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图书资料管理社会化的思考

2016-05-30陈伦

卷宗 2016年4期
关键词:图书资料图书馆

陈伦

摘 要:随着物质文化的不断进步,图书资料管理社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图书资料管理的社会化可以使图书馆为各行业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而社会各行业的发展又会反过来对图书资料进行完善,对图书馆建设以及图书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鉴于此,本文探究了图书资料管理社会化的意义,实现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图书资料;图书馆;管理社会化

以往的图书馆都是采用封闭式的管理,图书资料,文献,图书资料的管理及服务都是由其工作人员自主完成,内部管理安排由领导做主,这种管理方式并不利于图书馆的长期发展。如今,图书资料管理的社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图书馆必须改变以往的管理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将图书资料、设备资金、人员安排等与社会联系起来,高效的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图书馆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1 图书资料管理社会化的意义

1.缓解资费紧张

图书馆是不以盈利为目的,提供无偿服务的机构,且图书馆面对的是全体社会成员,服务对象比较多,对图书的需求量也大,因而各种设备的维修,图书资料的采购,设施的维护,日常开支等需要的资金也非常多。因此,要缓解资金压力,就需要通过社会化管理的方式,进行招标,与社会上的公司联合,使其为图书馆提供设备、设施、图书资料等,这样图书馆就可以节省在基础设施上的花费,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图书资料的质量管理上,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2.提高服务质量

如今,图书馆不断增强图书资料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努力提供给读者全面优质的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如很多图书馆在节日期间搞优惠服务活动,或是积极增加服务的种类,或是采购一些学生急需的文件资料,模拟考试试题,英语听力资料以及计算机二级证试题资料等。通过社会化管理,图书馆可以了解不同用户的资料需求和信息获取方式需求,从而采用各异的信息提供方式,满足大众对图书资料服务的需求。

3.发展核心业务

图书馆的管理社会化后,图书馆领导不再参与图书馆的具体工作,如设备维修和人事安排等工作,仅仅是进行宏观的管理。文印室,多媒体试听室等社会化后,开始由社会企业管理,它们依照图书馆的规章制度,自行经营自负盈亏,只需每年向图书馆交纳一定的费用即可。图书馆后勤管理社会化后,后勤部由物业公司管理。如此,能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将更多的精力花费在图书资料的核心管理上,提高其服务水平。

2 图书馆实施图书资料管理社会化的紧迫性

1.规模扩大,政府提供力有限

如今,各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数量、规模都在不断扩大,这对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而言,政府尚可承担费用,但对于一些经济发展不佳的地区而言,当地政府不可能每年都将大量经费投入到图书馆建设上,因此有些图书馆的采购经费很少,这就导致图书的内容不全,管理不专业,读者、受众范围也受限。图书馆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政府有限的提供力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

2.运行效率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属于事业单位序列的基层图书馆大多采用固化的管理模式,工作流程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政府在负责管理的同时还要负责执行,这就导致图书馆的业务效率低,再加上基层部分图书馆的藏书量有限,难以开展后续的服务工作,无法延伸讲座等服务,造成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水平低。

3.信息化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事业发展的冲击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读者拥有了便捷的查阅方式和快捷的阅读方式,随着阅读渠道的多样化,降低了人们进入图书馆看书的频率,这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是人才资源,图书馆事业编制的人数限制,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其次,部分基层图书馆的专业人才很少,高级职称又相当紧张,这就导致图书馆对于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减小,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3 图书资料管理社会化的实现路径探讨

1.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充足的资金是图书馆发展的保障,而对于图书馆来说,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其持续性、稳定性、保障性的特点能够充分保证图书馆的资金到位。

政府提供的资金必须采用分块使用的方式,要规范资金的使用流程,明确不同功能下资金的使用情况,以保证既能节省资金,又能充分提高管理的效率。

首先,在服务管理经费上,主要包括人员工资、图书馆管理费用、后勤费用等,政府提供的这部分资金由政府监督使用,委托专业部门开展物业、保洁等各项工作,保证资金运用到位。若通过了年底绩效考核,那么这部分资金中剩余的部分就成为图书馆的利润。其次,在资源采购经费上,政府应依据图书馆的规模大小、服务水平、读者数量等确定资金数额,主要采购图书资料、数据库、基本办公物资等资源,其中,大部分资金使用都要通过政府采购来完成。

2.引导多渠道设立书屋

一个城市的拥有一座图书馆,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政府利用掌握的资源,多渠道引导建立面对不同人群的书屋,在农村设立农家书屋,在社区设立社区书屋,在单位设立职工书屋,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地方,鼓励这类书屋对外开放,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图书资料管理社会化的有益尝试。

3.引入社会机构负责管理运营

图书资料社会化管理机制的核心是政府出资雇用专业的社会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由这些专业的社会管理机构和服务能进行全方位的工作。

首先,在人员招聘方面,近些年来,国家逐渐缩短了人事编制制度,对图书馆来说,招聘员工的成本开始增大。在这样的压力下,图书馆应在人事编制方面采用社会化管理渠道,由专业机构按照企业的流程进行招聘,避免占用编制制度。其次,在相关读者服务方面,图书馆应按照企业的营销模式来对图书资料、图书质量及配套服务进行宣传,并提供以数字化资源为特色的服务模式。再次,在图书馆功能划分方面,要借鉴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布局理念,摒弃以往的图书馆“藏、借、阅”的固定布局模式,打造如家一般的图书馆。

4.由第三方机构评估服务质量

衡量图书馆社会化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是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服务质量评估。目前,比较成熟的评估标准就是《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细则》和《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要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就要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参照评估标准,形成地方性的评估标准细则,评估业务可以包括阅览室的配置完善程度,人员组成合理度,藏书量,馆舍的布局合理度,地方数据库数量与质量图书标引注录误差率等。同时,把这些标准作为业绩考核的标准,通过考核提升职工的效率,满足读者的需求,促进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

4 结语

图书馆作为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情报机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逐渐社会化,图书馆走向社会,既可以服务于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又能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促进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当然,在实践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在服务、管理等方面也还要进一步完善,这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充分实现图书馆在新时代中的持续发展,实现图书馆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姚晓红.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的相关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4(03)

[2]葛艳,于春莉,徐大勇,程娟.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06)

[3]叶莎莎,朱小梅.国外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服务模式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06)

[4]屠淑敏.试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主题图书馆建设——基于杭州主题图书馆建设实践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书资料图书馆
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加强图书资料管理探析
浅谈数据库对高校图书资料管理的应用
关于图书资料管理创新的分析与研究
近代杜定友图书资料管理思想的思考
促进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分析
图书馆
图书资料管理现代化途径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