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三维行动订正法” 推进有效教学

2016-05-30罗进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有效性课堂教学

罗进

摘 要:作业订正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形式之一,它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方法,培养和发展情感态度,都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在课堂教学的实践基础上,以分析学生数学作业的订正现状为载体,提出并实施了“会分析—→会行动—→会反思”的“三维行动订正法”,对提高作业订正有效性和订正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作业订正;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5B-0071-02

作业订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套的环节。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做这项工作,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精心组织学生训练,让学生置身于教学过程中,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领悟理解和掌握作业订正的精华所在。故针对学生订正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总结,笔者提出并在班里实施了“会分析→会行动→会反思”的“三维行动订正法”。

学生“三维行动订正法”操作流程图

一、订正前的分析

(一)错题的正确归因

1.粗心大意。包括题目看错,审题不清,笔误等造成的错误,在学生的作业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的出现是非常可惜的,等到订正时,很多学生才恍然大悟,这时候来讲如何订正意义不大,因为学生原本都会做,我们主要讲讲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2.犹豫不决。很多学生都有这种经历,尤其在选择题中,排除了两个选项,剩下两个看上去都对,不知选哪个,这类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但没有完全掌握,或者仅仅理解了其中一点,如很多学生在做“钝角+钝角( )钝角+直角”,都觉得钝角要大于直角,选择了“>”,学生只知道钝角>直角。

3.无从下手。学生既不是粗心,也不是犹豫,是真的不会做,这种情况较多出现在难题中,拿到题目看不到、找不到题中隐含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多接触,多练习,多交流,多反思。

(二)思考错题订正的对策

1.开展数学游戏。可以适时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游戏,比如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就组织一个“找数字”的游戏,出示一张100个数的数字表,其中漏掉4个数字,让学生找出来,数字表可由电脑随机组成,这个游戏学生很感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在游戏中慢慢训练了严谨的数学思维。

2.积极质疑问难。很多应用题中都会有“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我觉得很好,学生在解题时表现出来的“犹豫不决”,一定程度上就是存在知识的盲点,对其认识不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问自己还可以怎么想,怎么做,怎么把这道题延伸开去。比方判断了“钝角+钝角( )钝角+直角”的大小,可以把直角改成锐角试试,或改成平角、周角等。

3.不断考验自己。教师有目的地出示一些难题,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一点一点慢慢分析,时间地点不限,想到了眉目,可以和老师同学交流,这个过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

二、订正中的行动

(一)确定订正位置,养成良好习惯

1.订正在作业本上。建议学生先写上“订正”二字,以区别原先的错题,能用别的颜色笔进行订正,就更加醒目了。

2.订正在自己的纸上。如果作业本或者练习卷的剩余部分较小,导致无法在原题边上订正题目,认为重要的,可以先订正在自己的纸上,然后附到作业本上,日后复习时,仍然记忆犹新。

3.订正在错题本上。一个学期准备一本数学错题本,把自己容易错的、没有完全理解的题目写上去,包括作业本、课本、课外资料上的错题等等。写到错题本上的题目,都是自己原先没有理解的题,每隔两天去看一下。订正过的题目反映了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力再好的人遗忘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复习是避免下次再出同样错误的法宝,作业订正在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二)研究订正方法,确定策略

1.引导订正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教师的点拨引导作用在提高学生的订正效率时尤为重要,主要围绕学生“会判断——会选择——会分析——会订正”展开,在引导学生会判断时,可以问:你认为他的答案对吗?你赞同他的说法吗?……;在引导学生会选择时,可以问:你认为哪个更符合答案?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在引导学生会分析时,可以问:你是怎么思考的?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在引导学生会订正时,可以说:请你把解题过程说一遍。

例如,测★纸片的周长,你最少需要量几次? ()

A 10次 B 5次 C 两次 D 1次

(有一位学生选了A。)

师:你是怎样求得★纸片的周长的?

生:我先量了一条边,然后再量、再量。因为★纸片一共有十条边,所以我一共需要10次(边说边比划)。

师:对了,还有没有同样方法,但是方法不一样的?

生:哦,我可以测量5次,再乘2。

师:为什么“乘2”?

生:因为每个角的两条边是相等的,所以量5次,再乘2.

师:你的方法变简便了。还有没有量得更少的?

生:对了。我量2次就可以了,再乘5。

师:“乘5”是什么意思呢?

