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贯休

2016-06-06家方

小说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罗汉画册人物画

家方

多年前,一位老同学声称要约我去看一张奇画。

她叫张由,是我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同班同学,现在是小有名气的中国画山水画家。她对我说这话时,以一种从未有过的表情。我顿时困惑起来。

她又以似乎心不在焉的神情,吐出三个字:人物画。

一个从来没有跟我谈过人物画的山水画家,急迫地来介绍一幅人物画,凭我对她的了解,此画,必定非同凡响。

“说好了,到时候你只管仔细地看画,什么都不要说。”因为要马上赶到她约好的朋友家去,她又叮嘱了一次。

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回想起来,一切就像发生在昨天。

可能是当时认定了只需仔细看画,其他什么都不用管,以致除了画的细节外,看画的地方、画作的主人、展画的场景,什么都模糊了。但画的细节,直到现在,怎么也忘不了。

那是一幅古画,一幅日本古画。这是在画的主人——一位老年女士小心翼翼展开一幅竖向立轴的时候,即可感觉到的。我看到过太多的古画,且认真学习过中国画的装裱技术,日本画的装裱、材料与中国传统装裱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画的是人物,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罗汉图。

我关心罗汉图已多年,但主要针对的是画的技术,有关罗汉的知识,一贯的态度则是不求甚解。小时候也常听妈妈说到十八罗汉,后来又几次见到过五百罗汉的塑像,听到看到的都很神奇,却不太关心故事的出典。

但这幅日本古画,画的是十六罗汉。这是我反复数后发现的。

我看到过许多人物众多的罗汉像,几乎都是横式长卷。可眼前展现的却是一幅纵向的十六罗汉图,而且众罗汉的排列,是以人们常说的叠罗汉的形式,高高地叠起来。

这是我从来没有见过,而且连听也没有听说过的形象。

十六尊罗汉,神采各异,仪容独特,姿态穿插。个个手执奇异法器,上下贯通,且伴有神秘的佛光。

我惊异了好一会儿,除形象难忘外,有两个细节,让我深感震惊。

首先,这里出现了传说中只在唐以后才添加上去的两尊降龙和伏虎罗汉。a此画虎须虎毛画得非常非常细,不知用什么毛笔,而且有条不紊。长长的龙须,竟用极细的金线勾成。这么多年还金光闪闪,想必是真金所为。

我曾师从著名连环画家华三川老师学画人物画多年,有扎实的中国工笔人物画功底。看到此画的细部,即可感知,遇上了日本的国宝。

第一感觉是,这种从未见过的日本特殊题材的国宝,怎么会流落在中国呢?

在回来的路上,甚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满脑子都回荡着这个疑问。从那天起,罗汉这个命题,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挥之不去,许多年后,它直接改变了我传统人物画的学术走向。

一般在美院,在出版社,许多人都提到过奇怪的贯休十六罗汉图。有一次,上海书画出版社老领导专程来到我的工作室,想用我的计算机数据库索求中国古代贯休画的十六罗汉图图样,可我当时只拿得出平时收集到的八帧据传是贯休画的罗汉图片,而且是小图像,也就是不能放大的网络级图像。作为我这样工作多年的资深图像专家,是有些失落感的。

从那时起,我即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将十六罗汉的传说,探个水落石出。

应该说,贯休画的十六罗汉图真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早已是千年传奇,无数人物画家都探求过,却不仅没有解开谜题,反而未解之谜越求越多。人有时很奇怪,越是搞不定的事,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内心反而有一股沉沉的力量,默默地推着你,一直向前。

我开始尽一切可能收集有关贯休和十六罗汉的图文资料。

随着了解的深入,一个画家的痴心,好像默默地被一个神奇的故事所引领,一步一步进入这个中国绘画史上最绵延不绝,也最令人向往的传说的迷雾之中……

贯休,许多已出版的学术典籍将他归为五代画家,但我仔细考证后认为,将他定为唐代末年画家较为准确。

贯休,唐末高僧,婺州(今浙江兰溪)人,生于唐文宗李昂大和六年(公元832年),卒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享年八十一岁。贯休的画,特别是他的罗汉画,使他名垂千古,因为他笔下的罗汉形象特别奇怪,看到过的人,往往难以释怀。他的罗汉像在他去世后许多年,尤其是在宋朝,都被传说得很灵异,并有着超凡的神力。

