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随经济遇到共享经济: 个人品牌时代来临

2016-05-30卢希鹏

清华管理评论 2016年4期
关键词:陌生人经济

“随经济”(Ubiquinomics )来自于无所不在的科技(Ubiquitous technology),如手机、感知器、物联网的普及,包含了随时、随地、随缘、随处、随支付与随渠道六项特征。

其中,“随时经济”强调,时间将成为新经济中的有限资源,因此如何使用零碎时间、延长使用时间与锁定未来时间成为随时经济中的三大策略。

“随地经济”认为,逛街太浪费时间了,所以一种O2O的电子商务模式诞生。

“随缘经济”认为,需求分析太浪费时间了,因为需求常是社群媒体中意外发现所创造出来的。

“随处经济”认为开机太浪费时间了,所以可穿戴电脑、智能生活与城市成为趋势。

“随支付经济”认为,找零太浪费时间了,所以数字金融成为下一波的革命。

“随渠道经济”认为,渠道,将无所不在,并无缝接轨(如需了解更多有关“随经济”理论,可参考卢希鹏著作《为什么ET食指那么长——谈随经济》)

可以看出,在“随经济”时代,因为“随科技”的无所不在,“时间”将成为新经济中的有限资源。每一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所有的商品与服务,都在竞争这24小时。在传统经济时代,质量、服务、体验是三项最重要的要素。但在随经济时代,这三项成为基本要求,节省消费者时间才是关键。举例来说,TED十八分钟的演讲足够好了,无论在质量、服务、体验上都令人印象深刻,但是观众用于观看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因为,十八分钟对网络来说,实在是太长了。还有,除了增长见闻之外,并不确定能解决什么问题。

在“随经济”时代,人们更想要的是:我的问题快速地被解决。“时间”,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要素。

而共享经济的基本精神在于共享闲置的资产,无论是汽车、房间、自行车、文章、商品、资金……因为许多资源是闲置的,所以就会有“使用不必拥有,凡事可出租”的共享经济产生。譬如,Uber让闲置的汽车成为出租车,Airbnb让闲置的房子成为个性化酒店。但是,共享经济的一大风险在于,Uber开车的人(或坐车的人),是位陌生人;Airbnb的房主和房客,曾经你在天涯我在海角,互不相识。诚信与信任,似乎要成为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拦路虎。

随经济强调的是时间,要的是快速解决问题。共享经济强调的是资源共享,要的是相信陌生人。个人品牌化,将是解决两大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相信陌生人吗

有一天,我要到台湾南部的垦丁玩,于是就上网以“垦丁民宿”作为关键字搜寻,并在第一页找了一家民宿的网页,浏览了一番。这家民宿的网页很美,民宿主人应该花了不少钱请人设计,照片与环境描述得都非常精致专业,也经过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的设计,所以让我能在搜寻结果第一页中看到它。但是在我决定要订房之前,我也以这家民宿名字作关键字搜寻,看看是否有其他人去过。结果看到有一位陌生人留下“千万不要去”的警告,没写任何理由。请问,我是要相信这间民宿的官方网站,还是相信这位陌生人?

结果,我相信了陌生人。

从小,妈妈不是要我们不要随便相信陌生人吗? 有一次我要买数码相机,不知道是要买索尼的好,还是要买尼康的,看了两家公司的公关网页与产品介绍,仍然都是老王卖瓜,索尼官网说索尼有多好,尼康官网说尼康有多专业,看了等于没有看。于是我就上网问问别人的意见,有一位陌生人,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告诉我如果我的目的是ABC,那就买索尼,如果是DEF,那就买尼康。我不认识他,但是,我相信他。网络上总是有许多这种“不求名、不求利、只求爽”的陌生人。

随经济的个人化监督

在随经济中,如何使用零碎时间、延长使用时间、锁定未来时间,成为新经济中的三大策略。

为了有效地管理时间,“信任”成为随经济理论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战略。过去许多的交易成本都是源自于不信任,像是交易前的征信成本、交易中的契约成本,以及交易后的监督成本。这也无可厚非,因为人是自私的,为了避免代理人自私行为的发生,必须要监督。但是在随经济中却不是这样,监督的人不再是业主,而是一群陌生人。新经济中,人们开始学习利他,在利他的情境下建立口碑,口碑成了信任的指标,少了监督的交易成本,让交易起来毫不费力,更省时间,产生竞争优势。

