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口袋正在收紧

2016-06-12吴文雄

中关村 2016年5期
关键词:红利监管金融

吴文雄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当前炙手可热,由于在金融的种子上嫁接了互联网的基因,风险依旧是经济活动关注的焦点,正如监管层关注行业风险,行业则关注监管风险。

从目前来看,监管层意图很明显,就是希望互联网金融能够服务实体经济,因此才有了互联网金融此前的大发展。但是在2015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出现了很多模式及道德风险,诸如平台跑路、非法集资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各行各业都在收紧。

监管不确定性成互联网金融最大风险

在我看来,互联网金融在一些领域呈现野蛮发展的特点,相对于传统金融,它没有传统金融的规则,未来的监管不确定性或成为这个行业的最大风险。监管严格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可能是好事,但管得太死,对于不少平台而言可能就是坏事了。

现在,监管层在讲: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但究竟如何规范,依旧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在我看来,监管的不确定性风险会对整个互联网金融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去年底叫停的银行私募基金,这种突发性政策调整是监管层权衡了整个国家宏观经济而作出的一项举措,但对企业而言,其影响重大而深远,甚至可能是毁灭性的。

目前,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是,虽然行业内成立了相应的协会,但毕竟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多元化的业务,很多新产品,新服务都难以划清界限,这就会造成行业内多头监管的现象愈发严重。

我们看到,现在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越来越保守,而且业务越来越趋于同质化,他们更多的是追求安全业务,创新的边界都在进一步收缩。在我看来,监管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将打消企业自身创新,以及对新的业务模式探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将会影响国际风险资本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关注。

因此,我们很难谈互联网金融五年之后的规划,因为政策的变化非常快,可能今天这个业务还被人追捧,过几个月后就不让做了。

监管以治为主,为数不多的平台才能存活下来

从健康发展到规范发展,可以明显窥探出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是以治为主。在2016年两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防范金融风险。事实上,包括供给侧改革去库存、去杠杆,都是为了降低金融风险,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但究竟如何治理?现在,监管层有十几个部门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相应的协同治理,这种协同力度类似于运动式管理,但这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创新,以及一些新兴模式来说,可能是摧毁性的,从公安局、检察院、文化局等各个“局”的层层筛选中,疯狂“扫荡”之后必然只有为数不多的平台能活下来。

其实,监管的思维和政府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政府更多的是希望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倒逼金融领域的改革;而监管的角度一定是希望安全为主的治理,甚至是强治理,同时会通过抬高行业门槛,把一些“伪互联网金融平台”驱逐出行业。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步明晰,以及行业竞争加剧,企业将面临从无门槛到有监管、合规要求的门槛的转变。同时,在2015年中旬,行业内会掀起大规模的运动。这种运动对那些风控体系不完善、没有创新能力的平台将是摧毁性的。但对于那些拥有独特商业模式的优秀互联网金融平台而言,这又是一次脱颖而出的机会,他们将会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用户更高的忠诚度。

行业愈发严峻,并购、整合成就巨头企业

现在,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都处于一种绷紧的状态,对待大的关口尤为谨慎。特别是,近期爆发了一系列风险事件,对行业的声誉和社会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在我看来,未来互联网金融行业会越来越严峻。

今年三月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的监管办法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毋庸置疑,这将极大利好互联网金融行业,意味着把“羊”都赶到圈里,外面的“羊”进不来,里面的“羊”就可以安心养膘。

在我看来,这种“圈养”的方式,对优秀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起到一种保护作用,更好的助推行业良性发展,而同时将对“伪互联网金融平台”起到一定的驱逐作用。

在过去这两年里,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造成整个金融市场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资产荒,不少传统的民间金融公司因此而被迫解散或倒闭。但实际上,他们的倒闭可能只是由于短时间的资金无法周转,其自身经营还是比较优秀,而且他们有着自己的商圈和资源。

因此,在我看来,如果互联网金融平台能够并购、整合这些优秀的企业,对于平台自身壮大发展将是一个有利的机会,同时也是成为一个巨头企业的有效途径。

行业红利期已结束,企业要多元化突破

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未来发展,我一直在强调,要将规模控制住,要追求小而美,要寻求多元化突破,要垂直纵深发展,为什么?因为整个行业的红利期已经结束,行业利润空间会越来越小。

过去我们一直讲,互联网金融元年、野蛮生长,这其实就是红利期。比如你能提前半年或一年来做一个类似于私募基金的收益权的转让产品,那就会是一个爆品,规模能迅速做到几十亿,为什么?因为你提前发现并充分利用了这个行业的红利期。

但现在,监管层的进入必然会使整个行业逐步规范,红利期已经接近尾声,行业空间会越来越小,那么企业就必须寻求新的突破。比如说P2P这个模式,你如果不能往垂直纵深发展,你就没有机会;保险也一样,其实很多的政策风险都在约束你的突破,但是你必须做多元化突破。

因此,对于一个创业团队来讲,必须要有一定的预判能力,包括对政策、监管有着相当深的解读,对行业趋势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这种能力决定着团队能否提前半年甚至一年预测出监管政策,并抓住这样的红利期,同时快速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只有这样,团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如果所有人都在做一个产品的时候,你再去做,其实就已经迟到了,你可能只能做两个月,最后被叫停了。

猜你喜欢

红利监管金融
推进充分就业 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富硒红利一触即发
牌照红利之后的直销未来
监管
P2P金融解读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