文字游戏,不能将诗味、诗韵真正体现出来。更何况一首既成的诗篇,真的可以翻译吗?还不如仿写为妙。

由文章锤炼出诗歌,或针对诗文中的人和事以诗的形式表达观感,却是一种更为实效的方法。直接的文改诗,需要捕捉文本主要意象,领会其应有意境,理顺抒写层次,进而改文成诗。最后作成诗还要做必要的微调。

例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的郭沫若《白鹭》一文极有诗意。课后布置学生将这篇散文改写为诗歌。有学生将其改为一首“诗经”体的诗。

白鹭悠悠/精巧适宜/雪白蓑毛/青脚铁喙

白鹭悠悠/和谐如画/静立水田/如嵌镜匣

白鹭悠悠/闲适怡然/清晨枝头/独守心安

白鹭悠悠/生命清澄/黄昏低飞/自然惠恩

白鹭悠悠/适彼乐土/巧盼成诗/如韵在骨

改诗依照原文的层次,由形象到意境、由外在到内里写出白鹭“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的形象。诗文对照,一方面能领会原文的内容、章法、主旨,另一方面也能让人对改诗爱不释手。

由诗文生发诗篇,需要捕捉感点,写出感想和感情来。如学完《马说》一文,建议学生根据文意写一首诗。有学生写道:“空怀千里志,僵卧棚下吁。可怜执策者,徒悲良骥无。”体不同而理相似,同时又带有习作作者自己的视角。

二、给画面配诗

初中生写诗往往会流于浅白,缺乏形象感。给画面配诗歌,既培养了学生意象捕捉能力,又引导学生往画面深处挖掘诗的意蕴。以下面图片为例,让学生看图悟诗,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图中有哪些形象?他们各自是什么情态特点?他们之间有没有内在关联?你想到了些什么?

半节课后学生再交流修改,最后定稿。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成稿的诗是没有配图的。这就充分证明了为美图配诗的优势所在。下面是其中一位学生的诗作:

风聒碎了绿潮/梦境流淌成河/花瓣在流动中透明/兔子紧张得不忍见/影子和影子/过往和向往/在指尖涟漪成真实/而青春变成笑痕漾开去/我清晰地听见它说/遇见你真是一场恍若隔世的梦

——徐佳敏《花美眷,水流年》

剥离了图画以后,意象具有了鲜明的象征色彩,或许这也正是画面深层次的意蕴吧。多次的画配诗演练,学生捕捉意象、营造意境的能力明显增强,换言之,想象力被唤醒并提高了。

三、在课堂议诗

没有交流的思考不能称之为成熟的思想。交流可以去伪存真,澄清问题和认知。在课堂上议一议什么是好诗,读一读、比一比,教师、学生往往都会有新的发现。例如让学生“说说心中的好诗标准”,除去常规的富有节奏感、音韵和谐、有意境之外,有学生会将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也作为标准。此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澄清,诗歌最重要的特征除了形象性、音乐性、抒情性之外还有跳跃性,而中国好诗最鲜明的特征是结构思路起、承、转、合的运用。读诗最好就读学生自己写的好诗和有问题的诗作。例如一位学生写停电之后的体验:

寂静极了/只听得见心灵的声音(起)/好像在诉说/好黑/好寂静(承)/可是/青春的眼睛却如此地清透/是心在发光/照亮了眼睛(转)/只可惜/心/看不见/也不知道(合)

寂静得只听到心声,紧承心声写内心在说什么,然后一转讲青春的心灵让眼睛发光发亮,最后与上文一合:少年青春自然、自发地闪亮,然而又不自觉地将自我蒙蔽起来。写诗最重要的就是这种“突转”与揭示的功夫。学生自己写时往往不自觉完成了,事实上其创作时思维确实经历了这样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读同龄人的诗,赏其中的妙处,其影响力是无穷的。

课堂议诗还可以集中评议一些问题诗,在评议修改的过程中巩固学生对诗歌的一些认知。修改不必面面俱到,一首诗改动一个方面即可。例如:

⑴韵律。眼前的黑暗/带来无限恐惧/一丝亮光/带来温暖一片

只需将“无限恐惧”改为“恐惧无限”,就使原诗押上了韵。

⑵形象。他有力的双脚/带我走出困难

用“困难”一词,显得过于抽象,比如改为“翻过高山”就显得形象了。

⑶协调。

曾经/初识的地方/现在/仍飘洒着稚嫩/气息

曾经/欢笑的地方/现在/仍回响着/声音

曾经/分手的地方/现在/仍闪着泪滴/盈盈

诗歌以排比段落呈现与友人从相识到分别的过程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不过给人生涩不明之感。可以第三节为模型,改造一、二两节:

曾经/初识的地方/现在/仍萌动着稚嫩/轻轻

曾经/追逐的地方/现在/仍回响着欢笑/声声

曾经/分手的地方/现在/仍闪烁着泪滴/盈盈

四、为生活作诗

我们要鼓励学生将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发现、感悟以诗歌的形式写下来。我们发现,只要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写作,学生一定会逐渐向理想的状态靠拢。教师还可以随机设计一些比较特别的同题诗歌写作的作业。如笔者曾经布置学生以“夜晚”为话题写作诗歌。一位学生写上完晚自习回家途中看到家里亮起来的灯:

只要你的屋里有一盏灯亮着/她就会一直等下去/直到把你等待成/一盏/能照亮世界的/灯

——何天赐《等》

这是多么深刻的领悟啊。还一位学生写自己夜晚奋斗的思考和行动:

窗外的一弯明月/是暗夜的眸子/警惕地审视着这个世界/闪耀着慑人的寒光/窗内的那圈灯光/是暗夜的囚笼/里面关押着我小小的奢望/闪烁着惨淡的光芒/那银白的月光啊/是一张诱惑人心的网/网住了我那乱如麻的心/将我幽囚在这茫茫人流/掬一把冷水洗面/涤尽满目的疲累/暗夜中/传来了几声蛙鸣/我重又拄着笔在黑暗中行走

——凌敏《暗夜》

诗歌除了抒怀励志之外,历来还有交际等实用功能。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互赠诗歌,或鼓励学生以诗赠老师、赠父母等等。叶开说:“诗歌是好奇心的甜美果实。”通过创设这些新颖的情境,学生也创造出了诗意的生活。是啊,通过诗歌的学习能让学生提高锤炼语言诗意表达的能力,使作文水平明显提高。当然,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审美地看待生活和人生,其功效,远矣。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新联中学;226363)

猜你喜欢

白鹭意象诗歌
白鹭于飞
白鹭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致老栗——读《牛背上的白鹭鸟》
诗歌岛·八面来风
“玉人”意象蠡测
简笔画白鹭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