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016-06-16冯庐陵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低年级教学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冯庐陵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进步,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政府相关部门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化改革。语文作为一切学科学习的基础,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小学作为今后学习的基础阶段,语文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因此,需要给予充足重视。笔者就针对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朗读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低年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43-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同时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后期学习有着重要作用,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其中朗读教学更是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对语文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语文朗读教学的基本介绍

朗读教学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通过合适的朗读方法进行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朗读教学,学生可以从另一种角度理解文学作品,这是其他语文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朗读教学中的朗读不仅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在朗读教学的辅助下,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同时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

朗读是将无声的文字形式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形式的过程,通过朗读可以实现语言的同化与顺应[1]。朗读不仅需要对文学作品有一个充分的理解,也需要朗读者将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感情与声音相结合,在朗读过程中融入自己情感的同时还要表达出作者的情感,通过经常性地朗读,可以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沉淀自己的情感,这样一来,在写作时就可以自然地将沉淀的情感表达出来,提高写作能力。实际上,朗读教学的本质在于对话,朗读作为媒介,使朗读者与作品对话、与自己对话,实现朗读者与作品间的相互作用,促使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并通过反复练习,将作品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

2.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小学低年级是兴趣与情感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语文朗读教学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对后期的语文教学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就我国大部分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情况来看,朗读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2.1过于重视朗读的技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往往过于重视朗读的技巧,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将朗读技巧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字词的重音、句子的停顿等等,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朗读方法,然而很多老师却往往忽视了朗读教学的真正作用,学生需要学习一定的朗读技巧并应用到朗读中,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文字的内容与情感。因此,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情感教学与朗读相结合,使学生可以运用朗读技巧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情感与内涵[1]。

2.2只注重文章内涵的理解

一些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往往过于注重情感教学,只注重对文章内涵的理解,而忽视了朗读技巧,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达的文章情感,未能自己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会先告诉大家文章的内容与作者的心情,而后学生再凭着自己对作者心情的理解进行朗读,这样一来,学生就无法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不到真正的朗读技巧,学生也会走入误区,认为自己理解的情感便是作者的情感,这对于后期的语文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2.3对朗读教学没有给予充足的重视

近几年,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中小学语文学习也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进行了深化改革,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仍会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限制学生的自由发展。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校却未能给予充足的重视,在教学计划制定时未能将朗读教学列为重点,甚至一些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未能将朗读教学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在受到教学时间限制时,一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而缩短了朗读教学的时间,所谓的朗读教学形同虚设[2]。由于缺少必要的朗读教学,学生的朗读水平往往停滞不前,自身能力也没用得到锻炼,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

2.4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那么就会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普遍较小,自控能力较差,由于缺乏朗读兴趣,在课堂教学时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平淡,缺乏多样性,使得很多学生会失去对朗读的兴趣,这直接影响了朗读教学的质量。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应尽可能地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参与到朗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这样才可以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3.加强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对策

3.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作为朗读教学的主要引导者,要对朗读教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要知道朗读不仅仅是将作品读出来,更重要的是将朗读与作品的情感结合起来,使朗读者的情感与作者感情相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在朗读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同时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表达出来[1]。此外,教师应在平日的教学中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字词理解、情感把握等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

3.2朗读方式多样化

为了提升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应尽可能多地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比如边听边读、规范朗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话似的文章就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到朗读教学中的热情,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提高,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蘑菇该讲给谁》一课中,有兔妈妈与小白兔和小黑兔的对话,因此,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方式。在朗读小黑兔 的话语时需要表现出其骄傲、得意、不服气的心情,而小白兔的话语则要引导学生放慢语速读出那种愧疚和难为情,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同身受,领悟出兔妈妈话语中敢和强手竞争才是最出色的意思。

3.3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改革过程中强调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在教学中保持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作为引导者,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朗读教学中也需要将学生作为主要的参与者,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朗读的趣味性,使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思维,理解朗读教学中的情感表达,进而可以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这对于后期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可以强化朗读教学效果,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2]。

4.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育愈加受到重视,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小学低年级学生正是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通过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朗读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教学进一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与情感,在小学低年级就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小妹.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初探[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05:71.

[2]莫惠娴.解析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课外语文,2013,06:22.

猜你喜欢

低年级教学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