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碗安心茶,“续杯”70年

2016-06-01余建红通讯员陈岳洁朱清清

浙江共产党员 2016年7期
关键词:苍南县爱心

◎本刊记者 余建红 通讯员 陈岳洁 朱清清

一碗安心茶,“续杯”70年

◎本刊记者 余建红 通讯员 陈岳洁 朱清清

郑秋燕(左)给过路的游客倒茶喝。

坐落于苍南县矾山镇鸡笼山的福德湾居老街,黑瓦青砖石头墙的建筑风格,完整地保存了旧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工业美学,是矾山的史记。除了百年老街,这里还有一道特殊的风景线——街口郑姓一家三代党员义务烧伏茶,至今70年。

1946年某天,采矿工人郑立惠趁着休息时间在自己家门前修补椅子。他家位于街口,前面的石板路是挑矾必经的路段。一个路过的行商向他讨生水喝,这已经是中午第四个过来讨水喝的人了。喝着水,行商说:“这大热天的中午,有口水喝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哪,都说喝生水不好,可是出门在外哪里能讲究那么多啊!”

为什么不能烧些水放在门口,给过往的行人喝,又解渴又安心。郑立惠和妻子商量过后,决定烧伏茶给过往行人饮用,这茶一烧就是10个春秋。

1956年,郑立惠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眨眼又过去了20年,郑立惠临终弥留之际,对儿子郑益本和儿媳妇王宝贞说:“我这一辈子没什么东西留给你们,只有这间两层楼的石头瓦片门面房和房门前的那个茶壶,希望你们能把茶接着烧下去。”

郑益本和王宝贞夫妇谨记嘱托,接过爱心接力棒。1976年,王宝贞任村书记兼主任,她将郑立惠留下的房子和茶摊做了改动,腾出了面向街面的一间房屋,既当做“凉亭”,又当做村委会办公室,过往的行人可以在这里喝茶、休息。每天早上5点,她到2公里外挑山泉水,回家后,烧一壶水,放在外面的椅子上,然后开始一天的忙碌。

上世纪90年代,作为井巷业发源地的矾山,很多人借着这股东风到云南、山西等地承包工程。那时,郑益本是一名经验老道的矾矿工人,一个做工程的村民邀请夫妻俩一起外出,郑益本拒绝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茶摊仍旧没有停歇。

郑益本和王宝贞夫妇每年向山里人买大量的茶叶,把茶叶分袋装放,用纸条在袋子外标注日期。夫妇俩烧茶36年从未间断,党组织对他们的爱心多次予以表彰和鼓励。

到了2012年,郑益本和王宝贞夫妇年事已高,女儿郑秋燕主动接过爱心茶摊,她将爱心茶摊的水壶分为保温壶和木质桶,依据天气不同分别使用。“我喝他们家的茶水快五十年了,”居民朱善储说,“每次路过这里,不喝一碗茶就难受,他们三代人泡的茶水,我都喝过。”

爱心茶摊的事迹广为流传。2015年,经过镇党委协调,由县博物馆出资,将供茶点改建成古香古色的木构亭子。在最近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郑秋燕被列为苍南县党员学习的榜样。她说:“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接手家里的爱心茶摊,其实没有什么原因,这不正是我应该做的吗?”

猜你喜欢

苍南县爱心
树的生活
阳光
难忘的爱心义卖
狗的爱心
爱心树(下)
联手下好“源头化解”的“先手棋”——浙江省苍南县建立毗邻地区联防联调协作机制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关于苍南县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作的思考——以桥墩半天贡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