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流性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初探
——以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2016-06-16张新兵王荣何婧梁振山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陕西西安7008眉县林业局陕西眉县7399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张新兵王荣何婧梁振山( 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陕西 西安 7008; 眉县林业局,陕西 眉县 7399)



河流性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初探
——以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张新兵1王荣1何婧1梁振山2
(1 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陕西 西安 710082; 2 眉县林业局,陕西 眉县 722399)

摘 要以河流性湿地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介绍了湿地公园植物景观配置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介绍了保护保育区、科普宣教展示区和湿地休闲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以期为湿地公园植物的保护与恢复、植物景观规划营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千湖;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千河谷地中游,是以河流湿地特征为主,集河流湿地、库塘湿地、沼泽湿地特征于一体,是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黄土高原湿地,面积573.2 hm2(张新兵,2006)。湿地公园生物资源丰富,有陆生脊椎动物178种,隶属27目64科130属,占陕西省脊椎动物总数(739种)的24.09%。其中,鱼类5目9 科27属29种,鸟类12目35科70 属107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物种有朱鹮、黑鹳2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物种有细鳞鲑、水獭、青鼬、大天鹅、灰鹤、鸳鸯、长耳鸮等12种(吕江鱼等,2014)。良好的栖息环境为湿地水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湿地已成为侯鸟雁、鸭、鹭等多种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同时湿地公园具有特殊的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生态特征显著,是人们认识湿地、体验湿地和宣传湿地的重要场所。

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划为四大功能区,即湿地保护保育区、科普宣教展示区、湿地观光休闲区、管理服务区(图1)。湿地公园于2008年11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复进行试点建设,2011年9月该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首次12个挂牌国家级湿地公园之一、陕西省第一个挂牌的国家湿地公园。

1 湿地植物景观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1.1 湿地植物分布不均

湿地植物种类较多,但分布不均,在保护保育区分布植物种类较多,但在科普宣教展示区种类少,数量少,存在水土流失现象,湿地植物景观差。

1.2 群落结构简单,主要以木本植物为主

湿地植物主要以陆生植物为主,在一些河漫滩分布有野生禾本科植物,但从数量来讲还是以杨树、柳树和槐树等树种为主,树种单调,挺水、浮叶、沉水植物较少,种群偏小。现有的植物群落不利于建立合理的生态结构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不易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景观。

1.3 湿地植物景观效果较差

现有的湿地植物无论从平面、空间、色彩、姿态、湿地意境等方面布局零乱,景观色调单一,震憾力不强,景观效果差。

2 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2.1 功能性原则

建设湿地公园是为了保护湿地,这是建园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因此湿地植物配置首先要以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为前提条件;其次要从湿地公园现状、功能区划分(国家林业局,2008)、周边环境建设等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植物设计,突出不同区域湿地功能与特点。湿地植物选择要科学、合理,有目的的恢复湿地植物和营造景观。

2.2 地域性原则

设计要立足于河流性湿地特点及千河的地形地貌展开,应用本地植物构建乡土化的植物群落,营造反映千河地域特色的湿地景观;规划要注重湿地“生态文明’与“历史文化”的内在统一,从景观特质和风景资源的视角出发,赋予其新的植物景观属性,通过设计使景观得以再生,延续湿地地域特点,使人们在此可以追忆当地古代秦人原有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2.3 生态性原则

湿地既有提供淡水资源、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等重要的经济功能,又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显著的生态功能(但新球等,2009)。目前该湿地公园水质为Ⅱ类水质以上,水系为宝鸡城区及周边诸县重要的生活、生产、工业水源地,植物设计要尽量选择国际上公认的降污能力强的树种,保持湿地生态功能。

2.4 观赏性原则

湿地植物配置要根据立意要求,进行空间的划分, 确定主调植物的位置及面积, 强调植物群落色彩变化、视线转移及高低分层,根据景观布局要求,对湿地中各种植物如乔木、灌木、攀缘植物、水生植物、花卉植物及地被植物等之间的搭配以及这些植物与湿地设施—水、石、亭、步行道等协调配置,从而发挥湿地植物的观赏特性(谢祥财等,2010)。

3 湿地植物景观设计

3.1 湿地保育区

湿地公园保育区远离城区,人为干扰少,生态环境良好,湿地原生态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湿地公园的核心和生态基质。现有地类主要为水域、河漫滩、灌丛地和有林地,以前两者为主,主要植物为禾草群落、灯心草群落、柳叶菜群落、莎草科植物群落、芦苇、柽柳、旱柳、槐树、杨树等,以草本为主。该功能区实施严格的保护,严禁外来干扰,不做大量人为景观设计,保持现有湿地原始属性,仅对现有植物采取抚育、人工促进自然更新方式进行生态恢复,提高保育区质量及植被覆盖率,完善其生态结构,建立稳定的、高效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立地生态系统。