此外,随经济主张去中心化的思维。过去二十年,“中心化的企业”建立了互联网上的管理效率。但是,互联网的本质是没有中心的,所以在未来二十年,去中心化将是互联网发展的重点。而解释去中心化的经济思维,便是随经济。或者换句话说,拥有UT的使用者,你所在的位置,就是世界的中心,这是一个“个人化”的世界。

“中心化企业”的组织,产品言词通常都由专业的公关广告人才包装,这种言词听久了,让人有一种冠冕堂皇的、假假的感觉。反之,“个人化”的声音,虽然有一点不准确、甚至有一些情绪,但是,听起来更接近真实人类的声音。

在随经济中,时间成为宝贵的资源,而大量陌生人的个人化监督,却可以降低许多交易成本与时间。

互联网经济:连接陌生人

中心化企业的世界中,存在通路品牌,由品牌发言人经由公关营销,来建立与维护公司的品牌,消费者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在随经济时代却不是这样,因为UT互联网连结了所有的使用者,使得买卖双方的连结更为直接,品牌的定义权不再只来自于公司,而是广大的互联网使用者,或是陌生人。

大多数的网络陌生人,因为没有商业目的,比较容易引起大家的信任。在网络上,人们越来越相信陌生人的评价,虽然陌生人说的话不一定精准,但是比企业公关发言人的外交辞令,让人听起来更舒服。因为感觉上,陌生人比较不会因为商业利益欺骗人。当然,也有可能有接受付费说好话的陌生人。但是只要陌生人的数量够大,就会让陌生人群众的力量和可信度变得非常高。比如,你想找一家餐厅就餐,对很多人而言,餐厅的广告总不如网友的评价与评语来得真实。虽然有许多口碑是买来的,人们还是普遍相信陌生人,且人越多,可信度也越高。

连结陌生人的方式分为强连结(strong tie)与弱连结(weak tie)两种,前者是互动频繁的对象,后者则多半是陌生人。此外,网络经济中还有一种物以类聚的现象,人们通常会与跟自己生活形态或认知形态相类似的对象连结。这两个现象,让网络能够帮助我们很容易连结大量原本不认识,但是生活形态相似的陌生人,这些大量陌生人的意见与评价,却成为了商业上最佳的参考意见,也使得共享经济成为可能。

共享经济:相信陌生人

正如我们前面提及的,共享经济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商业交易的双方都是陌生人。

这种陌生人交易的手法,最近也有从线上到线下(Online to offline)的趋势。举例来说,北京有一家销售空气净化器产品的公司,因为北京太大,又常堵车,很难在各个区域的各个地方都建立门店,于是就呼吁已经购买产品的客户开放自己的家,提供给其他人参观与订购。这些愿意开放家庭分享的客户,除了自己可以分享使用的心得,一旦成交,就可以收到一笔佣金。如此一来,你的客户就成为你的销售员。虽然不是每一家都愿意开放,但是如果有十分之一的客户愿意,百分之一的客户积极,并采取陌生人彼此认证的“Uber模式”,对传统中心化的门店模式,影响不可小觑。

共享经济的诚信与信任的问题通常由社会网络来解决。透明公开(俗称摊在阳光下),是防弊的利器。举例来说,卖家是否诚信?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社会网络大量陌生人的评价说了算;餐厅是否好吃?自己称赞自己感觉很假,但若社群网络陌生人评价好吃,那可能就是真的好吃了;我在智能手机下载app时,如果有超过100万人下载,评价在四颗星以上的,这个app就不会差到哪里。因为厂商要作弊,很难做到一百万笔。

社群网络评价的有效性靠的是巨大的数量。如果数量不是特别大,实名记录与信息公开可以有效保障评价信息的真实性。这就好比申请手机号采取实名登记,一般手机的持有者都不敢做坏事。这是因为你的每笔通讯,都被记录着,而这些记录,都可以找到你。所以,共享经济成员都要真正实践实名制,让社群传递正能量,减少匿名所产生的酸与恨。