可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主要被称为唐末著名诗人,然后是著名的书法家,而绘画,竟被戏称为“余技”。他的诗文时至今日仍留下几百首,他的书法在当时曾与唐代大书法家怀素相提并论,但这书法如今竟片纸未存。随着岁月的洗涤,深深地镌刻在历史长河中的,只有他那一幅幅神奇而又呼之欲出的罗汉图。

神奇到什么程度呢?首先,中国的画家贯休,他的画在中国,无论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甚至神州大地,一张真迹也没有。

那么人们津津乐道的十六罗汉神画在哪里呢?在日本。资料显示,在日本有两套传为贯休所作的十六罗汉图,一套在日本皇宫,一般称为“宫内本”,另一套在日本高台寺,称为“高台本”。但只要问到的人,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专家学者,都说从来未见过原画,看到的都是传来传去的印刷品。

现今有了“度娘”,一查就会跳出许多十六罗汉图,其中就有宫内本和高台本。但怎么证明那是真的呢?所有人只好无语。

因此探索之路被一分为二,一是从绘画技术感官上研究画的艺术价值和技术真相,二是寻找有关十六罗汉图的历史真相。

可以想见从根本上探究这个传说的解谜,对中国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以至中国特有的文明形式,都有着特别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一个中国人物画家的我,在探索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感受到了一种必须完成的使命感和一种一直追随我意念的奇异的贯休罗汉之缘。

罗汉之缘,缘于一段至今仍百思不解的经历。由于朝思暮想,我几年前曾获得一次美协组织的去日本进行美术学术交流的机会。目的地只有两个地方,一是东京,二是日本的一个海岛,佐渡岛。岛上有个国际水彩画交流中心,我们一是与日本画家交流学习,二是参加中日画家交流水彩画展览。

在东京期间,我走访了日本的国家博物馆、东京现代美术馆、日本皇宫等等要地,目的只有一个,寻找传说中的十六罗汉图。高台寺不在东京,当时去不了,但问遍有关的日本人,都客气地摇头说“不知道”,也没有相关的画册,所以非常失落。于是集中精力参加佐渡岛上的各项交流活动。回上海的前一天,主办方增加了一个活动点,一个岛上的二手货市场,稍了解中国客人购物情结的主办方认为,买便宜货的节目是少不了的。

我是与夫人一起去的,就在活动快结束时,从事数字图像专业的夫人看到二手店内的书籍柜台摆了不少画册。我过去一看,非常意外,最高的书架上整整齐齐放着成排的一套精装画册,仔细一看,是日本皇宫珍藏艺术品的精印画册全集。

“皇室收藏的艺术品”这个信息一闪而过,我立即想到了罗汉图。于是来回搜索目录,终于在众多日语画册中发现了一本“中国美术”。请日本服务员取来看一下,只见封面上用真金烫印着两个汉语楷书大字:御物。

打开翻了一下,发现里面全是中国被日本人搞去的国宝,有青铜器、青花瓷、玉器等等。认真开始观看,我惊呆了,这第一页正是我梦寐以求的藏在日本皇宫中的十六罗汉第一尊全彩色图像!接下去的十六张,正是十六罗汉彩色全图!

我的手与心好像停住了。真金凹印的皇室认定,就是说我遇到了经过鉴定的传说中的贯休十六罗汉图原稿印刷件!虽然是很早期那种质量一般的印刷品,但作为真的资料,这点特别重要。

而原画不知什么原因,日本方面自始至终不对世人公开展示,似乎故意为难中国的有心人似的。

对于深藏日本皇宫的十六罗汉图,只有传说,或转印质量较差的图像,但都没有权威证明为宫内本原件复制品,故学术上就没有实质性价值。这是国内研究的一只拦路虎,此关不越,其他从何谈起。

冷静下来之后,我尽量控制住激动的心情,客气地询问日本的工作人员,因携带困难,我能不能只买其中的一本画册。此时我非常紧张、担心,因为整套完整的画册被买走其中一本,这是一般书店都不会同意的,何况这种十分珍贵的限量版、收藏级的精装画册。

虽然是瞬间,但对我来说时间好像很长很长。

一位日本小姐向店里负责人征求了意见后走过来,有礼貌地对我说:“可以的。”