3.2 湿地宣教展示区

湿地公园宣教展示区近临城区,交通方便,具有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库塘湿地多种类型,植物主要有香蒲群落、芦苇群落、问荆群落、蓼属植物群落、千屈菜群落和柽柳群落、杨树群落、旱柳群落等,分布较破碎,满足不了向群众宣传湿地类型、湿地资源、湿地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湿地科普知识的要求。本次植物景观设计主要集中于湿地植物园、荷花苑、秦风园和湿地护岸林带景观设计(图1)。

3.2.1 湿地植物园 湿地植物园位于湿地公园宣教展示区北岸,面积30.67 hm2,原地类为大面积的河漫滩地,应用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乡土的湿生、中生植物种类,大量种植适生植物芦苇、香蒲、菖蒲、千屈菜、柽柳、野大豆等植物,沿科考砂石步行道块状栽植,形成一湾一景、树密路深的意境;同时这些所选植物能充分展示其良好的治污纳尘能力,对净化水质有较好的作用。

图1 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布局图

3.2.2 荷花苑 宣教展示区北岸有大面积的杨树林和河滩灌丛地,丰水期河水上漫,目前修有木栈道、亲水平台、观景亭和观景廊等设施,规划对此地的灌丛地进行微地型改造,建立荷花苑1处,面积10 hm2。荷花苑建流线型水池,长和宽约为1 000 m×40 m,引水灌通,水深0.5~0.7 m,并与木栈道、亲水平台、观景亭相连。大量栽植当地适生的红睡莲、白睡莲、王莲、莲等浮水和挺水植物,利用生物网水下隔离水生植物,形成色彩丰富、红绿相映、漫天绿海的荷花苑景观。游人可以观景、亲景、涉景,达到体验湿地景观,畅享湿地文化的目的。

3.2.3 秦风园 西府秦风民俗园简称“秦风园”,面积9.53 hm2,位于荷花苑东南方向,原有土地类型为千河水域南侧的荒山坡地。湿地公园所依托的水系为渭河一级支流千河,历史上的千河流域声名赫赫,《史记·秦本纪》中说,秦始皇的始祖因为帮助西周王朝打败了骚扰他们的西边游牧部落,获准定居于此,并分封为秦,后北上二十里建都雍城(现凤翔县城),向东迁都栎阳(现咸阳市西北),直至定都咸阳,统一全国,所以千河就是大秦王朝的母亲河。湿地公园所在千阳县于西汉高祖二年建县,始称隃麋,北周天和五年改为千阳,意即“千水之阳”,自古就为交通要道,商周时为“安夷关道”,秦为“回中道”,汉为“丝绸之路”必经驿站。千阳为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从境内多处新石器文化遗址发掘表明,距今六七千年前,先民在此从事农牧业生产,依山傍水,捕鱼狩猎,耕田纺纱,形成独特的湿地与农耕文化(张新兵等,2011)。

根据湿地公园的历史文化,将秦风园规划成6个区域(图2),分别为秦人坊、秦书苑(图3)、秦人牧马、野趣园、农耕园及灯火万家。根据不同的区域及历史要求进行植物配置,主要选择当地特有的乡土树种,乔木树种主要有柿树、石榴、枣树、桃树、苹果、榆树、桑树、国槐、皂角、杨树、垂柳、马褂木、油松、青桐、大叶女贞、五角枫、银杏、白蜡、雪松、丁香、红叶李、腊梅、栾树、刺柏等。灌木主要有榆叶梅、棣棠、海桐球、红瑞木、大叶黄杨球、木槿、小叶女贞、金叶女贞、丰花月季等。草本主要有迎春、冬青、锦带、刚竹、麦冬、白三叶等。树种栽植以6个区域步行道为引线,乔灌草搭配,树种栽植既有自然式,也有规则式和混和式;有孤植式,也有丛植和群植式;有疏有密,有高有低,有大有小,风格上不失拘泥,在对称中求变化,同一块绿地上有整型的也有不整型的,存在轴线关系的通常以球类植物作为前景,灌木丛为中景,针阔叶乔木为背景,层次分明,林缘高低错落有致,富有韵律。

