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洛克?福尔摩斯:粉丝文化粉丝由此诞生

2016-06-08汪亚群

新东方英语 2016年6期
关键词:道尔夏洛克柯南

汪亚群

1893年,作家阿瑟·柯南·道尔爵士将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推下”了悬崖。小说中杜撰的悬崖位于瑞士的莱辛巴赫瀑布之上。不过,柯南·道尔是在伦敦他平时写作的家中痛下狠手的。“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执笔写下最后这几句话,来记录我的朋友夏洛克·福尔摩斯先生的非凡天赋,他因为这种天赋而卓尔不群。”叙述者约翰·华生医生在柯南·道尔的短篇小说《最后一案》中这样说道,这篇小说刊登在1893年12月的《海滨》杂志上。

私下里,柯南·道尔自己似乎没那么悲伤。他在日记中写道:“把福尔摩斯弄死了。”你可以想象,柯南·道尔高兴地捻着他浓密的胡子,梳得光溜的背头在烛光中微微发亮。后来谈及他这一久负盛名的小说人物时他这样说道:“我已经受够他了,他给我的感觉就像我有一次吃了太多肥鹅肝酱的感觉,直到今天一听到他的名字我就觉得反胃。”

柯南·道尔在杂志中把福尔摩斯干掉时可能以为这部小说就此收尾。但如果他真这么想,就说明他太不了解粉丝了,尤其是福尔摩斯的粉丝们。公众对福尔摩斯之死的反应,与之前对任何虚构事件的反应都不同。超过两万名《海滨》杂志的读者因对福尔摩斯英年早逝强烈不满而取消了订阅。杂志几乎办不下去。

据说福尔摩斯死的那个月,整个伦敦的年轻人都在帽子或胳膊上佩戴了一个月的黑纱以示悼念。不过这个说法近来遭到了质疑。愤怒的读者纷纷写信给杂志以示抗议。一封寄给柯南·道尔的信在开头骂道:“你这个畜生!”美国人则组建了“让福尔摩斯不死”俱乐部。面对这些抗议,柯南·道尔坚持己见,称福尔摩斯的死是“正当杀人”——这大概是指道尔自己有正当的理由,而非莫里亚蒂教授。

当然,这事要是放到2015年的网上就再平常不过了。但在当时,柯南·道尔对这些铺天盖地的刻薄抨击感到震惊,实在是情理之中。在此之前,粉丝们完全不会这样做。通常,读者会接受他们所喜爱的作品的情节,然后转而去读别的作品。而现在,他们开始在流行文化中投入个人情绪,期望自己喜爱的作品能符合自己的某些期待。

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狂热读者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粉丝文化。有趣的是,对福尔摩斯的狂热追随持续到了今天,激发了无数的再创作,比如美国的探案连续剧《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和英国广播公司播出的《神探夏洛克》,后者在新年那天推出的回归特辑备受期待,片中现代版的夏洛克和华生穿越回到了维多利亚时代。

1887年,福尔摩斯在中篇小说《血字的研究》中首次露面。从一开始他就大受欢迎,以至于柯南·道尔很快就开始后悔创造了这一形象,因为福尔摩斯系列故事完全盖过了他心目中严肃作品的风头,比如他的历史小说《米卡·克拉克》。每到有新的福尔摩斯故事在《海滨》杂志刊载的日子,读者就排队去报摊购买。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因为福尔摩斯,柯南·道尔“和维多利亚女王齐名了”。

福尔摩斯的粉丝是真正的新兴中产阶级。在未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傲慢自大的批评家们将这个群体的品位贬低为平民主义。他们听不起票价高昂的音乐会,流行小说也只能等到廉价版发行后才买。历史学家戴维·佩恩将他们描述为“主要是城市中下阶层和中等阶层,不是知识分子,没上过公学,努力上进,正在上升的……群体——他们是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众”。针对这类读者,《海滨》杂志推出的是我们如今觉得激动人心、有着高度刺激性的一类故事,也就是侦探小说和科幻小说。

读者对福尔摩斯系列小说的需求似乎是无穷无尽的。不管柯南·道尔给的是什么样的稿子,《海滨》杂志都乐意提供丰厚的稿酬。但道尔的本意并不是要将余生都耗在创造并破解虚构的犯罪上。他的初衷是挣点钱来支持自己真正的艺术,也就是创作充满了重要思想和政治观点的小说。

到1893年,34岁的柯南·道尔已经受够福尔摩斯了。他渴望成为沃尔特·司各特爵士那样的作家。所以他让邪恶的莫里亚蒂教授将福尔摩斯推下了瀑布。然而1901年,公众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柯南·道尔只好创作一篇新的小说——《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主人公是跌入瀑布前的福尔摩斯。1903年,道尔在小说《空屋》中更进一步,让福尔摩斯复活了,并解释说跌入瀑布死掉的只有莫里亚蒂教授,而福尔摩斯是假死。粉丝们欣喜若狂。

此后,粉丝们的痴迷程度有增无减。唯一不同的是,现在我们对这种极度狂热已习以为常。即便如此,英国广播公司的连续剧《神探夏洛克》还是在一段时间内煽起了史上最疯狂的“福尔摩斯热”。该剧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现代版福尔摩斯,剧中夏洛克和华生(由马丁·弗瑞曼饰演)经常光顾的三明治店“速度咖啡馆”常常会有剧迷出没。拍摄外景时,剧迷们将街道围得水泄不通,以致拍摄都成了问题。

