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亟待加强

2016-05-30史永清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青少年教育传统文化

史永清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民族传统美德的结晶,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成果。加强对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关键词:传统文化;青少年教育;尊老爱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5B-0015-02

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在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外来文化强势来袭,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大肆抹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要灭其国家,必先断其历史,要断其历史,必先断其文化。苏联解体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个民族的存亡决定于她文化的兴亡。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是明日中华的中坚力量,是国家未来的命脉,也是民族的希望。对青少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亟待加强。

加强对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概括起来有:

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周易》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积极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的、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这种积极的创造精神,对我们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一代来讲,是必不可少的。

二、海纳百川无私奉献精神

《周易》有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特别值得独生子女学习。现在的独生子女多受父母、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溺爱,从小养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性格。用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教育独生子女,是时代的要求,是非常必要的。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凝聚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下,亿万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中国梦”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广大青少年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就能凝聚起无穷的正能量。

三、尊老爱幼的道德规范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形成尊老爱幼的风气,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当下的年轻一代,从小受父母的宠爱,只知道被爱,不知道爱人,不懂得孝敬父母长辈,这是极其不良的社会风气。子曰:“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一个家庭要光耀门庭,要从孝敬长辈开始,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也要具有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气,教育我们的青少年一代,要从小树立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

加强对青少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邓小平说过,改革开放的最大失败就是教育的失败。纵观当下的中国,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是教育、医疗、就业。但归根到底还是教育的问题最重要。 教育是立国之本,也是民族振兴之本。教育兴则国兴,教育衰则国亡。目前中国的教育多数仍然是借“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素质教育”叫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我们看到好多所谓的名校,宣传的都是考上了几个几个“一本”,上了多少“名校”,却从来没有看到一所学校宣传自己培养出了多少个孔繁森、焦裕禄、雷锋。所以说,加强对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祖国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计划、纳入课时,做到有教材、有师资、有教案、有考核。努力在校园内营造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风气。要精选一批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倡导在学前生中“讲美德故事”,在小学生中“讲行为规范”,在中学生中“讲优秀伦理”,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教育体系中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要进一步整合学校的师资资源,通过培养训练,形成一支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教材,熟悉教学方法,有独立教学能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品德、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有机结合,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机结合,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独特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融合进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通过组织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等方式研究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察右中旗各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书活动:有“中华魂”系列读书竞赛活动,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善、美”伴我行活动,有“道德长跑周记”、有警句、格言摘抄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受到启示,用传统文化的“清新剂”净化了校园人文环境,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近年来,全旗各学校学生违法率为零、违纪率明显下降。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们“懂事了”“长大了”“知书达理了”。

不仅如此,我们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入社区、引入家庭,通过召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仅2015年全旗开展家长活动70多次,培训家长达2700多人次。通过对家长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达到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四、爱国

古今中外关于爱国不乏其例。公元前278年,当秦将白起攻破郢都时,屈原悲愤难抑,自投汨罗江,以身殉国;岳飞在国家危难时,担当起报国的千钧重任;爱国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为了国家和民族献身抗日事业,为国家流尽最后一滴血;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学有成就,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五、敬业

诸葛亮勤于王事,六出祁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说明成功在于敬业。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著名的钉子精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其短暂的一生工作平凡,事业伟大,为世人敬仰。

六、诚信

儒家非常推崇“诚”。《孟子》“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荀子》“善心莫善于诚”。《说文解字》诚:“从言,成声。诚,信也。”思考符合事实即为诚。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来以诚信著称,著名的曾子杀彘教子的故事,就是对人们讲用诚信教育孩子的故事。同样,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就有可能惹来杀身之祸,有这样一个故事: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至。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账。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鱼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10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说,诚立身,人无信而不立。

七、友善

中华民族素以勤劳善良著称,友善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君子莫大于与人为善。”有人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品质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明朝时,山东济阳有个叫董笃行的人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里母亲的来信。信中说家里正在盖房子,因为一堵墙和邻居起了冲突,想借他的权力解决这件事。董笃行看完立刻回了信。信上说:“彼此相让才能结成好邻居,我们就让两尺给邻居又能怎么样呢?”董母读了以后,觉得儿子说得很对,就在盖房子的时候主动让出了几尺。邻居见董家这样做很感动,于是也效仿董家的做法。两家的房子盖成后,中间空出了一条胡同,这就是著名的“仁义胡同”。董笃行与邻友善传为千古佳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同样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印痕。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曾说过:“凡是现在需要提倡的好品德,都可以从我们古代的资料中原原本本地找出来,不要‘包装。”可以说,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滋养中华民族丰富的营养品,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支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就有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大打折扣。可见,要培育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青少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加强。

此文系“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度少先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获奖作品。

参考文献:

[1]高亨.周易大传今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陈渔,郑义.孟子[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3]林宏星.荀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青少年教育传统文化
处理青少年逆反心理问题的思考
《少年朱熹》动画影片制作的探索和实践
让孩子善于习得乐观
简述关工委组织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