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稀老太为留守儿童办起“图书馆”

2016-06-05云宵

金秋 2016年21期
关键词:工具书借书图书馆

文/云宵

古稀老太为留守儿童办起“图书馆”

文/云宵

如今,陈玉文的图书馆成了方圆数十公里的留守乡村儿童的乐园,被称为“图书馆奶奶”。

留守儿童在陈玉文图书馆里看书

再难也不让孩子们辍学

陈玉文是江苏邳州市陈楼镇大顾村村民,今年77岁。在村民眼中,陈玉文知书达理、乐于助人。而她的家庭,则是村民们眼中的“书香门第”。

陈玉文一下子培养出5个高中生、一个大学生,这在方圆几十里的村子里绝无仅有。吃“大锅饭”年代,陈玉文和丈夫挣工分养活一大家人,日子过得要多苦有多苦,乡亲们劝她让两个儿子辍学,帮她挣工分算了,陈玉文却说,家里经济困难也就几年的事情,孩子不读书却是关系到一辈子的事情,再难也得让孩子们读下去。

小儿子13岁那年,陈玉文遇到了人生最大的一个坎儿。那一年,丈夫患病去世,陈玉文也身患重病,一侧肾脏被切除。失去家里的顶梁柱,陈玉文手术后身体一直很弱,家里的责任田几乎靠她一个人撑着。

在农村,有6个劳动力的家庭是“殷实人家”,一般生活不会如此困难。而陈玉文却让儿子们坚持读书,生活上才陷入如此窘迫的境地。村里人十分佩服她的刚强,给她起了个“老学迷”的绰号。

古稀老太办起“老学迷图书馆”

知识改变命运。执着于让孩子读书的陈玉文得到了丰厚回报,五个读高中的儿子毕业后眼光胜同龄人一筹,靠勤劳致富,现在生活得都很好。小儿子苏州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更让陈玉文高兴的是,她的10个孙辈个个都是大学毕业,有的还考上了硕士、博士。陈玉文的家庭让乡亲们极为羡慕,她也成了大家口中教育孩子的榜样。

陈玉文的小儿子在北京成家立业,有了孩子。为了给小儿子带孩子,陈玉文在北京生活了5年。在北京5年的生活经历,她深深感到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城里的孩子生活优越,教育方面的硬件软件都很好,上幼儿园就开始利用各种形式学英语,乡下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平时由文化不高的爷爷奶奶带着,不在学校的时间基本处于“放羊”状态,村里文化生活贫乏,想看本书都很难。

目前,遵医附院围绕消化道肿瘤、肺癌、乳腺癌、儿童血液肿瘤等主要病种,开展了“恶性肿瘤精准诊断与治疗能力提升”项目。据悉,该项目已被纳入“国家重大疾病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库”,获得了1.5亿元国家资金支持。医院将建设恶性肿瘤临床数据中心、恶性肿瘤分子病理诊断中心,开展肿瘤易感基因检测与早期诊断、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疗、肿瘤个体化治疗等一系列新技术。

2010年夏天,村里一个10多岁的孩子暑假期间下河玩水溺亡,这让陈玉文十分痛心。村里的孩子多是留守儿童,一到节假日,爷爷奶奶无力看管,这些孩子们要么结伴游泳,要么村里村外游荡,稍不留神就会出现安全问题,如果能想出一种方法把孩子们聚拢起来,看看书学些有用的东西,那该多好呀!陈玉文觉得多年来自己家受到过乡亲们的无私帮助,应该帮他们做些什么。

恰在此时,陈玉文在上海工作的孙子给她打来电话,说随后会有一批图书寄过来,这些书是上海的爱心人士捐献给贫困地区孩子的,他想委托奶奶暂为代管,中秋节会有志愿者到家里取。

几天后,孙子所说的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的书寄到了,这些书有满满四大箱,里面有漫画书、科普书、作文选等,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书。陈玉文突然意识到,孙子寄来的书也是村里的孩子所需要的,现在孩子正值假期,如果把他们集中起来阅读一些有益自己的书籍,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想到离志愿者来提书还有一段时间,陈玉文决定截留这批书,让它们提前发挥作用。在上海的孙子也很支持奶奶的想法。于是,陈玉文把家里的西屋腾出来,摆上了图书,并取名为“老学迷图书馆”。

图书馆开馆前几天,没有一个小读者光顾。陈玉文采取了送书上门的“宣传策略”,她挑选了十多本书,分别送给村里几个孩子,让他们认真读一读,并让他们替她做宣传:想看好书,就去“老学迷图书馆”。

村里的女孩程欣然对陈玉文送来的书颇感兴趣,尤其是其中的一本作文选,更是爱不释手。通过程欣然等孩子之口,村里的小伙伴得知“老学迷”奶奶家里有很多书供免费阅读,都呼朋唤友地拥了过来。陈玉文来者不拒,并把家里的凳子都搬出来,让他们坐着读,还提供开水喝。有些孩子读不完,陈玉文就让他们带回家去读。

陈玉文不懂图书管理,只要有孩子来借书,她就开心得不得了。在她的图书馆借书,不用办借书证,甚至不用登记。在上海工作的孙子建议陈玉文,最好像公家图书馆那样,办理借阅证,每次借出去的书也最好登记在册,这样便于管理。

