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科普知识培训现状 传播途径及对策研究
——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

2016-06-12蔡淑红蔡海燕田建超宋建新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北石家庄0500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北石家庄0500

河北农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科普知识农村

蔡淑红,蔡海燕,田建超,宋建新,单 芳(.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北 石家庄 0500;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5;.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北 石家庄 0500)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科普知识培训现状传播途径及对策研究
——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

蔡淑红1,蔡海燕2*,田建超3,宋建新1,单芳1
(1.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北石家庄050011;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3.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北石家庄050011)

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中坚力量,然而由于他们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成为阻碍城镇化进程进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调研组于2013年5~6月对石家庄市周边县域的农村劳动力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各种知识需求迫切,但是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存在供求不平衡、传播渠道不畅等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农村;农村劳动力;科普知识

1 研究背景

1.1农民科技素质重要性日渐增强

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化,从追求产量最大化转为面向国内让2个市场追求效益最大化方向转变;价值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环境的不断恶化,迫使各国都在调整科技发展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尤其加入WTO与国外农产品的竞争中,我国农产品处于不利地位,大宗农产品表现得更为明显。这是因为我国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跟不上发达国家。解决当前困境需要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其科技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加大农民科技素质重视程度、创造各种条件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成为当前农村发展建设中的1项重要工作。

1.2“三农”问题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的素质问题。改革开放30 a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没有很好地惠及到广大农民,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农民的收入也明显偏低,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习主席在2014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新农村建设要实现“强富美”,即中国强,农业要强,中国富,农民要富,中国美,新村要美的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指出:继续开展高产创建,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和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因而加强农民培训成为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有效方法。

2 评价指标与样本确定

2.1指标

课题组通过查阅文献、比较分析,总结出目前反应农民科技素质的常用指标有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每万名农民拥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民技术等级证书比例、每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机械总动力、非农从业人员比重、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创汇额、农业科技人员数、大众媒体覆盖范围等。按照科学有效的原则,并考虑到石家庄市的实际情况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通过研讨分析,反复比较,课题组确定选用农民纯收入(玉)、平均受教育程度(域)、非农从业人员比重(芋)、农业技术人员数(郁)和大众媒体覆盖率(吁)5个指标(表1)来反映农民科技素质水平。将5个指标的数量值统一标准化,分为“差”、“中-”、“中+”、“优”4个等级,根据石家庄地区的平均水平对各县的指标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的17个县市的农民科技水平指标差异显著。新乐市、晋州市和正定县的5个指标均高于平均水平,该地区的农民科技素质相对较高,且新乐市的5个指标均为“优”,正定县的农机化水平为“中+”,其余指标为“优”,新乐县仅有收入水平和农机化水平为“优”,其余为“中+”;高邑县和平山县的5个指标均低于石家庄的平均水平,该地区的农民科技水平低下;其他各县均有指标低于石家庄平均水平,其中,行唐县、灵寿县、深泽县、无极限、元氏县仅有一个指标高于平均水平。数据显示,石家庄各县由于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当地农民的科技素质水平总体偏低,差异性显著。

2.2样本

分别选取农民科技水平高、中、低3个县(晋州市、鹿泉市和灵寿县)的6个镇20个行政村进行调研,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回收问卷为9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76,有效率为87.60%。调研方式上采用参与式农民小组访谈与个体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农民角度出发,调查和分析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的渠道及需求、农民科技服务方式的偏好等方面的内容。

表1 评价指标的确定及内涵Table 1 Determination and connot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3 结果与分析

3.1农民科普培训现状

3.1.1农民需求多样化,而培训供给有限在调查的876个农户中,253户没有参加过科技培训;623户农民参加过科技培训,占调查总数的71.11%(表2)。数据显示,59.55%的农户参加培训的时间约2 h,71.59%的农户参加培训的次数约4次/a。培训内容以种植技术(71.27%)为主,养殖技术、外出务工、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均达到了35%左右。研究表明,多数农民能够参加科技培训,但以短期培训为主,受训时间短,受训次数少。培训内容多以种植业为主,养殖技术、外出务工以及综合素质方面均有少量涉及,但是对于庞大的打工队伍而言,有关务工技能方面的培训显然不足。

表2 农民科技培训情况Table 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ining situation of farmers

