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火两重天

2016-06-03nayuki

电子竞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暴雪挑战赛星际

nayuki

2016年的春天,对于广大中国星际2的粉丝与观众而言可谓是经历了一场冰火两重天的洗礼:在自家门口举办的WCS中国站的小组赛上,一直被寄予希望的中国星际2选手连续2次不敌来自蒙古的星际2黑马Sioras。一时间群情激奋,小色与F91更是在微博上宣泄着自己的强烈愤懑与极度的失落之情。

而之后的3月25日-27日,在世博中心所举办的WCS上海站与GPL国际挑战赛总决赛,暴雪设定的WCS赛事舞台以及直播标准,加上网易所设定的WCS上海站丰富的直播内容,以及凭借着Neotv丰富的线下赛事运作经验和高水准的直播质量一举轰动了中外,中国星际2在比赛之外的赛事制作上成功打赢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并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不得不说,这次WCS中国站暨GPL2016国际挑战赛将作为一个重要的节点永载中国星际2乃至中国电竞史册:他标志着中国星际2乃至中国电竞线下赛事能力重新得到了世界认可;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星际2选手竞争力再一次退化。这是一场冰火两重天的赛事,我们选手输了比赛,却在制作上赢得了国内外的一致认可,这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值得每一位观众们细细品位……

一、从“BWC之败”说起

整个故事可以向前追溯到2012年的BWC,那一年暴雪宣布BWC(战网世锦赛)落户中国上海,同时由于在2012那一年没有暴雪嘉年华,BWC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落户在中国的暴雪电子竞技嘉年华。当时全世界32位最强的星际2选手齐聚上海世博非洲馆,角逐历史上首个BWC桂冠(也是后来WCS冠军的前身)。

中国星际2的惨败就从这场在家门口举办的赛事上拉开了序幕:先是32强小组赛,唯一幸存并被国人寄予厚望的中国星际2冠军Comm 1:2不敌美籍华裔选手Suppy,接着0:2不敌西班牙选手VortiX,小组垫底无缘16强。

同时,BWC现场也出现了诸多类似网络问题、直播推流问题等问题,引发了中西方观众的强烈不满。北欧著名的电竞机构Dreamhack CEO甚至直接在推特上怒喷:“这一刻,我恨不得让我的团队空降到上海接替BWC转播。”

那个冬季被誉为是中国星际2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输了比赛、输了制作、也输了人心……也就是从2012年开始,暴雪再也没有在中国大陆的土地上举办过哪怕是一届官方性质的WCS线下赛事,更是取消了BWC这个设定并在2013年开始全面推进了WCS(世界锦标赛)赛事体系。

时至今日,回忆往昔,依然有不少圈内人士与选手扼腕叹息:假如当时没有BWC,假如当时BWC不在中国,假如当时BWC中国星际2选手能发挥的再出色一点...

二、坎坷的“WCS之旅”

而时光到了2013年年初,正值星际2的第二篇章:《星际争霸II:虫群之心》发售,暴雪也全面推行WCS赛事体系:将整个世界范围内分为了韩国、北美以及欧洲三大赛区,并设定了全年三个赛季,每个赛季分为预选赛、挑战赛以及超级联赛三大级别,年终积分前列的选手将晋级在暴雪嘉年华举行WCS世界总决赛的赛事体系。

而对于中国星际2而言,由于BWC的惨败,使得中国星际2选手只能从最开始的预选赛开始奋斗,并且是在中国时间的清晨去参加北美赛区的线上赛。早起的痛苦、网络的延迟让中国星际2选手苦不堪言。但是在那一年,我们依然涌现出诸如Jim、MacSed、ToodMing、Top、XiGua、Xy、Shana、Courage(No总)这样优秀的选手,他们不断的冲击线上赛并多次前往北美洲参加超级联赛,甚至也多次杀入过前八强,这样的战绩在当时小色、F91以及笨哥等解说下,鼓舞着整个中国星际2观众:

2013年WCS美洲区第一赛季:4人杀入挑战赛、0人杀入超级联赛2013年WCS美洲区第二赛季:0人杀入挑战赛、4人杀入超级联赛,Jim获得第5名

2013年WCS美洲区第三赛季:1人杀入挑战赛、3人杀入超级联赛,MacSed杀入前八

2014年WCS美洲区第一赛季:2人杀入挑战赛、4人杀入超级联赛

2014年WCS美洲区第二赛季:3人杀入挑战赛、6人杀入超级联赛

2014年WCS美洲区第三赛季:6人杀入挑战赛、5人杀入超级联赛

可以看得出,中国星际2整体是在前进的,无论是从杀入挑战赛和超级赛的数量以及新人而言,我们一直坚挺的屹立在世界星际2的前线——虽然打不过美洲区的韩国猛男(Bomber、Polt、Heart、HyuN),但是面对欧美选手,我们依然是胜多负少。

