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千村党建好故事亮党员干部好形象

2016-06-01陈一良通讯员李鲜舒怡然周俊

浙江共产党员 2016年7期
关键词:老严小黑板丽水

◎本刊记者 陈一良 通讯员 李鲜 舒怡然 周俊

讲千村党建好故事亮党员干部好形象

◎本刊记者 陈一良 通讯员 李鲜 舒怡然 周俊

编者按:

近日,丽水市委组织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丽水分社共同发起了“千村党建好故事”活动。丽水各县(市、区)将结合“两优一先”“千名好支书”“身边好党员”等先进事迹,每周推出100余个党建好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对标看齐、创先争优。这里特选择了三则“千村党建好故事”,以飨读者。

故事一:“三让”宅基地

“眼下工程就要结束了,王细高宅基地置换的事情,无论如何请你帮帮忙。”在弟弟王建华家里,青田县章村乡颜宅村党支部书记王星华抖了抖烟灰,漂浮在半空的烟圈,似乎也在等着王星华的这桩心事落地。

2010年10月,青田县章村乡颜宅村启动了新农村整村改造工程,工程总投资3000余万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50多万元。由于资金不足,工程起步艰难,王星华带领村两委干部带头走进百姓家中,为大家分忧解难。

在党员潘光仁家,王星华发现潘光仁一家8口人,宅基地却只有75平方米,住房十分困难,于是他主动让出了自己95平方米的宅基地。

项目推进过程中,原本观望的村民汤后考提出要回村建房,前提是必须置换他处于村口的宅基地。为顺利推进工程,王星华又主动让出自己位置相对较好的75平方米宅基地。

工程末期,村民王细高又提出他的宅基地太小太偏,希望王书记帮忙解决。可王星华的宅基地已经是最偏僻了,怎么办?王星华咬了咬牙,来到弟弟王建华家,做通了弟弟的思想工作,将他的宅基地置换给王细高。如今,兄弟俩在颜宅村最偏僻的村口做了一对好邻居。

古有“三顾茅庐”,今有“三让宅基地”,王星华的事迹受到当地群众的啧啧称赞,也为后期颜宅村的民宿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颜宅民宿拥有128个房间134个床位,已接待游客2100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余万元。

“以前是我们去外地旅游,现在是外地游客来我村‘长枪短炮’拍美景,我高兴。”王星华书记望着越来越多的游客,骄傲地说。

周炳林接待外地客商到梅田村收购桃子。

故事二:卖海鲜的“桃司令”

从丽水城区出发,到莲都区仙渡乡梅田村有约40分钟车程,一半是山路,还有一段荒无人烟的盘山公路。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曾经是个集体财政余额只有1角8分的赤贫村,如今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村子还被评为丽水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谈起今天的幸福生活,村民们不约而同地说:“多亏村里有个不计得失的带头人。”

地理位置偏远,一度制约了梅田村的发展。“我刚当选村支书时,村里还有不少欠账。”53岁的梅田村党支部书记周炳林记得很清楚。

周炳林25岁就外出经商,经过多年打拼,他经营的“炳林海鲜”已经小有名气。直到2007年,他萌生了改变村庄落后现状的想法。“人家很多村越来越富裕、美丽,我们村却还是老样子,我总想为村里做点什么。”

要想富,先修路,一直在外闯荡的周炳林深知这点。村庄的海拔、土质和气候适合种植桃子,但苦于交通不便,水果年年丰产不丰收。周炳林和村干部一边向上级争取道路建设项目,一边发动全村捐款修路,仅他自己就捐款10多万元。在他带动下,村民有钱出钱、无钱出力,一条条机耕路修进果园,极大地方便了水果栽培、采摘和销售。

路通了,周炳林又开始考虑如何提升水果品质,促进村民增产增收。他和村干部带着村民跑到台州黄岩等地学习专业知识,请农业专家给村民上课、入果园指导。渐渐地,水果质量提高了,附加值也增加不少。海鲜专家转眼成了村民眼中的“桃司令”。

“现在每年村里桃产量平均可以达到上百万斤,由于桃子品质好,收购价比其他地方高出1块钱左右。”周炳林说尽管价格高,但每年桃子一上市就成为外地客商哄抢的“香饽饽”。

看着村子日渐美丽富裕,周炳林说:“我只要在任一天,就要多干一天实事,绝不辜负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严传宝在家门口的小黑板上认真创作。

故事三:门前小黑板宣传大阵地

“老严,明天天气怎么样?”“老严,今年农医保交多少钱?”“老严,‘三改一拆’都拆哪些啊?”……每当有村民在门口喊着“老严、老严”时,严传宝总是快快走出屋来招呼村民。有村民开玩笑说:“其实要问的内容,他的小黑板上都有写,就是想叫他一声,打个招呼,心里更舒坦。”

村民口中的老严和他的小黑板可有些年头了。自1999年3月起,家住龙泉市锦溪镇上锦村的党员严传宝在自己家门口竖起了一块小黑板——老严气象台,每天为村民义务播报气象预报,这一写就是18年。

“起初仅是简单的一个想法,觉得农民靠天吃饭,天气对于他们而言很重要。”严传宝说。慢慢地,严传宝的小黑板有了许多他在报纸、杂志上摘录的播种育秧、病虫害防治、食用菌栽培管理等农业生产技术。

这几年来,严传宝为了让每天到家门口看小黑板的村民们“读有所获”,开始把更多内容放在精神文明创建、美丽乡村建设、“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六边三化三美”等农村重点工作的宣传上。

严传宝说,他想努力让自己的“小黑板”变成村民了解时事的“大窗口”,让村民们多了解一些政策信息,提高大家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今年,严传宝已经79岁了,但是,上锦村的村民们每天还能看到这位“村里的播报员”一丝不苟地拿着粉笔在他的小黑板上认真地写着,小黑板俨然成了村里政策宣传的大阵地。

猜你喜欢

老严小黑板丽水
孝顺的儿子
热闹
丽水发现新物种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孝顺的儿子
智能小黑板
美小学配备防弹小黑板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往左 往右
往左往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