3.1.2政府组织为主,培训主体过于单一在组织科技培训的部门中,有61.64%培训是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占到23.27%,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占8.35%。数据表明,目前而言,河北省农民培训主要还是政府行为,而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及科研院校的参与程度远远不够,农民合作组织的凝聚力以及科研院校高级人才优势与技术优势远没有发挥出来,科教兴农工作有待拓宽与深化。这也是河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能力较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3.1.3培训效果显著,培训内容与方法有待改进

85%左右的农民对培训效果给予了肯定,无论是对技能的提高还是对收入增加都认为受益匪浅。因此,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必须要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同时,在培训效果方面,12.84%的农户认为自己的技能没有提高,19.74%的农户认为收入方面没有增加,与这部分人进行进一步的交谈发现,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安排以及培训费用等方面存在问题,没有从农民需求的角度出发安排培训,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

3.2培训方法

3.2.1直观教学是农民喜闻乐见的培训方法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农民最喜欢的培训方式为面对面授课和现场观摩两种形式,分别占调查总数的75.11%和62.56%(表3)。这2种形式具有直观性、针对性、容易理解、随时发问等特点,符合多数农民的学习心理。而VCD、发放学习资料等形式只受到少数人青睐。对于培训的师资,农民更喜欢接受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当地种养能手次之,说明农户在学习知识时,更喜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

表3 培训形式和师资需求状况Table 3 Training form and demand situation of teachers

3.2.2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是农民科技培训的根本目的在调查过程中,农民对新农村建设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各抒己见。数据(表4)表明,农民认为发展生产,提高收入的问题排在第1位,医疗保险、教育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分别排在第2、3、4位。由此可见,农民对尽快实现生活富裕和保证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问题尤为关心,相对于以上选项,对于提高干部素质,加强民主管理以及建立健全经济合作组织重视程度较低。

3.3科普知识传播途径

3.3.1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获取科普知识的渠道年均收入水平小于5 000元的被访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过于单一,通过专业人员咨询、培训获取科普知识的比例均占到总数的50%以上,其中通过培训获取科普知识的人数占到了总数的72.50%,通过电视、广播获取科普知识的人数占到总数的32.50%和12.50%(表5)。没有人通过手机、网络和专业人员咨询获取科普知识。年收入水平在5 000~10 000元的被访者获取科普知识的渠道主要为培训和电视,通过这两种渠道获取科普知识的农户均占总人数的70%以上,其次是通过广播获取知识的人数占到43.44%,其他的获取渠道也都有涉及,但是所占人数比例均不高。年收入水平在10 000~20 000元的被访者获取科普知识的渠道主要为电视、广播、培训和邻居亲朋,虽然选择其他传播渠道的农户所占比例均有所提高,但还是以传统传播方式为主。年收入水平大于20 000元的被访者获取科普知识的渠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除手机和网络外,其他渠道所占比例均超过50%。

表4 新农村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Table 4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表5 不同收入者获取科普知识的渠道Table 5 The channel to acquire knowledge of different incomers

总体而言,被访者在获取科普知识的时候通常是通过培训、电视和广播等传统的传播渠道,获取信息的渠道过于单一。走访过程中,在谈及网络与手机科普方式时,大多数农户表示知道,低收入农户表示没有听说过,由于不了解其传播知识的方式,以及现阶段网络虚假信息泛滥、手机垃圾短信铺天盖地,农户表示对这两种方式传播的知识表示怀疑,坚持通过以往的渠道获取知识。高收入人群在获取知识方面要比低收入者涉及的渠道多样化,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收入农户通过现代手段获取知识的农户所占比例不高,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农户占到总数的26.94%,而通过手机获取知识的农户仅占总数的10.20%。

3.3.2不同文化程度与思想认识的调查样本获取科普知识渠道

不同文化程度的被访者获取科普知识的渠道各不相同(表6)。数据显示,文盲、半文盲、小学以及初中文化程度的被访者获取科普知识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通过参加培训获取知识;随着文化程度的提升,高中文化程度的被访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为电视、科技书刊以及参加培训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访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为多样化,集中在广播、电视、科技书刊等方面。被访者通过手机、网络现代化工具获取信息所占总人数的比例随着被访者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呈现上升趋势;科技书刊、广播传播渠道同样会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被访者的文化程度越高,获取知识的渠道越多元化,对电视、邻居亲朋以及专业人员咨询的依赖程度越低,但还是以传统传播模式为主。

通过统计分析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户获取科普知识的渠道可以看出,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是农民获取科普知识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的文化程度水平以及收入水平在获取科普知识时,采取的渠道是不一样的。