三、欧美星际2的崛起 vs 中国星际2的衰落

随着时光进入到了2015年,虫群之心资料片也进入到了尾声,在这一年的WCS赛场上暴雪取消了所谓美洲区、欧洲区以及韩国区的设定,将超级联赛扩大至32个名额,并分为32强和16强两个阶段在欧美地区举办线下赛事。

虽然依然是16个韩国人统治了暴雪嘉年华,但是在星际2实力的版图上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010-2011年间被我们按在地板上摩擦的欧美星际2,经过了2012-2014年间互有胜负,终于在2015年WCS大幕开启后演变成了欧美星际2彻底翻身成为了抗韩的希望。

先是Gamers Assembly上,法国异虫FireCake 3:2力克韩国异虫True获得了Major级别赛事冠军(注),这也是继2012年“法虫”Stephano之后第一个非韩选手在国际赛事中击败韩国选手获得Major级别赛事冠军。之后在9月13日,法国星灵选手Lilbow与波兰星灵选手MaNa成功会师决赛,并且由Lilbow勇夺当届WCS超级联赛冠军。这标志着WCS赛事体系诞生后,第一个Premier级别赛事冠军被非韩选手获得!法国总统、法国主流报纸媒体纷纷向Lilbow的夺冠表示祝贺。

而与此同时,中国选手凭借着之前的表现,暴雪非常慷慨的在32个超级联赛席位中直接划分给中国4个席位。但整个2015年,中国星际2选手在WCS赛场上的发挥则是:

2015年WCS超级联赛第一赛季:4人杀入超级联赛,MacSed与XiGua杀入16强,MacSed止步9-12名,XiGua止步13-16名

2015年WCS超级联赛第二赛季:4人杀入超级联赛,iA杀入16强,但止步13-16名

2015年WCS超级联赛第三赛季:4人杀入超级联赛,无人晋级16强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WCS2015年限制了韩国选手参加WCS超级联赛的资格,除了Polt、Hydra、viOlet等少数具有美国学生签证、运动员签证的韩国选手之外,大部分韩国星际2选手均无法参加WCS超级联赛。也就是说,在2015年WCS赛场上,中国选手多次不敌欧美星际2选手,最终在第三赛季上,第一次4人小组全军覆没,无缘16强。

一进一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了欧美星际2的崛起以及中国星际2的衰落。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问题呢?

注:Premier以及Major级别是权威机构TL对星际2赛事分级进行的设定,其中Premier级别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星际2赛事,拥有极为广泛的关注度以及含金量。

满足Premier级别需要包含:

1、必须有线下的正赛阶段

2、必须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多语种转播(两种语种以上)

3、必须在世界范围内开放50%以上的预选名额

4、奖金必须达到及超过2万美元

四、为何“大清”北洋水师不敌蒙古海军?

其实早在2014年,网易与暴雪在中国地区就开始举行星际2职业联赛GPL。在当时的星际2圈子中,高校赛事有CSL、业余联赛有SOC、职业联赛有GPL,最终输送到了WCS世界比赛的舞台上,整个完整的生态链也让中国星际2从2014年开始涌现出一批新人:TIME(16岁)、Coffee(17岁)、Jieshi(20岁)、甚至严格来说iA也是通过了整个2014年的GPL-WCS赛事体系才逐渐成长为如今中国星际2的当家旗手之一。

但为什么在拥有了职业联赛体系之后,中国星际2选手反而被欧美星际2选手拉开了差距?最终在2016年GPL国际邀请赛上,中国星际2预选赛冠军Jieshi与老将ToodMing双双不敌蒙古黑马Sioras?

赛后,广大水友纷纷吐槽说:请问蒙古有500人玩星际吗?我大清北洋水师就这样被蒙古海军给灭了?

究其原因总计有3点:

1、我们国内的竞争环境相比欧美星际2而言就如同温室的花朵

首先欧美星际2拥有海量的线上+线下赛事,而且经过了3年WCS赛事的洗礼和调教,欧美星际2除开Snute(25岁)、Nerchio(23岁)等“老牌”名将之外,已经催生出一大批诸如Elazer(18岁)、Neeb(18岁)、Lilbow(20岁)、PtitDrogo(20岁)、MarineLorD(20岁)等新一代明星选手,他们拥有更积极的求胜心以及赛事态度,同时又经历了各种线下大赛的洗礼,无论在实力还是心理上都已经达到了一流的水准。

反观中国这边,虽然也拥有了GPL以及SL(NSL)战队联赛的线下锤炼,但在赛事竞争程度相比欧美无论是比赛数量、频次还是大赛质量以及竞争对手方面都相距胜远。毕竟中国范围内称得上一流的选手不过也才5-6人,二流的选手也同样是5-6人。而光欧洲星际2一流选手就有10人以上,还有一大批随时可能爆发的二流选手在不断冲击着他们。我们先不论中国的顶级与欧美顶级选手的质量差距,单说数量上的竞争这就导致了只要是国内比赛的质量和效果都远远落后于欧美星际2。

同时,国内星际2长期以来的四大天王制霸——MacSed、XiGua、Jim与iA把控着国内几乎90%以上的奖金收入,新人选手在面对这些霸主时候天生的信心不足让很多新人很容易满足与所获得的微小胜利:今天胜了四大天王1小局、明天赢了四大天王1大场。然而无论是对四大天王还是新人选手们,他们恐怕都没有意识到的是,打败四大天王对于中国星际2而言可能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他们如果想要扬名立万,如果想要在收入上超越四大天王就必须在国际赛场上获得更大的突破!