数字足迹提供了共享经济信任的数据来源,因为网上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被记录。比如,印度的Uber提供了“一键报警”(SOS)的功能,遇到紧急状况,手机上的一个键,就能将实名登记司机的资料(如姓名、照片、驾照号码、车子现在的所在地等)传送给当地警方;也提供了“安全网”的功能,手机上的一个按键能将自己的行驶路线,传送给先设定好的五个好友。如果你是乘客,你觉得是传统计程车比较安全? 还是网络计程车比较安全? 记住,网络的问题,需要靠网络来解决。

此外,像是寻找家教、寻找家庭清洁工、寻找家厨、寻找设计师、寻找人才、寻找幸福企业就业……,过去的信任是建立在法律或认证的规范上,但是在网上,还可以靠社群网络的力量。所以,我们不能再以工业时代的思维,来评定网络思维下的经营模式是否安全。因为,工业时代法律要的是规范,网络时代法律要的是创新与发展。

此外,网络时代的思维不能只思考功利主义与赚钱,而更应该思考是否能“让这个世界更美好”。当你能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你就能赚到钱。Uber或是共享经济会不会成功? 可以说,它们已经成功了。因为现在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它们,重点不在于它们的创新经营模式,而在于它们的创新能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当随经济碰到共享经济:个人品牌时代的来临

随经济强调去中心化的个人发言权,网络把陌生人连结在一起,共享经济需要进一步相信陌生人。

当随经济遇到共享经济,碰出的火花,就是个人化品牌世界的来临。

Uber不就是如此?过去,我们相信出租车公司品牌。因为司机与乘客都是一次交易的客人,只好依靠出租车公司品牌来把关。而在Uber,司机个人或乘客个人就是品牌。因为每次的搭乘,乘客给司机打分数,司机也给乘客打分数。这样,不只坏司机以后接不到客人,如果以后你叫不到Uber 的车,你自己就要好好检讨,过去是不是有过不善待司机或他们车的时候。司机是陌生人,乘客是陌生人,打分数评价的都是陌生人,但是这些陌生人的意见,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经济。

此外,过去我们买电器都是要到卖场或是电商网站去挑选。在随经济下,我们可能选择到距离我家最近的其他客户家中去参观。但是,陌生人来我家安全吗?随经济与共享经济下的品牌将以个人为单位,因为个人的数量庞大,就必须要有大数据。在买卖双方彼此评价的大数据制度下,这种陌生人的个人品牌所产生的陌生人经济,令人期待。

在共享经济下,可依据以下三个步骤建立个人品牌。

第1步,建立识别度(我是谁)

个人化品牌是一种识别度,识别度不是差异化。差异化是一种想法,这种不一样的想法一旦赚钱,很容易引来模仿者,让你疲于奔命。你不断地想出差异化的服务,但是模仿者不断地在彼此模仿。

如果差异化只是一种想法,这种想法就太容易被破解了。

于是我提出一种“识别度”的策略观。差异化策略是一种“做什么”(to do)的想法,而识别度则是一个“是什么”(to be)的印象。对于个人品牌,是什么(识别度),远比做什么(差异化)来得重要。

有位艺术家告诉我,如果你的作品要值钱,作品必须要有识别度。像是毕加索年轻的时候,有着各式各样的作品。但是到了一个年纪,就只创作毕加索独有的“抽象画”。从此,我们只要看到抽象画,就知道“这是”(to be)毕加索的作品。从此,毕加索的作品开始值钱。如果有人“做出”(to do)类似毕加索的作品,即使有差异化,我们也称作是模仿,相对的不值钱。

识别度的建立,必须要自我设限。如果一个画家,什么画都会画,那他一定是一位刚从美术学校毕业的学生。一个艺术家,到了一个年纪,就要把所有的画笔丢掉,只留下擅长的,渐渐就会有识别度。如果有一位教授,什么课都能教,他也一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教授到了一个年纪,如果产生识别度,就成为市场上唯一的商品,是不怕被模仿的,而他的课程,就会开始值钱。

