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制造业产业升级与政府政策的研究

2016-05-30赵鲁月

科技与企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政府政策汽车制造业产业升级

【摘要】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因为技术落后与品质不足长期处于世界汽车制造业的末端,实现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不仅需要国内制造业的研发进步,也需要政府提供合适的政策引导。文章通过建立政府政策干预下的汽车制造业双寡头垄断博弈模型,得出实现中国汽车制造业产业升级政府所需要制定的政策激励。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产业升级;政府政策;双寡头垄断博弈模型

从19世纪第一辆汽车诞生于德国以来,世界汽车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至今形成欧洲、美国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由于汽车诞生于欧洲,因此欧洲的汽车制造业占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同时受欧洲文化的影响,追求工艺的精湛与细节的完美令欧洲车系闻名于世。美国本土幅员辽阔,受本国文化中快速消费的影响,美国对汽车的需求始终居高不下促成了一批汽车制造业的崛起。日本地形狭窄,国内对汽车的需求不足,因此积极执行出口策略。日本以市场为导向,搜寻消费者需求,反馈研发部门,根据不同的市场研制不同的车型,颇受消费者追捧。

一、我国汽车制造业问题

我国的汽车制造业起步晚,长时期内进步缓慢。当前我国汽车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基础差,生产技术的落后导致零部件的生产稳定性差。无论是高端零件还是低端零件都很难满足国际市场的质量要求。高端零件的生产,以发动机的燃油系统为例,我国虽然实现了国际通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研究开发,但仍然不能实现量产。低端零件的生产,如前制动器检验标识的工艺不规范,导致存在制动液泄露的隐患,极端情况下将会影响车辆的制动效果。

第二,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方式现在仍然以模仿为主,是为数不多的自主品牌如长城汽车和奇瑞也不能够独立自主研发出新的车型。长城汽车模仿菲亚特开发精灵轿车一度引起知识产权的纷争。

第三,我国汽车制造商的企业文化理念不足以支撑行业长久经营下去。对每一个生产环节精益求精的“2mm”工程以及“六西格玛原则”在国外汽车制造业的普遍应用充分地体现了高精度、精益制造的理念。由于工艺不精我国每年国产车在召回总数中占据半壁江山的情况凸显了我国汽车制造业的不足。

因此,目前我国的汽车制造业面临的是零件制造生产量多、质量不精,产品设计仿造多、创新少的困局。要打破现在的僵局,实现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就需要重新布局产业链,实现汽车制造环节的整合。

二、汽车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方式

我国汽车制造业改变当前产业现状,实现产业升级需要从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全称整合生产开发和ISC(Integrated Supply Chain)全称整合供应链着手。

整合生产开发,即通过投入研发技术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汽车制造业中通过自主开发关键的、目前被国外汽车制造商垄断的核心生产技术和工艺实现我国自主生产高端零件。整合供应链就要充分调动汽车制造生产的各个环节,整体上控制供应链,由汽车制造商分析判断生产制造环节,将成本高的生产外包出去,从事掌握核心技术的生产应用,优化附加值,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达到利润的最大化和产业的升级。

三、政府与汽车制造商在产业升级中的博弈

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涉及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生产与研发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对于以营利为目的国内汽车制造商来说,放弃研发能够减少资金投入的风险。而政府以达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为目标,需要制定相关政策选择引导汽车制造商选择生产与研发。汽车制造商也会根据政府和竞争者做出决策。因此,能够构造政府与汽车制造商的博弈。国内具有生产与研发的资金与能力的自主品牌并不多,为简化模型,构建政府和双寡头垄断汽车制造商的博弈模型。政府以G表示,双寡头垄断汽车制造商分别以A和B表示。双寡头汽车制造商处于竞争关系。

1、假设条件

(1)两家汽车制造商A和B选择生产与研发的成本均为C,政府支持生产与开发的成本为CG。

(2)两家汽车制造商A和B同时选择生产与研发为各自带来的收益均为R1,为政府带来的收益为RG1;一家汽车制造商进行生产研发,另外一家汽车制造商不进行生产研发各自的收益分别为R2和R3,为政府带来的收益为RG2;两家汽车制造商均不进行生产与研发,各自的收益为R0,政府最初的收益为R。

