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卤煮火烧:散落在民间的宫廷遗珠

2016-06-13梦芝

神州民俗 2016年5期
关键词:遗珠肉夹馍火烧

梦芝

卤煮火烧是由火烧和卤煮两种食材做成的一种美食。火烧即是来源于流行于北方的一种面食,就是把面团揪成一个个馒头大的剂子,加入油盐后,用烙烤等形式做出来的一种面点,外形与南方的白面耙耙、云贵的糍粑、陕西的肉夹馍差不多,但口感最接近于肉夹馍。

如果说火烧是一道简单的民间食品,那么卤煮火烧里面的卤煮可就大有来头了。最早的卤煮出自于宫廷里面的苏造肉。所谓“苏造”并不是指仿照苏州口味烹造,而是指清朝宫廷里的一种特殊烹饪方法。

据爱新觉罗·浩的《食在宫廷》介绍,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帝南巡时下榻扬州安澜园陈元龙家里。陈府家厨张东官烹制的菜肴很合乾隆胃口。后张东官便随乾隆入宫。到了宫里,张东官用多种中药和香料,用文火煨炖的方式烹制猪肉,这样炖出来的猪肉酥烂绵软,因此名为酥造肉。加之张东官是苏州人,所以酥造肉又被称之为苏造肉。据说在清朝慈禧太后的御用宫廷菜谱中,有一道“和尚跳墙”的菜,其中的食材便有苏造肉。

因为苏造肉的风味独特,糯香柔韧,口感别致,让人吃了回味无穷。所以深受达官贵人们的喜爱,人人争相食用,一时间,苏造肉竟有“洛阳纸贵”的感觉,于是朝廷专门设置苏造局,制作苏造肉以供朝廷官员享用。

后来苏造肉的烹饪方法从宫廷流传出来,大众食客终于有口福享用这珍馐,但他们很快发现,因为烹饪苏造肉用的中药和香料都极其名贵,所以苏造肉的价格十分昂贵,根本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消费得起的美食。因此北京城里有了“千金难换苏造肉”的说法。

但你以为价格昂贵便能难住聪明的厨师们吗?当然不能!他们知道寻常百姓吃不起千金难买的苏造肉,便用成本低廉的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昂贵的五花肉做成卤煮。他们又把从宫廷流传出来的卤煮与民间流行的火烧结合在一起,烹饪出美味的卤煮火烧来。而这一改良后,卤煮变得分外好吃起来,因此人们在继“千金难买苏造肉”之后,又续了一句:“不抵卤煮一碗香。”

时至今日,北京的大街小巷都能见到卤煮火烧的身影,其中最有名气的老字号有两家:北新桥卤煮老店和小肠陈卤煮。我们去的是北新桥卤煮老店。

我们当时点了两份卤煮火烧,一份刀削面,三份凉菜,又点了北京特有的饮料北冰洋。店里食客爆满,有经常来吃的回头客,也有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我们点完餐,等了很久才等到座位,刚坐上,点的卤煮火烧便端上来了。

首先看到满满的一大碗,不由惊叹量额真不少。碗里有大肠、猪肺等猪下水,其间夹杂着切成一条条的火烧饼,上面撒有香菜末。稍微用筷子调和一下就可以开吃了。

我对大肠做成的美食比较挑剔,夹起一块大肠来闻一闻,发现没有腥臊味,显然洗得很干净,而且保留了肠子上的油脂,泛着浓郁的香气。放进嘴里细细咀嚼,可发现大肠又滑又筋道,十分美味可口。猪肺也洗得很干净,吃起来绵软,没有异味。最值得称道的是里面的火烧,因为浸泡在汤里面,所以很入味,但却又不至于烂软,让人回味悠长。

我一般吃东西喜欢吃原味,所以不会配调料。但朋友却喜欢让味蕾享受多重的滋味,于是她放了酱豆腐和韭菜花在碗里,一边吃一边直呼过瘾。

后来,一位北京当地的朋友听说我们吃卤煮火烧,他连连点头说选得对。他说:“什么东西能吃到宫廷的味道,却又和老百姓的生活搭调,而且还简单不贵,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卤煮火烧,说它是散落在民间的宫廷遗珠一点都不过分。”

猜你喜欢

遗珠肉夹馍火烧
肉夹馍
火烧毒品
红海遗珠:浦江清先生的《红楼梦》研究
驴肉火烧
不怕火烧的手帕
这是一场渴望感动人间的奔行
“小火烧”成为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