4 问题和矛盾

4.1需求多样化与培训内容单一之间的矛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技能成为这些劳动力在城市生存的基本条件。通过座谈发现,农户对科普知识的需求已经不单单是农业方面的知识了,还涉及到外出务工、创业培训、就业培训等方面的知识,单纯的农业技术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农户多样化的需求。然而在目前的技术培训中,培训的内容滞后,参加的培训课程内容绝大部分是以农业科技知识为主,知识面狭窄,极少会涉及其他方面的内容,已经制约了劳动力的发展,同时成为阻碍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2综合素质低与培训方式繁多之间的矛盾

政府部门在对农户提供培训时,培训形式多样化。然而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调查样本中,超过70%的农户选择面对面授课,超过60%的农户选择现场观摩参加;对于师资力量的选择,超过50%的农户选择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利于培训形式多元发展。究其原因,是由于该地区的劳动力文化水平多以初中为主,综合素质偏低,多数人喜欢面对面的传授科技知识,对于VCD、网络等现代形式需求量极小,成为科技知识传播的障碍因素。

4.3收入现状偏低、年龄结构偏大与现代化传播渠道之间的矛盾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普知识的传播渠道多样化且越来越现代化,但是对于农户而言,由于他们的思想陈旧,过于墨守陈规,对于接受新事物的时间比较慢,主要还是通过培训、电视和广播等传统渠道获取科普知识。究其原因,一方面农户由于收入水平有限,对于免费的科普知识感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年龄多集中在40~60岁,思想意识较为陈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加之文化程度多为初中水平,导致农户更信赖于传统渠道传播的科普知识,对于手机、网络传播渠道传播的科普知识表示“不信任”,对于科技书刊的内容表示“实用性差”。导致现代传播渠道的优势(快捷、时效性等特点)在农村市场无法显现,阻碍了科普知识的普及。

5 对策和几点建议

5.1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助力农村城市化推进进程

科普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部门、多学科、多领域。政府部门应该站在统筹、宏观的角度,把科普工作纳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到将其与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应转变职能,发展“政府服务型模式”,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协调管理。习主席在2013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新农村建设要实现“强富美”,即中国强,农业要强,中国富,农民要富,中国美,新村要美的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这也是我国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有力举措。因此,建议政府启动“富民科普提升工程”,一方面,发动龙头企业以及民间组织为广大农民提供致富的道路;另一方面,调动农业科研院所、职业技能学校,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开办学习班、组织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农民的素质,加强其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教给他们一种或几种技能或是新技术,从农、从工、从加、从养等一系列谋生手段,使他们安居乐业。

5.2加大投资力度,逐步形成农民科技培训多元融资渠道

农村科普工作是提高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各级农业部门和科协组织在农村科普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总体而言,目前河北省农村科普工作相对薄弱,观念和机制还不适应,动员社会、集成资源、服务基层的能力不强,尚不能满足该省广大农民接受科普教育、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需求。因此,建议启动“科普惠民补贴工程”。各级政府要把农村科普工作纳入政府公益性事业当中去,将农村科普经费列入到预算中,实行中央财政投一点,各级地方财政拿一点,各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经费列一点的办法,将经费用于各种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农用物资或新型技术产品补贴,及农村科普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经费。对于科普惠民补贴资金进行适时监管,以确保资金的及时落实、专款专用,足额到位,合理使用,充分发挥财争资金科普投入主渠道的作用。

5.3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三大服务平台,全方位发布信息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通过手机、网络现代化工具获取信息所占总人数的比例随着被访者的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呈现上升趋势;科技书刊、广播传播渠道同样会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被访者的文化程度越高,获取知识的渠道越多元化。针对现有农村对于信息化技术的需求,建议启动建立三大信息化科普服务平台。一是科普微视频平台。将适时的、急需的科普知识以微视频的形式,多渠道、多终端地播放,加速新技术、新成果的传播。二是微博、微信科普服务平台。由于手机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很多的年轻人都开设了自己的微博和微信,科协组织可以开设公共微信账户,发布适时信息,进行科普传播。三是在线科普答疑平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农民朋友会遇到很多的疑问,建议政府建立形式多样的问答平台,主要载体为短信、网络、电话等,实现全天候交互式在线解惑答疑。

