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文化室的故事

2016-06-03杨柳青向芸珂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读书家庭文化

杨柳青+向芸珂

一间陋室,一本家书,40张照片……在益阳市桃江县,八旬老人龚庆和的“家庭文化室”远近闻名.

1995年,龚老从益阳修山镇联校副校长岗位退下后,便在家里建立“文化室”,开展家庭文化活动,营造奋发图强、见贤思齐的家庭文化。

四大名著、唐诗宋词、《弟子规》……走进龚老的“家庭文化室”,映入眼帘的就是满墙的书籍。书桌上,摆放着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一台电脑,还有一大叠报纸杂志。

“父亲爱学习,即使到了现在这个年纪,也坚持每天读报看书。龚家人好学都是受了他影响。”龚老的女儿龚跃华说,父亲出身贫寒,小时候曾因贫困辍学回家。但即使远离课堂,好学的龚庆和也没放弃学习。他向同学们借了课本,每天利用外出放牛的时间抓紧看书。后来,在龚庆和苦苦央求下,龚老的母亲重新把他送回课堂。虽然落下3年课程,但靠着自学打下的底子,龚庆和在短短半年内就将成绩赶了上来。

“父亲常用他的故事激励子孙后人,希望我们不负读书好时光。”龚跃华说,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们6兄妹从小就很懂事,十分珍惜读书的机会,常缠着父母亲从学校借书回来看。6兄妹读书也很自觉,成绩都不错,其中有2人获得硕士学位。后来子女们相继成了家,家庭逐渐变大,龚老爱学习的精神也影响了更多家庭成员。

龚庆和的三女婿杨新华坦言受岳父影响最大。他师专毕业后成了一名地理老师,生活安稳。在了解到他安于现状的想法后,龚老主动找他来家里谈心:“人一定要有进取心,不能满足已有学历,要在现有基础上,挤时间继续发奋读书。”听了岳父的话,杨新华决定去进修,获得了本科文凭,并从一名普通地理老师一步步成长为中学校长。

“就算是现在,父亲也没放松对我们的学习要求。”杨新华笑着说,为了更好与大家交流,龚老特意学会了发短信和Email,定期督促大家学习。2013年6月的一天,他们全家都收到了一条短信,就连远在美国读书的小孙儿也收到有同样内容的Email。信上重点推荐了龚老最近读的三篇文章,分别是《习近平的领导风格及特点》《请不要辜负了这个时代》和《跟共产党走》。后来,全家人专门围绕这三篇文章开了讨论会,每人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在龚老的主持下,家里不仅定期召开交流会,还定下了激励学习的奖惩制度。孙儿们也在龚家“重学”的氛围下,个个勤奋学习,有3人考取研究生,延续着龚家人好学的风气。

“龚家家风主要有两点,一是勤奋学习,二就是认真工作。”龚跃华总结说,父亲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直深深影响着他们。

1975年,龚庆和由一名民办教师提升为益阳市修山区联校副校长,分管农民教育。其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高,但由于缺科学技术,收成并不好。恰好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办学的消息传到了修山,龚庆和立刻决定创办修山教学班,为农民培养自己的技术员。农民们没读过书,理解能力低,很多时候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广播就播完了。龚庆和索性就搬张凳子和他们一起听课、记笔记,回头再慢慢给大家讲解。龚跃华说,父亲心系教育,一丝不苟,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子孙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创优争先。

孙媳妇谭韬是一名小学教师,她特意请爷爷龚庆和去听她讲课,为她指出教学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因为工作态度认真,她在学校广受好评。龚老的小女儿龚红辉原本是湘雅医院一名普通护士,工作之余,她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提升自己,出版医学专著和门诊内参5本,发表医学论文10余篇,成为了全家人不断进取的学习典范。

“工作吃得苦,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取得成绩。”龚老精神焕发,他说为了鼓励孩子们认真工作,他特意建立了一项家庭奖励制度:凡在单位立功评优、提升职务、晋级职称的分别予以不同等级的红包奖励。这几年,已经有10多人从他手里领了红包。

去年,龚老又办了一件大事。他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编辑成了一本134页的书《传奇人生》,在他80岁生日那天,作为家书发到了每个龚家人手里。一本本家书在儿孙们手中传递,龚老说,就像看到了勤学进取的家风,在龚家薪火相传。

猜你喜欢

读书家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家庭“煮”夫
谁远谁近?
恋练有词
我们一起读书吧
寻找最美家庭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