陈玉文经过考虑,还是没有采纳孙子的建议,她觉得如果像公家图书馆那样办借书证、进行记录,她一个人忙不过来。再说,孩子们来借书,自己高兴都来不及,哪有时间查借书证?如果有不还的,说明他们真的喜欢那本书,或者那本书对他有用,只要书在孩子手里,总归是好的。陈玉文认为,只要她的图书馆能引导孩子们爱上读书,就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了。

让陈玉文高兴的是,她的“老学迷图书馆”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2010年10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当天来借书的孩子共有200多人,队伍排到了陈玉文家的大门口,陈玉文忙得不可开交,一天下来,累得她腰酸腿疼,但她心里十分畅快。

图书馆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乐园

“老学迷图书馆”开放后,陈玉文天天与孩子们打交道,心情非常舒畅,生活也更加充实。对外借书的过程中,有不少带着孩子回娘家的乡亲领着孩子到她这里借书,陈玉文来者不拒,热情接待。一年不到,方圆十几公里的乡亲都跑到她这里借书。孩子们对陈玉文的称呼也变为“图书馆奶奶”。

当地领导看望陈玉文

随着前来借书的人越来越多,陈玉文图书馆原有的600本藏书远远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在上海工作的孙子利用各种渠道,给她邮寄来不同的图书。然而,这些书籍还是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2013年春节期间,看到图书馆里的藏书快被孩子们借空了,陈玉文有了深深的危机感。为了扩大书籍的来源渠道,陈玉文不顾自己已愈七旬高龄,拎着蛇皮袋到市里购买旧书。在一些家属区,当大家得知陈玉文购买旧书的目的是提供给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时,都被她的爱心所感动,不仅不要她的钱,还帮她打包送到指定的地点,陈玉文收够一定数量,就雇车拉回村子。

为了充实图书馆里的书目,陈玉文把儿孙们给的零用钱都用掉了。村里和她经常来往的老姐妹劝她,让她多为自己想想,总得为自己攒点养老钱吧,万一身体不好什么的,都需要花钱。陈玉文笑着说,儿孙们孝顺,攒什么养老钱啊,花钱做好事儿就是为自己积德。

在图书馆运作过程中,陈玉文比较重视孩子们的意见和想法。平时,她专门备有一个意见簿,让孩子们把自己想看的书而图书馆目前不能提供的,都记在本子上。2014年暑假,陈玉文看到孩子们留言反映,图书馆目前最缺的是汉语、英语词典之类的工具书,仅有的几本字典版本也很旧了,新版辞典一本也没有。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要,陈玉文决定购进一批工具书,她到市里最大的书店考察了一次,看到孩子们所需要的新版工具书价格不菲,陈玉文盘算了一下手里的钱,怎么算都不够。回到家后,她为了筹钱买工具书的事情三天没有睡好觉。

那天上午,陈玉文正在家里忙活着,突然屋后面传来“收购树木”的吆喝声,陈玉文陡然有了主意,门前的那棵银杏树已有数十年的树龄,这几年不断有收购树木的上门问价,陈玉文对这棵树有了深厚感情,怎么都不舍得卖。现在孩子们急需工具书,卖掉这棵银杏树做善事,也算物有所值吧!

随后,陈玉文把收树的人叫了过来,经过讨价还价,最终那棵银杏树卖了4000多元。钱到手后,陈玉文第二天便找了个乡亲帮忙,到市购书中心采购所需要的工具书。买完书,数数手里还剩些钱,陈玉文又买了些文具。

买文具陈玉文另有打算,她觉得孩子们读书是件好事情,但读书不能死读书,读书要有自己独到的思索和见解,必须有收获才行。因此,陈玉文就想在孩子们中间开展征文活动,把读一本好书的感想写出来,然后聘请村里的语文教师进行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获奖的孩子都能得到陈玉文颁发的奖品,奖品就是她买来的各种文具。

陈玉文的无私举动赢得了孩子们的爱戴,她利用自己的影响,在孩子们中间开展爱国教育、安全教育、孝心教育等活动。渐渐地,陈玉文的图书馆成了本村及邻村孩子们的精神领地、流连忘返的乐园。每年的暑假,孩子们发生溺亡事件及其他安全事故几乎消失了。

陈玉文无私奉献社会的善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江苏邳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徐峰一行,专门前往陈楼镇大顾村看望慰问陈玉文,并给她送来慰问金和两个书柜及部分图书。陈玉文还先后获得“江苏好人”“中国好人”等称号,并当选2014年度第二届“最美邳州人”。对于这些荣誉,陈玉文看得很淡,而对于孩子们送给她的“图书馆奶奶”的称呼却格外珍视。

目前,陈玉文的儿童图书馆已拥有各类藏书近5000册,并被随手公益组织批准为“随手送书”下乡活动免费借阅点。这位可敬的老人每天仍忙活在她的图书馆里。她说,自从有了这个图书馆,她的晚年生活更充实,也更快乐。为了孩子们,她会竭尽全力。

猜你喜欢

工具书借书图书馆
图图借书
借书去
诗词工具书二种
诗词工具书二种
借书
图书馆
图图借书
去图书馆
网络时代工具书阅览室的建设
工具书的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