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车监管问题初探

2016-06-08申燮阳

市场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安全隐患

◇申燮阳



专车监管问题初探

◇申燮阳

摘要:近年来打车软件的出现,推动了专车公司业务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很多专车公司的安全问题。本文结合专车运营特点,通过专车与出租车安全比较,探讨专车公司缩减成本导致安全问题的原因,运用博弈模型分析如何加强对专车公司的监管以及政府对于专车公司最优的监管力度,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度上的建议。

关键词:专车业务;安全隐患;监管博弈;监管建议

10.13999/j.cnki.scyj.2016.05.010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扩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出租车已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出行需求及出行人个性出行需求。专车业务应运而生,专车出行成为越来越多市民尤其是年轻人的首选。滴滴、快的、Uber等打车软件的出现更是推动了专车的发展。专车出行有望打破出租车行业的垄断,提供出行便利。打车软件以更低的价格,更方便的打车方式,逐步占领更多的出租车服务市场份额。

作为新兴市场,发展初期存在的问题不可避免,专车服务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显现,成为制约专车出行模式发展的因素。

一、专车与出租车安全性比较

自从滴滴打车、快的打车、优步等平台公司获得了有关部门颁发的牌照后,出租车行业的门槛已经降低。打车软件对于专车的要求不高,并且专车公司对于专车的安全监管也比较松弛,发展中的专车公司为低价运营而降低成本,导致运营中存在诸多安全漏洞,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少困扰,甚至安全隐患。

据统计,有61.8%的人认为专车司机过于话唠,影响乘客休息;35%的乘客曾被索要电话;26.4%的乘客表示曾经收到过专车司机性骚扰类短信。

目前,市场上各类专车平台鱼龙混杂,大多数是以私家车挂靠为主,比如Uber等平台都只是简单的审核司机的驾照、行驶证以及保险,对于其他条件没有要求。这些平台的司机没有充分的入职背景审查,没有统一培训、监管欠缺,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安全隐患较大。

而相比于专车,出租车统一由政府颁发营业许可证的出租车公司管理,政府严格监管和公司业务管理流程较为成熟、规范。大多数出租车司机都有较长的驾龄,经过规范的上岗培训,并且大多数出租车上均装有GPS定位系统、摄像头,方便出租车公司对于出租车的实时监管。相对于专车而言,出租车出行的安全问题少了很多。

二、构建模型以及分析

为了分析专车公司对其安全成本的控制,现构建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来讨论专车公司对于是否保障安全成本的博弈。

假定初始时A、B公司的效益均为5(注:模型中的效用取值只有序数性而不具有绝对数的比较价值)。若A专车公司缩减成本,甚至省略了很多必要的安全方面的保障(如逃避汽车定期检查、采购质量不合格的劣质车辆、减少对司机监督方面的费用),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击败竞争对手,进行恶性竞争。尽管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将会打击消费者对专车市场的信心,但A公司却因为成本的降低,效益增加至6(假定A公司成本降低的影响大于需求减少的影响),需求减少引起B专车公司的效益损失至3。如若A、B公司同时缩减成本,此举引发的大量安全事故会严重摧毁消费者的信心,需求大量减少,成本的降低将不足以弥补收入的减少,两家公司的效益假设共同降至4。

表1 无政府监管条件下的博弈模型

1.若B公司保障安全成本,则A公司会决定缩减安全成本(效益4>3);

2.若B公司缩减安全成本,则A公司会决定缩减安全成本(效益4>3)。

由此可见,本博弈唯一的纳什均衡为(缩减安全成本,缩减安全成本),即出于纯粹利益的考量和占优策略的选择,两家专车公司会毫无疑问地缩减成本,尽管他们知道此举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在一个没有受到政府管制的专车市场,往往在车辆安全情况、驾驶员的资格和服务行为等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这些不对称往往会给消费者带来伤害。除非我们能解决这些信息问题,否则,消费者可能在许多情况下都缺乏信心去使用这些没有受到政府管制的专车服务。如果潜在的消费者认为他们的生命安全或健康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仅仅运用事后的司法救济可能无法恢复他们使用专车的信心。

在此情况下,乘客如不能在乘车前获得有关确保车辆的安全状况和驾驶员的适当资格和良好行为的信息。许多潜在的乘客可能就会选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他们的私人车辆,专车出行服务的市场需求会大大减少。让我们假设,政府将对此进行干预,由于政府的强制力量和对出租车公司及平台公司的控制监督权力,因此能以比个人调查更低的成本获得关于车辆状况和驾驶员的资格行为的信息,极大地节约了成本。