在中国,粉丝中流传着情节精巧的同人小说,这种小说将夏洛克(中国粉丝称其为“卷福”)和华生描述为一对同性恋人。日本粉丝喜欢阅读以夏洛克为主人公的漫画。韩国流行组合SHINee录制了一首赞美夏洛克的歌曲。康伯巴奇的粉丝们有自己的群体昵称——“康伯碧池”。他们对这位梦幻之星的痴迷程度不亚于当年披头士乐队的粉丝。

电视剧《神探夏洛克》与剧迷们保持着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有时,制作人会献上一幕场景来“撩”粉丝。或者像第三季的第一集,整整一集都是根据粉丝有关夏洛克如何假死的推测来拍摄的。然而,这部剧的联合创作者史蒂文·莫法特却常常对粉丝们嗤之以鼻,康伯巴奇则认为粉丝制作的同人小说太荒谬,他的这个看法令粉丝们不悦。不提也罢,其实这部剧本身就可看作是一部“同人小说”,原型就是柯南·道尔在维多利亚时代所创作的作品。

“卷福”和他们的粉丝

当然,《神探夏洛克》能得到粉丝们如此狂热的追捧只能证明他们太爱这部剧了。让人惊叹的是,120多年来福尔摩斯迷们一直通过许许多多的改编剧参与以这位虚构的侦探为原型的舞台艺术。

马克·加蒂斯是《神探夏洛克》的联合创作者,也在剧中饰演夏洛克的哥哥麦考夫,他认为柯南·道尔创造的小说人物超越了时代。他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们喜欢看这部剧是因为它有趣,而有趣正是道尔小说的本色。这么多年来各种不同的版本和维多利亚时代的故事不断出现,人们有些忽视了以下事实——这些故事太有趣了!它们轻松易读,都是些既令人兴奋激动又让人毛骨悚然的冒险故事。事实上,那正是我们想要创作的。”

加蒂斯还指出,福尔摩斯是开创性的侦探人物之一,之后其他多数虚构的侦探人物都是模仿他的产物,或者是直接受他启发而来。加蒂斯说:“此后,所有的人物都刻意与夏洛克和华生医生不同。阿加莎·克里斯蒂不加掩饰地这么做,她笔下的波洛又矮又胖,与高瘦的形象相反。波洛需要一位‘华生,所以阿加莎又创造出了黑斯廷斯上尉。不论看哪些作品,福尔摩斯都是原型。福尔摩斯是不朽的,我认为原因就在于此。”

只需看一看现在电视剧中主人公们的概况,就会发现很多都是遵循福尔摩斯模式——才华横溢但并非完美无缺。莫法特说:“即使是在侦探小说以外的领域,我也认为是道尔开创了这种思路:拥有超凡智慧的人往往会有某种社交障碍。在福尔摩斯之后,我们将此视为一种叙事方法。他是个天才,所以他有点怪。我不知道这种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但在小说中还挺常见的。”

也就是说,把夏洛克·福尔摩斯推下悬崖并不能杀死他。他总会回来的,不管是今生还是来世。粉丝们会确保这一点。

1. Reichenbach Falls:莱辛巴赫瀑布,是《福尔摩斯探案集》(The Adventures of Sherlock Holmes)中主人公福尔摩斯与大反派莫里亚蒂教授共同坠落的地方。

2. paté de foie gras:法语,意为“肥鹅肝酱”。

3. crêpe [kre?p] n. 绉纱;(佩在袖子或帽子上以示哀悼的)黑纱

4. stick to ones guns:坚持自己的立场(或观点)

5. vitriol [?v?tri?l] n. 恶毒的话语

6. Elementary: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于2012年推出的系列连续剧《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

7. Sherlock:英国广播公司(BBC)于2010年出品的系列迷你剧《神探夏洛克》

8. 指2016年年初上映的《神探夏洛克》特别篇,片中夏洛克及其搭档华生回到了维多利亚时代探案。

9. denigrate [?den??ɡre?t] vt. 贬低

10. snooty [?snu?ti] adj. 傲慢自大的;自以为高人一等的

11. price … out of:向……漫天要价致使失去

12. Sir Walter Scott:沃尔特·司各特爵士(1771~1832),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诗人,代表作为《艾梵赫》(Ivanhoe)。

13. Benedict Cumberbatch: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1976~),英国演员、制片人,因主演《神探夏洛克》出名。

14. fan fiction:同人小说,即追星小说,由业余爱好者撰写,人物和题材取自流行文化。

15. posit [?p?z?t] vt. 假定;假设

16. manga [?m??ɡ?] n. 漫画

17. write off:认定(某人)不重要(或无用)

18. Agatha Christie: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英国著名女侦探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为《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19. Poirot:即赫尔克里·波洛(Hercule Poirot),阿加莎·克里斯蒂所著侦探

猜你喜欢

道尔夏洛克柯南
名侦探柯南
大侦探福尔摩斯3
大侦探福尔摩斯
大侦探福尔摩斯
大侦探福尔摩斯4
携手柯南破案记
看穿假象
快车上的讹诈
夏洛克·福尔摩斯怎样改变了这个世界
柯南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