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心中的世界与课堂真实的学习

2016-05-30何清忠

师道 2016年1期
关键词:近义词荷塘文字

何清忠

学校里一个很有观察力的老师曾经跟我说过:“每三年一届的学生,在精神气质和行为做事上都会有很大的差异。”他说的是对的,因此每迎来新一批的学生,我总是很仔细地去捕捉这幽微但又很重要的差异,把握得准确与否,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效果的实现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一届的学生很有民主意识,老师的做法稍微不合他们的意,马上就会过来跟你抗议,你一方面看见这个国家新的基石正在逐渐形成,但有时也会为他们过于彰扬的个性所附着的浮躁和自以为是所困扰。

已经上课两三分钟了,那个学生还在跟同桌讲话,有时还轻声笑出来。平常跟老师提意见最多的也是他,有的讲得也不无道理,比如体育老师因为几个同学做操迟到就责罚整个班级这是不对的之类。但是他的民主思想不是一种深刻的训练,而是一种由概念衍生出来的肤浅理解以及出自本性的一种粗率要求,所以现在他早忘记了他所秉持的主张。开学到现在已经很多次,提醒完根本坚持不了两节课。这堂课本来就是让学生不断阅读文本,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而且我也觉得是时候给他个教育了,我停下课,说:“王XX有很多话要讲,同学们自己把这篇文章有感情地读几遍,这节课让他说吧。”然后我就走到走廊去看天上的云去了。这已经是为他停下的第二次课了。课后那同学来找我道歉,我问他期中考考了几分,150考85,我问他用心在读书了吗,他说没有。我说你回去,等你想认真读了再来找我。

这其实是非常粗暴的教育方法,但是我在两次要停下课的时候都做了非常严谨的思考。首先是课堂内容自学和上课的效果相差不大,二是下一堂课要如何对这堂课的做法做出弥补修正,这两点是基于对其他同学的教学公平而必需的策略,三是对这个学生今后教育必须有后续的整个方案。以激烈的否定方式来使这个同学反思自己的散漫和放纵,对这一点我是有自信的,因为他和我在精神气质上有着某种同质的亲近感,这保证了他对我不产生排斥心理。培育他的民主个性并使之健康发展,去除他身上伪民主意识所带来的莽撞和无序感,这两次的停课仅仅是一个开始。教育的复杂艰难正在于此,你在做出一个教育行为的时候,必须综合全面地分析种种因素,看见另一个世界,根据教育当下的现实场境选择合适的手段,并准备好后续方案。我其实并不确然相信我的这两次停课是正确的,但我相信有了“看见另一个遥远的世界”的基本理念,因应条件的变化而做出合理调整,真正的学习就会在课堂内外慢慢发生。

我一直记得克尔凯郭尔在《勾引者日记》里说过的话:“在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的背后,在很遥远的背景里有另一个世界。”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谋求的正是遥远的背景里的那另一个世界。我希望这个孩子要能保留住他的天性里那种质朴有力的东西,希望他能领会语文的优美,我希望他能学会尊重别人,我希望他能看到自己当下的世界的面貌,我还希望他能遵循自己的生命道路到达他可能到达的另一个更自觉更完美更富于精神价值的世界。现在问题来了,我的两次停课显然会在他的心里造成对权力的恐惧,他来道歉显然是迫于同学的压力。我正是借助了群众的力量迫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放纵,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暴力,它所造成的恐惧本质上说是一种恶,它导向的“另一个世界”建基于恐惧之上,那么,这个世界显然是坏的世界,与教育的本来目标是相违背,因此,我是在让他学习恐惧。如何让他真正地学习到自律的精神而不损耗其独立态度,这就需要老师有极高的智慧来处理,这是技巧上的问题,而最重要的是在做出任何一个教育行为的时候,老师首先心里有另外的一个趋于完美的世界。

同样的道理,在语文的教学中,老师的心里是不是有一个遥远的世界是真正的学习能否在课堂实现的基础。很多老师在上课时总是只着眼于教学内容是否完成,把教学当成了任务,至于这一堂课与学生一生的成长的关系并未深入去思考,甚至根本未意识到。我举个例子,老师在教授近义词时,单纯从近义词的定义出发教学,“美好”的近义词是“美妙”、“美丽”,它们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至于为什么要教授近义词则根本没有深入地去思考。我在百度搜索“为什么教近义词”,居然这个问题根本没有人提出过,更不要说有人回答了。教授近义词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某两个词语或几个词语其意义相同或相近,更根本的是要明白其意义的差别,并由此导向不同的使用语境。不同的语境意味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思想态度和情感世界,意味着不同的美学氛围,而对其隐秘而迥异的差别的体会使人的感官变得敏锐,使人审美品味变得更丰富,使人的思想境界得以拓展,它关涉的是一个人的感觉宽度和思维深度。“好”是圆融温暖的,“妙”充满了惊奇,“丽”则闪耀着亮丽的色彩,了解词语的本性及其丰富的向度,某种意义上使生活变得更细腻丰富,同时也使个体的生命更有内涵。这就是教授近义词时老师心里应该有的那“另一个世界”。