2、国内星际2选手对于阅读比赛能力实在太过于薄弱

“中国星际2选手基本的运营功力是A级甚至接近S级,但他(们)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赛能力恐怕只有C级。”这是某位海外星际2解说在一次WCS赛后的点评。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星际2选手的最大的问题所在——阅读比赛的能力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正如这次GPL国际邀请赛上,iA在面对韩国老牌选手DRG的时候,iA前期漂亮的多线穿狗让他获得了很大的优势。此时专业解说小色与F91就从上帝视角下了判断:如果此时iA全力进攻,除非自己出现重大失误,否则必胜!

然而结果呢?DRG虚张声势的出击让iA错失了稍纵即逝的最佳战机。之后iA想通过与对手拼运营,并慢慢腾出人口想突然爆一波飞龙的想法却被DRG完全猜到。最终iA一步步的被DRG牵着鼻子走,最终无比懊恼的丢掉了比赛。

这还是建立在iA已经在前期对于地图和选手做了充分的准备的情况下,但是我们的选手在阅读比赛的细节和自信心上确实有很大的问题:该果断的时候无法判断出来,给人一种瞻前怕后的感觉。

3、训练效果不佳、缺乏教练指导

如果说中国选手阅读比赛能力薄弱还能通过比赛提高,那对于训练效果这部分而言才是最最关键的缺失。中国有着太多的选手机械化的在天梯上进行着联系,他们并不是不刻苦,也不是不思考,但最后的效果如何?Jieshi不编队的习惯至今无法得以改进、Cyan暴兵不足的弱点依然存在、其他选手比如TIME在后期运营等方面相比欧美顶级选手的差距更是无比巨大。

电子竞技作为一个残酷的行业,并不是说你练习的多,练习的猛就有绝对的效果。相反它会平衡量与质之间的关系:没有质量的练习完全是维持水平、而没有数量的练习也会让选手力不从心。或许,中国星际2真正缺少的不是新人、不是比赛,而是如何解决如何训练、如何提高练习效果的专业教练。

五、东边不亮西边亮 中国制作重获认可!

正如笔者在文章前所表示的,这场GPL的比赛并非完全没有喜悦之处——中国电竞在经历了众多保守非议的赛事执行和制作后,终于重新获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可!

要知道,本场比赛举行的时间是2016年3月,而之前结束的DOTA2四季赛事——上海Major赛事因为糟糕的制作以及赛程管理被国内外玩家喷的体无完肤。而追溯到LOL赛场上,无论是武汉的德玛西亚杯以及是LPL职业联赛赛场上,比赛延迟、网络卡顿、选手管理等问题更是让西方玩家对于中国电竞的制作能力降低到了冰点。

但就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WCS超级联赛&GPL国际挑战赛却在赛事制作上成功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他的成功主要有4点:

1、流畅的赛事直播以及舞台流程

线上赛事转播是所有赛事直播的重中之重,他需要对赛事项目有着非常专业的理解、对于舞台流程有着精确的把控。合理的预估赛程、科学的安排流程,加上对软硬件调试、选手解说主持以及导播团队的相互配合。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导致线上转播的失败。

2、专业的中英文主持以及知名解说

这一点相信所有观众们都能深刻的体会到:一个会调动气氛的现场主持、一个会引领分析的专业解说会给予赛事转播带来多大的提升。相信这次看过WCS中国站&GPL黄金国际挑战赛的观众们都会记得艾力+SMIX的出色发挥——他们不仅能调动气氛,同时三种语种的翻译,并熟练掌握星际2采访与内容,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观众,都对他们的“中英韩文”主持给予充分的肯定。

3、互动环节及观众体验

而相比之前2个项目而言,这里更多的是比拼策划能力以及现场执行细节的操作。这次无论是Kiss Camera还是关于毒奶的梗,都让线上线下的观众们大呼过瘾。同时主办方也贴心的考虑到了现场饮水的问题,现场除了制作了精美的星际18周年画廊之外,还提供了5台饮水机——细节虽小,但给予观众的满意却完全不是一点半点!

4、讨人喜欢的世界明星联队vs韩国明星联队

这是中国人最喜欢的所谓中外对抗赛,因此主办方也特意邀请了WCS前4名选手+2名中国选手对抗6名受邀参赛的韩国明星。既保证了精彩的比赛,又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猜你喜欢

暴雪挑战赛星际
星际打劫案
Ps挑战赛
Ps挑战赛
Ps挑战赛
“穿越星际”去上课
西藏西南部暴雪天气分析
日喀则“118”大到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西藏南部灾害性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突降暴雪快出动,彻夜清除保畅通”等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