图2 秦风园规划设计布局图

3.2.4 护岸林带 护岸林带主要分布在湿地公园宣教展示区南北两岸,是公园水体区域向陆地区域过渡地带的植物景观林带,根据当地地形特点,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水土流失,规划设计为挺水植物群落(芦苇群落、香蒲群落、菖蒲群落、黑三棱群落等);湿生植物群落(问荆群落、蓼属植物群落、柳叶菜群落、千屈菜群落、灯心草属植物群落、禾草植物群落等);旱生植物群落(猪毛菜群落、黄耆属植物群落、打碗花群落、蒿属植物群落、苣荬菜群落等);木本植物群落(柳属植物群落、杨属植物群落、槐属植物群落和柽柳植物群落等),从而形成层次分别、错落有致、景色各异的景观林带。

3.3 湿地观光休闲区

图3 秦书苑效果图

湿地公园观光休闲区包括千阳河滨湿地休闲小区、新兴商务湿地休闲小区和段坊湿地人家。千阳河滨湿地休闲小区为河滨公园,主要为城区居民提供晨晚休闲娱乐的场所,绿化率要达到60%以上。新兴商务湿地休闲小区和段坊湿地人家为带有服务设施的游客中心,绿化率要达到40%以上。前者以商住为主,为高层次游客提供休闲体验场所,后者以当地民俗村落文化为主线,提供秦人饮食,展示村落文化和生活文化,建设风格以乡土风貌为先。湿地植物景观设计:①千阳河滨湿地休闲小区和新兴商务湿地休闲小区:绿化主要采用城市树种进行块状、团状绿化设计,乔木树种主要有油松、雪松、白皮松、银杏、碧桃、樱花、玉兰、丁香、石楠等;灌木主要有小叶女贞球、金叶女贞等;草本主要有鸢尾、绣线菊、红叶石楠、刚竹、麦冬、白三叶等。乔木以丛植为主,地被植物要求大面积栽植,从而形成乔灌草搭配,高低有致植物景观;②段坊湿地人家:绿化采用条状、线状设计,以农村经济树木和庭院花灌为主。乔木树种有柿树、石榴、枣树、桃树、苹果、梨树等,灌木主要有丰花月季、牡丹、绣线菊、萄萄等,从而形成以小见大、小桥流水、树绿花艳、果坠人美的村落景观。

4 结语

在立足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运用景观生态原理,使用园林设计技术,依据湿地公园各功能区所承担的主体任务,减量设计和增量设计相结合,突出重点和异质性,进行植物选择和湿地生态恢复,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达到良好的效果。设计成果实施后,湿地公园碧水萦绕,林木苍秀,自然风光质朴,动植物种类及数量增加,已成为鸟类较好的栖息地和生态乐园;同时也是千阳县重要的释氧固碳加速器,是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器”和宣教湿地的“博物馆”,还是当地群众进行休闲、运动、科普学习的重要场所和体验、传播湿地文化的重要载体。

目前,湿地公园建设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及个人的大力支持,但由于湿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湿地公园植物保护与恢复规划设计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当前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技术正处于探索阶段,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可以为类似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景观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但新球,熊智平,吴后建,等.2009.湿地公园建设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探讨[J].湿地科学与管理,5(2):48-51

国家林业局.200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1755-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吕江鱼,张新兵,卜书海,等.2014.陕西千湖湿地综合考察与研究[D].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谢祥财,詹卫华,马真臻,等.2010.基于水环境保护理念的湿地景观规划方法探讨:以上海西郊湿地为例[J].湿地科学与管理,6(2):14-17

张新兵,崔丽娟,赵欣胜,等.2011.西北干旱区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恢复模式探讨:以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湿地科学与管理,7(2):13-16

张新兵.2006.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R].西安: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Plant Landscape Design for River Wetland Park: a Case Study of Qianhu Lake National Wetland Park in Shaanxi Province

ZHANG Xin-Bing1WANG Rong1HE Jing1LIANG Zhen-Shan2
(1 Shaanxi Academy of Forestry Planning and Design, Xi’an 710082, Shaanxi; 2 Mei County Forestry Bureau, Mei County 722399, Shaanxi)

AbstractThe river wetland, Shaanxi Qianhu lake national wetland park,was taken as a case study to analyz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ployment of wetland landscape plants, and to describe principles for designing plant landscape of the park. Methods of plant landscape design were introduced for the protection and conservation area, the science education and exhibition area,and the recreation area, in order to provide a useful basis for rehabilitation and conservation, and plan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for wetland parks.

Key wordsQianhu; Wetland park; Plant landscape; Design

doi:10.3969/j.issn.1673-3290.2016.01.02

收稿日期:2015-04-02

作者简介:张新兵(1972-),男,陕西杨陵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湿地保护与恢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工作。E-mail:cgtv.com@163.com

猜你喜欢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江苏宜兴根大生态酒店生态景观设计
绿城“秀丽春江”居住小区植物景观分析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实践
浅谈酒店室内植物景观营造构思原则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探究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