第2步,建立社会资本(我连结了谁)

你觉得做生意,是智慧资本比较重要,还是社会资本比较重要?过去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过度强调知识创新,忽略在共享经济时代,社会资本同样重要。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指的是社群成员间互动的频率与关系的强弱。既然叫做“资本”,便隐含着投资、维护与回报的关系。讨论社会网络的基本单位是群聚(Cluster),如果群聚中的人都有相似的朋友(强连结),信息分享多半只在自己的群聚中散布,很难传出去。弱连结在扩大社会网络中格外重要,因为可以联络不同的群聚,使信息传达更广与网络价值更大。但凡网络上的所有网友,皆符合“弱连结”的定义。即使是陌生人,在网络中也有关系,所以特别容易扩大社会网络关系。此外,建立社会资本,寻找社会网络中的传播中心是重要的。传播中心有两种,一种是很多人连接的意见领袖(Authority),另一种则是会散播出去的人脉中心(Hub)。

所以,建立个人品牌,就要勇于去连结陌生人,建立自己的识别度。

第3步,建立品牌脉络(注意数字足迹)

过去我的研究发现,数字产品的品牌是由三项因素组成的,包括产品内容(Content),产品脉络(Context)以及产品通路(Infrastructure)。而影响忠诚度最重要的因素,是产品脉络。产品脉络这个词很抽象,在文学上指的是上下文,在品牌认知上,则包括了现场时空的前后、与环境的背景认知与记忆。具体而言,一项品牌的认知脉络,是一种由现在的认知(包装、格式、氛围、摆设、社群)与客户原有知识、客户过去记忆等关联的现象。

举个例子,我是志玲姐姐的粉丝,所以即便她的电影可能演得不是太好,我也会继续忠诚于她的产品。因为与她有关的时空背景认知与记忆(如笑容、高EQ、过去的记忆……),比她现在演的电影更容易让我忠诚。前者称之为产品脉络,后者则是产品内容。

目前大数据征信便在收集陌生人数字足迹所构成的个人品牌脉络。比如,我们寻找Uber司机,除了Uber本身提供乘客对司机的评价分数之外,也会关心他在法院是否有前科? 朋友是否是黑道? 是否常看色情图片? 是否常半夜在朋友圈贴文而睡眠品质可能不好? 当然,如果你是Uber的乘客,如果被很多司机评你品行不好,把车子弄脏,常爽约,可能你下次就很难订到餐厅、旅馆,甚至在交友网站交不到朋友。目前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就在提供类似的服务,依照你的信用历史、人脉关系、行为偏好、身分特征与履约能力总和来为你的信用打分数(350~950分)。如果你的分数太低,可能你在网络上真的就叫不到Uber、交不到朋友、找不到工作、借不到钱了。此时,人们渐渐发现,在共享经济的社会中,必须要更谨言慎行,因为信用行为所构成的个人品牌分数,将是你最大的资产。

此时,人们对产品品牌的忠诚度,主要来自于产品脉络,而不只是产品内容。在随经济与共享经济下,每个人开始要注意经营自己的品牌,因为数字足迹一旦在网络的世界中产生,将永远不会消失。而这一点一滴的数字足迹,也将构成你的个人品牌脉络。

共享经济合法吗

共享经济是一种随经济下的社会趋势,但是合法吗? 最近我发现,所有的破坏性创新在开始时几乎都是违法运作(Uber、Airbnb、Segway、无人机)。因为法律是为了规范过去的社会秩序。所以合法的创新,通常就不是未来社会的破坏性创新。

我们不禁要问,是社会为法律而存在,还是法律为社会而存在? 我们一定要守法,但如果这是社会的正确趋势,法律迟早要为配合社会趋势而改。好的领导应该洞察社会趋势,用新的法律来帮助社会转型升级。许多时候,风险需要管理,而不是用来规避。因为机会都有风险,规避风险,也就是规避机会。

共享经济的机会不只在经营模式的创新,也在组织创新、市场趋势创新,以及社会趋势创新,不要划错重点。

卢希鹏:台湾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专任特聘教授,曾任台湾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猜你喜欢

陌生人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当陌生人来敲门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中国经济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