(3)两家汽车制造商选择生产与研发的概率均为α。

2、博弈的均衡分析

根据假设可以得出博弈的收益矩阵如表1所示:

表1 政府、汽车制造商的收益矩阵

对于汽车制造商A来说,选择生产与研发时,期望收益为:

U1=α(R1-C)+(1-α)(R2-C)

选择不生产与研发时,期望收益为:

U2=αR3+(1-α)R0

当A选择生产与研发无差异的时候,即:

U1=U2,解得:

α=(R0-R2+C)/(R0+R1-R2-R3)

如果α的值大于(R0-R2+C)/(R0+R1-R2-R3),那么A选择生产与研发得到更高的收益;如果α的值小于(R0-R2+C)/(R0+R1-R2-R3),那么A选择不生产与研发得到更高的收益。

由于建立的双寡头垄断博弈模型,根据假设,B的选择与A相同。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政府为了激励汽车制造商采取生产与研发的决策,就要降低(R0-R2+C)/(R0+R1-R2-R3)的值。(R0- R2+C)/(R0+R1-R2-R3)的值越低,α大于(R0-R2+C)/(R0+R1-R2-R3)的可能性越高,汽车制造企业会采取生产与研发的决策。(R0-R2+C)/(R0+R1-R2-R3)与企业进行生产与研发的投入和收益相关。(R0-R2+C)/(R0+R1-R2-R3)的值越低,需要投入的成本越低,双方共同采取生产与研发得到的收益越多。

四、政府的策略

从博弈均衡来看,汽车制造企业选择生产与研发的概率,双方均选择生产与研发的收益与投入生产与研发的成本对于汽车制造企业生产与研发的选择非常重要。汽车制造企业选择生产与研发的概率越高,共同选择生产与研发的收益越高,一方选择生产与研发、另一方选择不生产与研发带来的收益之和越少,生产与研发的成本越低,有利于汽车制造企业做出生产与研发的决策。因此,政府促进汽车制造业的生产与研发需要从两方面着手:建立个人理性约束和激励机制:

第一,鼓励汽车制造企业进行生产与研发,通过媒体等形式在社会中形成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进行生产与研发的舆论氛围,提高企业生产与研发的主动性。让汽车制造企业有积极性地在政府的鼓励下进行生产与研发。同时,通过公开宣扬政府的鼓励政策,减轻、打消企业因大量投入生产与研发人力、物力资源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为汽车制造企业提供信心。

第二,对于有意向进行投入生产与研发的汽车制造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优惠政策,减少企业生产与研发负担的成本,推动生产与研发进程。通过对汽车制造业的生产与研发成果进行奖励,提高汽车制造企业研发收益。同时,由于同业竞争者之间对于各自生产决策经常持保密态度,需要在汽车制造业增加信息透明度,实现汽车制造市场的信息对称。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引导国内汽车制造企业之间交流互补研发的成果。政府通过建立信息对称打消汽车制造企业投入生产与研发带来的收益的顾虑。

五、结论

面对我国当前汽车制造业零部件品质差、产品研发欠缺的问题,对汽车制造业进行整合生产开发和整合供应链都离不开技术的生产与研发。依靠汽车制造业的力量,政府对生产与研发的推动与引导,促进实现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本文通过建立政府与汽车制造业的双寡头垄断模型,得出了政府为促进汽车制造业生产与研发的政策:政府建立个人理性约束与激励机制,实现生产的信息对称。

参考文献

[1]向鹏程,任宏.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工程项目主体行为三方博弈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0(9)

[2]齐斌.物流业的产业融合和组织创新[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3]徐剑,刘宗秋.物流产业融合、制造业产业链升级及政府策略[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2(4)

[4]梁军.全球价值链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7(4)

作者简介

赵鲁月:(1993—),女,汉,籍贯:山东,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流通经济。

猜你喜欢

政府政策汽车制造业产业升级
当前汽车制造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与对策探讨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及策略分析
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以丽水市为例:讨论政府政策对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影响
JPMH指标在汽车制造业劳动效率管理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