至今我仍然忘不了当时的心情。周围的人,以及随我同去的代表团其他水彩画家都难以理解,他们确实无法理解,取得这样的画册,对于我的意义。

从文化大革命走来,我可谓饱经风霜,但这样的奇遇,还是令人匪夷所思。

正儿八经地追寻,几十年一无所获,毫无希望地去玩,在一个小岛上,在告别的最后一刻,有一种启示,一种你心中的东西在等你,静静地等你,而且看上去它已经等了好多、好多年。

这种奇遇,对我来说简直是梦境般的礼遇,现在它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动力,一种取之不尽的激情,并永远给我无尽的遐想。

从缘分上来说,我最后终于收藏到那幅日本十六罗汉古画,这画,从日本漂到了中国,而中国奇妙的十六尊者却漂到了日本!这真算难解恩怨的民族文化交流的传奇吧。

藏于日本的唐代古画,因年代太久远,从印刷件来看,非常深暗,且细部难以辨别。世人看不清细节当然是最大的遗憾,如果能将它原大并原汁原味地请行内大家重新还原出来,让观赏的人都能看清楚该有多好啊!但这显然是一个极难完成的“大工程”。

即使有水平画出来,可历史留下来的真实证言也已破碎,像一张可望不可即的迷宫拼图。

似乎有一股奇异的力量推着我,使我义无返顾。真相了解得越多,这股力量也似乎越大。

不久,我又找到了更多资料。乾隆皇帝曾为日夜关注的贯休十六罗汉图而赶到杭州,并激动地为每幅罗汉图题一首诗,一气题了十六首,还下诏令杭州圣因寺所藏贯休十六罗汉图由当时国家级人物画家丁观鹏临摹后,镌刻在十六块石碑上。后人已将全部石刻拓片及乾隆御题和相关资料制成了收藏版资料。

随着继续调查,才知道,作为收藏及鉴定行家的乾隆也觉得他所见的十六罗汉图是后人的临摹本,他打听到真本已转到日本,有记载乾隆曾派人暗访日本,四处寻访,但最终无功而返,始终没有见到深藏日本皇宫的十六罗汉图的真面目,中国最传奇皇帝留下了终生遗憾。

乾隆关注到什么程度呢?他竟然带了当时朝拜他的佛教人士一起去看画,还反复讨论、重新音译了十六尊罗汉的汉语名称写法,一一重新注定。这些碑刻至今仍在杭州碑林供世人观摩。

有如此多国宝收藏并可天天把玩的乾隆皇帝,却对贯休画的罗汉图如此感兴趣,原因何在呢?此中一定有特别的价值及令常人难以想象的吸引力。

看来那贯休,一定是个奇人。

记得有一次书法展览,我心血来潮发挥了一幅四尺立轴书法,内容是抄来的两句抒发侠气的豪言:“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五州。”两旁还小题自己写的五言诗句:“纵情三万里,谈笑五云中。”效果不错,见者无不叫好。

但后来在寻找贯休足迹时,意外发现这两句竟是贯休名言,但不知为何,被传者加了一州。而因为写此名句,贯休的一生被彻底改变了。

回想起来,我怎么会跟贯休的故事,不知不觉地又一次连在一起了呢?

静下来想,不得不暗暗称奇,却无从解释。在寻访罗汉与贯休史实的过程中,从多篇相互传摘的文史考证传文中,我发现互相矛盾的地方太多了,静心梳理一下,故事终于渐渐清晰起来。

贯休生平,史传文献比较少,其中没有异议的是他的出生(832年),俗姓姜,字德隐,金华兰溪人,七岁时就出家当和尚了;稍有困惑的是,他是在父母健在、家境不错的情况之下出家的,文献记载:“父母雅爱之,投本县和安寺园贞禅师出家为童侍。”

贯休自己在诗中很怀念幼时约四至六岁就不停诵读诗书,也就是说,他从小就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世俗伦理思想的教育,初衷乃是要走科举出仕之路。如此幼年突然出家,必定是有变故的,这也从此掀开了这位传奇人物的漫漫“奇程”。

猜你喜欢

罗汉画册人物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李宏禹作品
少林秘传小罗汉拳(中)
愁罗汉
韩伍古代人物画选
我的想象画册
我的想象画册
我的想象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