5.4依靠典型引路,加快实现整体推进

由于农民过于墨守陈规,对于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所以农村科普带头人是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领路人,是科普惠农人才队伍中的主要成员。根据不同地区的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不同需求、特点以及产业发展优势,建议启动实施“领头雁工程”。根据各地产业发展情况,首先从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明显的村庄中,选择确立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势头猛的科普带头人,作为农村科技普及的领头雁。按照“典型引路、全面推广、整体推进”原则,全省每年选择一千名,逐步辐射到各乡和各村,形成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中心的科普网络体系建设,实现全方位的科学知识的普及与教育,塑造新时代的新型农民,把农民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性参与,提高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并以此带动科普水平的提高,促进农村科普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5.5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培训活动

针对调查中,农民更愿意接受“面对面讲授”和“现场观摩”等直观易懂的科普培训方式,建议启动实施“手把手培训工程”。充分利用产学研、农科教系统专家团队优势,从农民实际需求角度出发,科学确定培训内容、时间、形式等。一是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对务农的群众要进行农业科技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科技技能;对于外出务工的群众要进行岗前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二是选择适宜培训方法。尽可能多地组织技术员、专家教授等培训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场进行现场指导;对于养殖能手、科技示范户,可组织开展外出观摩、学习交流会等活动。三是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对于一般科技培训,可集中在农闲季节进行;对于生产上有一些关键技术可在农忙季节结合实际生产进行实地指导;对于务工人员的培训应集中在他们回家过年的时候进行。

5.6吸纳各个领域的人才,完善科普师资队伍建设

围绕调查中发现农民关注的生产技术、卫生健康、食品安全、应急避险等重点、热点,针对科普内容单一,师资欠缺等问题,建议启动实施“培养科普人才,完善科普队伍工程”。一方面,针对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从基层工作者中挑选热爱这份工作的人员进行定向培养,并且定时对科普人才进行培训,适时组织他们进行参观与学习,开阔眼界,提高素质。另一方面,按照省市县三级不同层次,积极吸纳农业生产、技能、卫生保健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才,分别培养组建学科知识覆盖范围广、专业技术能力强的科普专家队伍。建立专家数据库,以专家团队带科普能人,逐步形成科普能人网络,通过科普能人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议中的作用。让其定期开展科普活动,大力宣传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创新创造等内容,普及科学知识,及时解疑释惑,弘扬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蔡淑红,蔡海燕,田建超,宋建新,单芳,王平.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科普知识需求的分析——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15,19(2):108-110.

[2]陈奕娟.广东经济次发达地区基层农技推广现状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6.

[3]蔡红波.河北省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2.

[4]庄心生.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激励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

[5]万魁伟.河南中烟营销人员薪酬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6]汪发元,刘在洲.基层农业推广机构工作现状及改革分析——以湖北省201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问卷调查为依据[J].长江大学学报,2012,7(4):74-77.

[7]李冬梅,吴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推广意愿及行为实证研究——基于四川省基层农技员的调查[J].生产力研究,2009,(17):35-37.

[8]宾士友.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广西柳江县案例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9]贝方玲.临桂县农技推广人员综合素质调查及建议[J].广西农学报,2011,26(6):89-91.

[10]陶官军.浙江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11]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对基层农技人员影响——来自浙江仙居基层农技人员的案例分析[J].中国稻米,2012,18(6):27-31.

Study on Training Status,Transmission Rout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opular Science Knowledge of Farmer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aking Shijiazhuang City of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CAI Shu-hong1,CAI Hai-yan2*,TIAN Jian-chao3,SONG Jian-xin1,SHAN Fang1
(1.Hebe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Shijiazhuang 050011,China;2.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Economy,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Shijiazhuang 050051,China;3.He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Shijiazhuang 050011,China)

Abstract:Surplus rural labour is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s their overall quali-ty is generally low,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A field survey of the rural labor force in the counties of Shijiazhuang is carried out from May to June in 2013. The urgent need of the rural surplus labor to all kinds of knowledges is found,the problems such as im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and poor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re existed,practical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Urbanization process;Rural areas;Rural labor force;Popular science knowledge

中图分类号:G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6)01-0100-06

收稿日期:2015-06-30

作者简介:蔡淑红(1967-),女,河北邯郸人,推广研究员,从事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工作。E-mail:543950537@qq.com。

通讯作者:蔡海燕(1982-),女,河北广平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E-mail:25599086@qq.com。

猜你喜欢

农村劳动力科普知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短板分析及对策构建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