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6年无音信,耄耋相聚赞《金秋》

2016-06-05逸帆

金秋 2016年21期
关键词:杨虎城耄耋振华

文/逸帆

66年无音信,耄耋相聚赞《金秋》

文/逸帆

66年后再相聚(左三为侯松茂,左四为宋振华,左五为武诚)

2016年4月2日,分别66年后,三位耄耋老人宋振华、侯松茂、武诚,分别从郑州、宝鸡相聚西安,共叙战友之情,并于3日一同到杨虎城将军陵园祭奠烈士。

1949年5月,宋振华与侯松茂在西安一同考入西北军政大学预科班,当时两人都十六岁。入伍后,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1950年年初,两人被选入西北局机要处训练大队学习密码译电,同年7月底毕业后,宋振华被分配到西北军区空军。当时宋振华为了继承父母及小弟的遗志,写血书要求去最艰苦的边疆。组织批准了他的请求,被分配到了新疆第二军。从此两人一别就是66年。

武诚与宋振华相识是在新疆和田地委机关工作期间。武诚1952年6月作为岐山县年轻的共产党员和优秀团干部,自愿要求去新疆支援边疆建设,被委派到和田地区皮山县团委工作。1959年初,组织将他调入和田地委做统战工作,1960年宋振华被安排到和田地委机要处工作。在机关的各项集体活动中,由于两人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和田地区党政机关受到冲击,遭到严重破坏。两人作为领导干部受到了批斗、关押。“文革”后期两人都恢复了工作,1981年宋振华调往河南郑州后再未相见,至今已有35个春秋了。

进入耄耋之年,侯松茂常常会想起青年时期在军校和西北局机要训练队的生活。当年班长宋振华组织全班战友照的惟一的一张集体照,像片他已保存了66年,时不时会拿出来看,那段岁月留下的痕迹总是让他感动。他多方打听战友的情况,在西安工作的大女儿也帮他四处打听、寻找。

2014年春节,侯松茂对大女儿说:“当年在班里我最感谢的人是班长宋振华,虽然他只比我大23天,但却成熟稳重,处事干练果断,我那时比较单纯和幼稚,宋振华经常帮助我,使我进步很大。在我有生之年,我想知道他在哪?现在的情况如何?”女儿说:“你的愿望,我们想办法帮你实现”。随后,女儿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父亲平时最喜爱看的《金秋》杂志,父女商量后,决定通过金秋杂志社寻找战友。

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侯松茂大女儿就来到金秋杂志社,接待她的是一位姓李的编辑。将来由说明后,李编辑非常热情地说:“你放心,我们的杂志就是为老同志服务的,你将资料及照片留下,我尽快编辑刊登,满足老人的要求,希望能帮老人家找到战友”。4月末,大女儿接到李编辑的电话,说寻找战友的文章将在5月的上半月刊“金秋寻呼”栏目刊登,请注意查看。大女儿将这个消息电话告诉了父亲,父亲非常高兴、激动,并打长途电话对李编辑及金秋杂志社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不久,《金秋》上半月刊第5期刊登了《我的战友,你们在哪里?》的文章。

5月下旬的一天,在家的侯松茂听到了一阵敲门声,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位和自己同龄的老人。老人自我介绍说:“我叫武诚,在宝鸡桥南居住。我看到《金秋》杂志上你找宋振华,我已帮你找到了,打你家里电话不通,我按地址找到你家。我与宋振华也是战友,但也三十多年没联系了,看到你找他,我想我一定要帮这个忙,我通过新疆乌鲁木齐的朋友多方打听,终于知道了他现在在哪儿和他的电话,你马上就可以打电话”。听了武诚老人的一席话,侯松茂非常感动,立即拨通宋振华的电话。三位老人都异常激动,相互问好交谈。宋振华说他准备2016年清明到西安祭奠父母,希望到时三人能见面。于是,三位老人电话约定:两年后的2016年4月在西安见面。

2016年4月1日,宋振华在子女陪同下由郑州坐高铁到西安。4月2日两位分别六十多年的战友终于如愿相见。端详了好长时间,彼此拉着手颇有感慨地说:“若是在大街上,肯定不认识”。是啊,从16岁到83岁,岁月已将人的面貌彻底改变,但改变不了一颗淳朴善良的心。这时,武诚在小儿子和小孙子的陪同下也到来,武诚与宋振华一见面,相互说“有较大变化,但还能认识”。三位老人热情洋溢、互诉衷肠,谈古论今,惺惺相惜。

4月3日10点,由宋振华在西安工作的大外甥组织的亲属及朋友一行约30人的祭奠仪式正式开始,先由孙辈们敬献花篮,接着由宋振华讲述了父亲宋绮云、母亲徐林侠、小弟宋振中(“小萝卜头”)三位烈士的生平事迹。由宋振华带领亲属们手持鲜花依次走到父母亲、小弟的墓碑前三鞠躬,围绕墓堆一圈,将鲜花摆放在墓堆上。

祭奠仪式结束后,大家又一起到杨虎城将军及夫人墓碑前进行了祭奠,同时又祭奠了杨虎城将军的副官闫继明、张醒民两位烈士。祭奠完毕,三位老人在子女的陪同下,参观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纪念馆里面大量的图片、资料记录了杨虎城将军、宋绮云、徐林侠、宋振中等多位先烈的英雄事迹。三位老人在烈士纪念馆、陵园门前合影留念,午餐后道别。宋振华老人即日将回郑州,侯松茂、武诚两位老人随后也将回宝鸡。短短的两天相聚,三位老人情怀释放,相互鼓励。他们相约,锻炼身体,修身养性,争取活过90岁。

一段长达66载的战友思念之情,经历了岁月的等待,终于到耄耋之年心愿实现。苍天不负有心人,战友情谊深似海,贵人相助恩不忘,金秋杂志情永记。

猜你喜欢

杨虎城耄耋振华
杨虎城南阳“扫黑除恶”传佳话
蒋介石诱捕杨虎城的阴谋如何得逞?
Cole-Hopf Transformation Based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for One-dimensional Burgers’Equation∗
蒋介石诱捕杨虎城
WSN Node Applied to Large-Scale Unattended Monitoring
牙医确认杨虎城将军遗体
耄耋老汉的别样绿色梦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呃逆验案1则
育人有方的耄耋老人
耄耋老人与八百多封“劝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