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2016-06-06宋静昕

2016年17期
关键词:借款人市场化利率

宋静昕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宋静昕

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逐渐放开对利率的管制,转由市场主导形成,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关于利率市场化的一些基本理论;其次以已从多个角度具体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系列风险问题;最后,结合已完成利率市场化的西方国家的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利率市场化;利率风险;金融创新

在当今金融市场化的浪潮下,利率市场化是不可避免的时代潮流。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在我国被首次提出,中国从此拉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幕。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发现这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如何规避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各种风险问题,成为与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命运息息相关的重要话题。

一、利率市场化基本理论概述

(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化要求商品的价格由市场主导决定,而货币作为一种商品也有价格,即利率。实际上,利率市场化的实质就是把利率决策的权利下放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根据自身资产情况和市场供求关系做出判断,制定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参考的利率形成机制。

(二)利率市场化的条件

1、宏观经济平稳增长,经济总量居世界领先水平。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平稳运行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基础和内在要求。历史经验表明,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可以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反之,如果一国经济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盲目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反而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加剧一国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

2、中央银行对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具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中央银行在操作货币政策是必须具有独立性,这样才能使利率能够清晰的反映资金的供求状态和稀缺程度,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3、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商业银行之间良性竞争。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避免利率波动过于频繁的保障。整个金融市场体系充满活力,避免了单一的市场形态带来的风险。另外,商业银行之间的良性竞争也十分重要,促使商业银行建立规范的治理框架,增强了商业银行应对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能力。

4、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政府监管能力增强。相关法律制度指存款保险制度等制度,从法律层面为商业银行提供保护,存款保险制度为商业银行提供了退出机制。另一方面,金融市场朝着更自由开放的方向发展,与国际的联系更加紧密,政府应加强监管。

(三)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逐步放松利率管制、建立有效的资金市场化定价机制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利率市场化也给各国的经济结构转型、金融市场化改革。金融机构竞争激烈,金融市场更加活跃。带来重大影响。同时,金融市场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深了金融体系的内部风险,改变了风险传播的链条,也扩大了违纪带来的影响。

二、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分析

(一)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恒久性风险,也就是说,只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家,利率风险不可避免。利率风险的发生是基于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银行资产和负债的不匹配,具有长期性和非系统性。巴塞尔委员会在《利率风险的管理原则》中,将利率风险分成四种: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选择性风险。

(二)过度竞争风险

在利率管制时期,商业银行主要通过非价格竞争的方式(便捷的服务,多样的产品等)争取客户,占领市场份额,利率逐渐放开后,银行间可以通过更多种多样的方式竞争。比如提高贷款利率、降低借款利率来吸引客户,银行间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理性的经济人这一假设让商业银行不断追求利润,这必然导致过度竞争,加剧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也不利于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道德风险

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会导致利率升高,因为商业银行为了增加收入和利润,会倾向于将贷款发放给那些能够支付高利率的借款人。我们都知道高回报必定伴随着高风险,所以获得高利率贷款的借款人为了回收成本增加收益也会倾向于将借入的钱投资在高风险产品上,以期获得高收入。另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商业银行并不清楚借款人在得到贷款后实际的投资方向,也就无从监管。银行无法有效界定各类借款人的风险,导致借款人的道德风险无法避免。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措施

(一)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给银行资产“买保险”

2015年5月1日,我国正式推出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为银行提供了“破产”的出路,也保障了存款人的资金安全。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银行间竞争压力增大,必定会有实力不够雄厚、无法追赶发展潮流的银行成为利率市场化的牺牲品。加入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体系,相当于银行为自己的资产及负债“买了保险”,增加了储户对银行的信心,避免了当银行遭遇暂时性危机时由于顾客缺乏对于银行的信任而出现的“挤兑”的情况,防止了暂时性危机的进一步蔓延。

(二)加快金融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

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即将收官,放开利率管制后,商业银行的创新显得尤为关键,没有创新,就必然会被淘汰。首先,要进行产品和业务的创新。依靠传统利差收入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今天已不再适用,银行要了解顾客需求,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大力推动中间业务也就是表外业务的发展,促进业务转型,实现利润的多元化。其次,要进行营销创新。银行要擅于利用各种现代传媒手段,采用新型营销方法将产品推广给广大消费者,让消费者了解并对银行的产品产生兴趣,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大多数客户对于银行理财业务的推销比较厌烦。最后,进行服务创新。坚持顾客为本的原则,努力为顾客提供便捷、舒心的客户体验,产生顾客忠诚。最终提升商业银行自身的竞争力。

(三)审慎授信,确保资产质量

前面我们提到,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为了追逐利润,忽视贷款者的信用水平从而使自己暴露于道德风险中。诚然,利率市场化缩小了占银行利润构成中很大一部分的利息收入,但银行在这时候也不应该“饥不择食”。因为,如果将贷款贷给信用状况不良的借款者,增加的不是商业银行的利润,而是风险巨大的不良资产,随时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所以,为了保证银行资产负债的健康状态,银行应该在将贷款发放给借款人之前对借款人进行严格的审查,尤其是信用状况,以保证银行自身资产的健康。

(四)确定差异化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市场

差异化发展是当今社会各行业的发展方向,银行业也不例外。各商业银行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客观分析优势和劣势,找准目标市场,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实力比较雄厚的大型商业银行应加强自己的服务体系建设,改善经营环境,争取与大型的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合作;小型城镇商业银行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差距比较大,应尽量避免与其的正面竞争,改变经营策略,利用区域优势,更加了解区域特点,着眼于为小微企业服务。各商业银行都能在长期的探索中发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作者单位: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1]邵伏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风险及控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J].金融统计与分析.2013.10:103-105

[3]张健华,雷曜,祝红梅.利率市场化全球经验[M].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宋静昕(1995—),女,汉族,山东济宁人,本科在读,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

猜你喜欢

借款人市场化利率
为何会有负利率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乡城流动借款人信用风险与空间收入差异决定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小微企业借款人
商业银行对借贷人贷后监控与风险治理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