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的回顾性分析

2016-06-08

关键词:组方回顾性甘草

孙 野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的回顾性分析

孙 野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入院时间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单号日期入院的对照组37例采用中成药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并配合西医常规疗法,双号日期入院的观察组45例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93.33%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中医辨证;心律失常;效果观察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心脏冲动频率异常、传导速度或节律等异常引起的,同时也是心肌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的常见合并症,临床症状表现为气急、头晕、四肢发冷、胸痛等,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晕厥或猝死[1]。临床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本研究以82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82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32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0.4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2年;82例患者中早搏43例,心房纤颤11例,房室传导阻滞11例,束支传导阻滞17例。按照患者入院治疗日期单双号将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入院日期单号者为对照组,共37例,入院日期双号者为观察组,共4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自然指标均衡分布,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给予非洛地平、他汀类药物、降压药物等。对照组采用参松养心胶囊(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03032,规格:0.4 g/粒)进行口服,3次/d,4粒/次,持续用药1个月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针对心脾两虚型患者采用归脾汤,组方如下:党参20 g,黄芪12 g,炙甘草12 g,茯苓8 g,白术8 g,红枣8 g,川芎5 g;心气不足型患者采用补心丹进行治疗,组方如下:桂枝1 5g,甘草15 g,五味子15 g,黄芪20 g,茯苓8 g,红枣5枚;针对心血瘀阻者采用桃仁红花汤,组方如下:丹参12 g,红花10 g,桃仁10 g,芍药10 g,川芎8 g,炙甘草8 g;针对心肾阳虚者采用真武汤进行治疗,组方如下:冬瓜皮25 g,熟附子12 g,黄芪12 g,干姜12 g;针对气阴两虚型,则采用炙甘草汤,组方如下:炙甘草25 g,地黄12 g,党参10 g,麦冬8 g,当归8 g。上述药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

1.3 效果评价标准[2]

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检查可见心肌缺血症状基本消失,心率保持75~80次/min评价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心电图检查可见窦性心律有显著改善,或部分有ST段压低现象评价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者评价为无效。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之和占总例数之比即为临床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93.33%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3 讨 论

心律失常常伴随心悸、四肢无力、晕眩、气短等症状,如情况严重会导致患者出现脑供血不足,最终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中医理论中心阳不足、血瘀气虚是导致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其具有虚实夹杂的特点,故临床上传统中成药治疗虽可滋阴补血、安神补心,但其效果不尽人意,宜遵循辨证治疗的原则[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针对面色无泽、持续心悸、脉象弱结代、舌苔白、困倦、眩晕的心脾两虚型患者采用归脾汤以养血平脉、补益心脾;针对头晕、气短、心悸、脉象结代凝涩细弱、舌淡等心气不足者,采用补心丹安心凝神、益气补阴;针对气短、心悸、胸背痛、脉沉、有瘀斑等心血瘀阻患者,采用桃仁红花汤温通气脉,活血化瘀;针对气短、心悸、下肢及眼睑浮肿、四肢冰冷、脉沉细、苔白等心肾阳虚型患者,则采用真武汤暖心补肾;针对全身乏力、心悸怔忡、多汗口渴、脉沉细速、舌红等气阴两虚型患者,采用炙甘草汤补气养阴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93.33%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前者的75.68%。综上所述,针对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可有效调理患者机体的生理功能,抑制心脏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兴奋性,扩张冠脉,达到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肌供氧供血的治疗目标,故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 何 飞.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J].药物与人,2014,27(5):229-230.

[2] 王晓斌.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7):4447-4448.

[3] 冉启奎.应用中医辩证论治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6,24(6):192-192.

本文编辑:李 豆

R256.21

B

ISSN.2095-6681.2016.32.153.01

猜你喜欢

组方回顾性甘草
手外伤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回顾性研究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索拉非尼治疗肝移植后肝细胞癌复发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规律的分析
补精益视片组方分析及研究进展
两种风湿骨病中药候选组方的急性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