三、政府加强监管带来的改进

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加强政府监管对于模型的影响效果。如果此时政府加强对专车公司的监管,对于安全措施不合格的专车公司予以严厉的惩罚,比如:多次查处甚至吊销其牌照,这样模型将会有不同的均衡结果。

若A公司缩减安全成本,省略了很多必要的安全方面的保障(如逃避汽车定期检查、采购质量不合格的劣质车辆、减少对司机监督方面的费用),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使自身的收益提高到6。A公司引发的安全事故及丑闻会导致行业需求下降,B公司受到连带责任,效益损失至3。而若政府对于行业加强有效监管,并能够发现其安全漏洞对其实施惩罚,没收了4单位收益,则A公司的实际收益仅为2,甚至低于了加强安全保障成本的B公司。若两公司同时缩减安全成本,此时引发的大量安全事故会严重摧毁消费者的信心,需求大量减少,成本的降低不足以弥补收入的减少,再加上政府部门查处,两家公司的收益共同下降到仅为1。

表2 政府监管条件下的博弈模型

若B公司保障安全成本,则A公司会决定保障安全成本。

该博弈唯一的纳什均衡为(保障安全成本,保障安全成本),即在政府的严格监管下,两个公司出于效益最大化的考虑,均会选择保障安全成本,以防止被政府惩罚。从上述模型的讨论得出结论,对于专车加强监管有利于减少专车行业的安全性问题,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保证专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发现当政府加强监管,加大处罚力度时,专车公司为了避免处罚导致自身效益的下降,会加强自身对于安全成本的保障。考虑到政府监管需要一定成本,并且如果针对所有的公司都进行检查会消耗大量的物力财力,所以政府会选择抽样调查。而专车公司面临政府的抽查与不抽查又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选择缩减安全成本,另一个是保障安全成本。那么此时的政府和专车公司则面临一个监管的博弈。

为了更加准确地讨论,这里我们建模使用参数而不用绝对数值。假设政府检查的成本为c,如果查到专车公司缩减安全成本对其罚款f,专车公司缩减安全成本可以获得b的超额收益。如果专车公司都选择保障安全成本,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给社会带来了良好的效益,同时政府也获得a的效益。当政府选择监管时,专车公司如果缩减安全成本,则专车公司一方面由于成本降低可以获得b的超额收益,但是由于政府检查到了公司在安全保障上不达标,对其罚款f,那么专车公司缩减安全成本的效益实际上为:-f+b,而政府在检查到不达标的企业后获得了f的收益并付出了c的成本,其实际效益为:f-c。如果专车公司选择了保障安全成本,并且政府选择不监管,那么此时政府的效益为a,专车公司的效益为0。实际博弈模型支付矩阵如下表所示。

表3 政府监管与专车公司的博弈模型

假设政府以γ的概率选择抽查,以1-γ的概率选择不抽查。专车公司以m的概率选择保障安全成本,1-m的概率选择缩减安全成本。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混合博弈纳什均衡。解出的均衡结果为政府以a/f的概率对专车公司进行检查,而专车公司以m=1的概率选择保障安全成本。所以,只要政府采取抽查并且惩罚的举措,专车公司将一定会选择保障安全成本。

由上面讨论,我们可以根据专车公司缩减成本获得的收益、设置的罚款金额,得到政府的监管力度(即最优抽查概率),从而来确保企业将根据政府的监管强度来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使社会公众能够享受到更安全的专车服务,专车行业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四、结论

对于专车安全性问题上可以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在源头上控制,提高专车准入标准,增加进入门槛,这样减少需要监管车辆、提高监管标准,可以增强专车的安全性,但是这与我国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不符合(可以看出专车的繁盛是我国长期以来对于出租车行业准入垄断的一种反抗);另一种解决方法则是通过加强政府监管,迫使专车公司提高其对安全方面的重视,这种方法会对政府带来较大的监管成本。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发现政府加强监管可以控制专车公司对于安全建设的重视程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强消费者对于专车行业的信心,同时也能满足我国民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相对于增大政府支出而言,不失为一个一举多得的解决方案。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猜你喜欢

安全隐患
计算机网络的防御策略技术
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策略
风电场集电线路隐患排查及防范治理措施
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及其安全管理
浅谈冶金装饰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城市燃气管网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