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以规矩,始成方圆

2016-06-04从国艳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长期性

从国艳

摘 要:规则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必修课,更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的本职工作。对学生施以规则教育,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使学生成为有用之才。因此,每个教师应该把握规则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将信心和耐心倾注于教育事业,倾注于规则教育,坚持不懈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实现规则观念和规则行为由他控到自觉的转变,实现规则教育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规则教育;意识性;长期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137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072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波兰作家莱蒙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运行的本质。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一不是受各种规则的支配。因此,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应始终贯穿着规则教育,以让他们尽快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尤其是对于初入学的学生来说,规则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使他们尽快树立规则意识,规范自己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学家、思想家孟子也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对学生施以规则教育,方能使之成人成材。

规则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必修课,更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的本职工作。班主任要想做好规则教育,必须对规则教育本身规律和特点了然于心。规则教育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目的的意识性和观念性

规则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养成遵法守规的习惯,以规范自身行为,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规则教育实施过程是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也是行为规范的养成过程。规则教育的目的从长远看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具有意识性。但从短期目的上来说,是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习惯,便于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具有行为意义。规则观念在规则行为的反复实践中逐渐形成,一旦形成稳定的规则观念,就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所以说规则教育的目的具有意识性和观念性。

二、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

规则教育不仅仅是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更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规则教育应该贯穿整个学校教育过程。因为规则教育需要漫长的时间,规则观念的形成具有长期性。规则观念的形成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学生个人习惯、意志品质,甚至交往同伴都会影响规则教育的效果,从而导致学生规则行为的反复和倒退。规则教育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必然导致规则教育过程的长期性。 相较于学科知识教学,规则教育更为艰难。学科知识的教学基本上理解就能掌握,但规则教育并非了解了规则就能遵守。古代名士贤人毕生都在追求慎独,其实所谓慎独就是坚持自己所追求的观念,并时刻牢记和遵从。从某种意义上说,慎独就是规则意识的最有力的表达。古圣贤尚需毕生去践行规则理念,何况我们呢?再者,规则教育也不如学科教育看起来“有用”,学科知识学好了就能得高分,但在当下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家长、甚至一些教师都没有认识到规则教育的重要性,而忽视规则教育。这也决定了规则教育任重而道远。

在了解把握了规则教育的特点之后,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才能克服规则教育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实现规则教育的目标,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规则教育的策略主要有两个,一是信心,二是耐心。这两个策略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为有效。

首先,信心是规则教育的星星之火。虽然规则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难,但是教师要坚信持之以恒的规则教育必然会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并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经常会听到很多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难管啊,明明有校纪班规,反复宣讲,仍有许多学生违规违纪,甚至屡禁屡犯。”教师在面对规则教育中的种种困难时,一定要摆正心态树立信心。学生在规则教育中的“明知故犯”“反复无常”甚至“屡教不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教育的常态。“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规则教育也不例外。明白了这点,教师就不会被暂时的困难吓倒而失去信心,就不会因心生挫败而产生职业倦怠感,在规则教育中,信心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照亮教师心灵深处,在教育事业的广阔空间里,使规则教育成燎原之势。

其次,耐心是规则教育的芝麻之门。有了对规则教育特点的把握以及应对规则教育之艰难的信心,教师在规则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备足耐心,不急不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耐心不仅仅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育策略。耐心是规则教育的芝麻之门,只有备足耐心,才能芝麻开门,打开通往规则教育殿堂的大门。

然而,在规则教育的教育实践中,有的教师总是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激进思想,希望可以一次性解决违规问题。所以在处理违规违纪问题时,处处显得急躁,缺乏耐心。甚至采取强硬手段,不惜动用教师职业权威压制学生。教师强权压制之下,只会产生大批“屡教不改”的学生。很明显这些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的教师,不仅没有把握规则教育的本质和特征,更缺乏规则教育的策略和手段。

其实,我们的教师不是没有耐心,而是没有意识到耐心在规则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师的耐心不仅体现在知识教学上,也应该体现在规则教育中。很多的教育案例都表明很多所谓“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学生,都会在教师耐心坚持下,改掉了坏毛病、坏习惯。教育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规则教育也不例外,有时候比的就是耐心,坚持到最后,才会成功。

耐心,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是教师对教育信念的坚守,是对教育规律的遵循,更是对自己教育能力的信心。只要每个教师将信心和耐心倾注于教育事业,倾注于规则教育,坚持不懈地关注学生的成长,适时抓住教育契机,就会使学生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实现规则观念和规则行为由他控到自觉的转变,实现规则教育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梁邦福.论规则教育[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1)

[责任编辑 田彩霞]

猜你喜欢

长期性
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长期性缺牙的临床效果评价
新乡贤生成困境解析
关于内地对口支援新疆建设的几点思考
福建长汀县生态恢复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