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很多老师喜欢从政治背景的角度入手,讲析1927年“四·一二”政变蒋介石背叛革命,作者如何寻找不到出路,因此荷塘的月色如何与心境交杂在一起,时而迷蒙时而明丽,时而旖旎时而凄茫,这篇文章是如何融情入境如何情景交融的等等。从文章学的角度进行剖析,这里的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那里的情是用什么景来表达的,其实这都只是概念化的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的阅读里去感受荷塘的氤氲,眼前能完全再现荷塘的景色和氛围,才能说文字所建立的世界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当然,我认为这只是阅读这些文字的第一个层次。更进一层的是要去领会作者是如何在文字的经营里展现出这样的美景和心境的。其实,如果摘除了文章的其他段落,只留下写荷塘的三段文字,这篇文章依然还会是一个名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朱自清在文字艺术运用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将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变成了诗歌,就像莫奈将庭院里的一个荷池变成了艺术史上的名作。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将这几段文字当作一幅画来讲析,分析它让人入迷的原因。“曲曲折折”一句正像是园林里的曲折小路,把我们导向荷塘的中心,“弥望”是视野的横向开放,这一纵一横就塑造了整个画面的深广度和开阔格局。“田田”使画面有了层次,但整个画面还是平面的,而“叶子出水很高”一句则使整个画面一下子变得立体了,叶子“像亭亭的舞女裙”是静态的比喻,但其中暗含摇曳的风姿,画面就生动起来了。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像欣赏一幅画作一样去品味文字如何运用自己的手法和规则去建造一个天堂,这正是我所说的要去看见“另一个遥远的世界”。所谓真实的学习,在我看来就是要能把握教材的真正本质通过最合适的手段去理解,并且为他们以后成就一个内在的真善美的世界埋下种子。

教巴金的《小狗包弟》,我给学生讲了文革对人的迫害的一些实际的例子,它非常冷冽残酷,学生听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我给学生讲余杰和余秋雨关于在文革中所做的恶需要不需要忏悔的论争,探讨在一个错误的时代里个人参与了恶行那么个体是否有罪的问题,我给他们讲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南非大主教图图倡议成立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摘录他的《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中的文字读给学生听,我给他们讲中国自文革之后对文革的反思态度之匮乏的历史和现状。下课铃响的时候,我只有时间布置一个问题:“巴金是如何通过小狗包弟来表达他的恐惧的,他在文章里表达的对小狗包弟的忏悔有何意义?”应该说,原来要讲析这篇文章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意图的任务并没有完成,但我想这节课会在学生心里种下对一段残酷的历史的第一颗反思的种子,而关于宽恕的理念也将开始萌芽。这就是这堂课它所遥遥响应的那“另一个遥远的世界”。

有时会按学校的安排给学生一节课自己阅读。学生静静沉入文字氤氲,我静静地观察他们的脸庞,希望能从中读到某种命运。我喜欢看女生的面孔,处于安静之中的这些脸庞,大部分显得端庄洁净,有一种清刚明亮的纯朴,似乎可以天长地久。各张脸的眉眼嘴角的搭配略微差异,微妙地暗示各个人的性格特质。我喜欢看男生的面孔,各张脸性格分明,我可以看见他们以后的立身行事。看着这四十多张面孔,我想象他们的命运,但我一无所知,各种各样的机遇、缘分、变故不断地加入他们的命运,并使之改道。有些猜测令我感到欣悦,但有些令我感到悲伤。我端详着这些变幻莫测的命运,竟然觉得心痛起来。无可争议的是,终有一日,这些洁净生动的面庞上将落满生活的灰尘,终有一日他们也将和我一样高悬起理想,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像一条鲶鱼一样穿行于泥淖,寻找一口呼吸的空气。世上最悲伤的事不是生离死别,不是遭逢厄运,而是泯然众矣,脸上再无光辉。真正的课堂连结着课外和人生,真正的学习正是要面对学生当下知识结构和人性缺陷,面对未来的现世化的生活可能对人造成的败坏,尽可去创造一种生命发展的可能。

不管是语文教学还是整个的教育过程,它的迷人和梦想都不只在当下,它更着眼于另一个光亮的向度,一个由光和色协奏谱写的光华世界,它区别于混杂的、被种种下沉的物质羁绊的现世,它引人飞翔,闪耀着洁白的羽翼的光辉,它是“另一个遥远的世界”。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近义词荷塘文字
小荷塘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闹的荷塘
怎样辨析近义词
热爱与坚持
荷塘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找找近义词
荷塘三记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