生:因为★一个角有两条边,一共有5个角,所以乘上5。师:说得真好!你刚才发现★每个角的两条边是相等的,现在又总结出有五个角,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

(等待,看学生有没有反应)

师又说:你只量了两次,已经很不错了,可是我只要量一次就行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哦,因为★一个角的两条边是相等的,每个角的边也相等,就意味着所有边相等,只要量出一条边,乘上10就可以了。

小学生虽然已经具备自主探究能力,但因为年龄、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限制,肯定会出现思维定式、思维阻碍等情形。做作业时错误的想法肯定也会先入为主,导致订正无从下手。教师此时应及时启发,引导。通过老师一次次的点拨引导,学生“量10次——量5次——量2次——量1次”,方法越来越简洁,思维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当学生出现了“量2次,再乘5”的方法后,若老师不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很可能只停留在同一层面上,不能得以深入和提升。

2.分组订正法。

古希腊人说:你有一个苹果,和同伴交流,还是只有一个苹果;可如果你有一种想法,和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那么你就获得了两种思想。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业订正也是数学学习的一部分,和同伴交流,把一道不会的题目订正,也不失为提高作业订正效率的良策。

笔者将本班42个学生分成10组,每组4人。一组中基本上由尖子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组成。订正时由做错的那位学生提出问题,其余同学分析问题,最后由大家解决问题,形成一个小组订正的有效机制,这样不至于合作订正流于形式,失去实效。剩下的两位作为“订正能手”,由每月考试成绩最好的学生担任。这样,后进生在订正过程中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数学习惯,不至于因为欠下太多没有订正的作业,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一部分会订正而懒于订正的同学,也会在帮助别人订正的过程中对错题进行思考,在无意识中订正了自己的错题;中等生则在帮助后进生分析问题时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加深了印象,也锻炼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更加督促自己好好学习。

订正作业时如此热闹的场面在合作订正作业中经常出现,大家往往为了一种解题思路、一个全面完整的答案而争得面红耳赤,学生不断展示自己的才华,发表各自的观点、思考方法、结论,让我们的作业订正更像是一场场辩论会,呈现出了一种动态生成的氛围,学生经常性的成功体验,使他们的需要不断地满足,心情舒畅而求索不止,订正效率自然而然提高,学生通过这种订正方式得出的答案和结论,相信是不会、遗忘的,再次涉及的时候,脑海中也能浮出争论的场景和解题的思路。

三、订正后的反思

(一)前车之鉴,学生附言

在订正完由老师二次批改之后,学生回顾总的一个订正过程,把自己由这道题目联想到的方法,解题思路,以及今后要注意的问题,引起的反思写在一张纸上,附到作业本上,等我批改的时候点评学生的自我反思。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养成及时反思总结的良好习惯,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利于学生记忆,对防止下次类似问题出错起到了作用。

(二)回头再看,有效纠错

即在订正一题后,回过头来认真思考一番:订正过程是否合理完整;列式意义是否符合题意;解法是否最佳;答案是否正确……

如习题:“一根圆柱形钢材,长12厘米,它的横截面的周长是12.56厘米,现在把它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形零件,如果每立方厘米钢重7.8克,这个零件重多少克?”不少学生在解此题时,可能列出如下算式:

①7.8×[3.14×(12.56÷3.14÷20)2 ×12];

②7.8×[ ×(12.56÷3.14÷2)2 ×12];

③7.8×[ ×3.14×(12.56÷3.14÷2)2 ]。

倘若我们在此刻适时引导学生按上面的思考要求进行反思纠错,必然能发现:算式1漏乘 ,算式2漏乘圆周率的近似值3.14,算式3漏乘长12厘米……通过反思,学生形成了共识——这道题的正确列式是7.8×[×3.14×(12.56÷3.14÷2)2 ×12]。这个过程让学生自己参与,明白错误形成原因以及正确思路的建构。

(三)提升难度,强化巩固

错题反映了学生的不足,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题反映出来的知识,进行学习上的查漏补缺,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订正好,学生的作业订正过程就结束了吗?显然不是,对于刚订正好的题目,学生大脑记忆表层是非常活跃的,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是最适宜对其趁热打铁的。

四、后续的思考

为树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订正意识,让学生转变不良订正习惯,丰富订正形式,提高订正效率,我们在开展“重视作业订正,提高教学质量”实践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

1.关于对数学作业订正量的关注。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抓起,切实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减少一些无效的订正。

2.关于作业订正的批改。作业订正是不是一定要老师批改?如何发挥一些优秀学生的作用?

3.对学生的作业错误要进行分析归类,特别是“共性”的错误,要从教学方法上寻找原因,并进行对策研究。

总之,订正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它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对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我们要时时关注学生作业订正的状况,遇到问题,及时分析,采取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赵小云.运用学具促使数学学习困难生转化的研究[J].数学教学学报,2001,(5).

[3]陈昌来.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J].小学数学设计,2009,(2).

猜你喜欢

有效性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