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层小导管在浅埋段的应用

2016-05-30岳飞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隧道

摘 要:结合大连至旅顺中部通道工程隧道南线在桩号SK7+840-SK7+885处穿越现状冲沟,冲沟宽度约10m左右,隧道拱顶最小埋深仅为1m,岩石自稳能力差,局部存在偏压现象,为了保证结构安全,采取水泥土反压回填处理措施,并在开挖前采用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下面简要介绍双层小导管的工艺原理及施工工艺。

关键词:隧道;反压回填;双层小导管;注浆加固

一、工程简述

隧道南线在桩号SK7+840-SK7+885处穿越现状冲沟,冲沟宽度约10m左右,隧道拱顶最小埋深仅为1m,岩石自稳能力差,局部存在偏压现象,为了保证结构安全,准备采取超前小导管。但是常规小导管辅助工法在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埋深较浅、地下水位较高、地表沉降要求较高时,预加固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们采取水泥土反压回填处理措施,并在地表采用Φ89钢花管注浆加固,然后在洞身开挖前采用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有效保障了该段隧道在施工中的安全。

二、施工工序

(一)地表预加固方案

(1)隧道暗挖至SK7+840前,先对注浆加固段地表山体进行表面植被清理,坡面应设置成台阶形式,台阶长度大于10m,坡率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且不小于1:1。(2)施工水泥土反压回填,水泥掺量为15%(重量),水泥土采用机械拌均匀后逐层夯填密实,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3)地表采用Φ89钢花管注浆加固,钢花管(壁厚6.0mm),间距1m×1m,梅花型布置。(4)地表加固范围:隧道开挖轮廓线范围内的Φ89钢花管加固深度至开挖轮廓线外缘,拱顶范围内施工Φ89钢花管时应避免与双层小导管冲突;在隧道开挖轮廓线两侧,每侧各4排钢花管加固深度至边墙底2m,其他钢花管加固深度至中风化岩层不小于2m。(5)施工40cm厚C30砼封层。(6)施工穿越隧道拱顶部分的冲沟,施工范围为南线隧道线路两侧各20m。冲沟尺寸为2×0.5m,冲沟侧壁厚度为0.4m,坡率为1:0.5,底板厚度为0.5m。冲沟施工时结合地形将冲沟设置成台阶形式。

(二)双层小导管的应用

1.小导管的加工。双层小导管外层TSS管采用长度为4m、直径为42mm无缝钢管,用切割机将钢管前端割成三瓣花叶状,用铁锤将三瓣花叶状钢片向钢管轴心方向敲成尖锥形,用电焊机焊接尖锥部位,使其封闭良好。注浆管末端加焊直径为10 mm 钢筋制成管箍,在注浆管周体,垂直间隔 15 cm,钻设直径为8mm 的溢浆孔,利用台钻,采用直径为 10 mm 洗刀,沿直为4.5 mm 溢浆孔进行洗孔,洗孔深度为0.5~1 mm。这样在焊接钢管上就制作出了外大内小的台阶型钻孔。最后在薄铝板上冲出直径为10 mm 圆贴片,用胶粘剂将圆贴片粘贴在台阶型钻孔上。内层管加工方法与外层TSS管基本相同,管材采用长度为3m,直径为42mm无缝钢管,在注浆管周体沿垂直方向间隔15cm布置直径为6mm的溢浆孔。

2.注浆孔孔位布置。外层管长度为4m,根数47根,外插角度 30°~45°,地质条件较好时取下限,反之则取上限。同时保证 1.0m的水平投影搭接长度,每 3m 施作一次外层管,环向间距40cm。内层管长度为3m,根数47根,外插角度为 10°~12°,每榀(0.6m)施作,环向间距 40cm。

3.浆液配比试验及注浆参数的选择。注浆浆液要求胶凝时间为 30~180s。固结体强度应大于粉质粘土层无侧限抗压强度,即 24h不小于 0.2MPa,固结率应大于 97%。在压力地下水作用下,双液浆液具有较好的防水稀释性能,而且单水泥浆静置不沉淀、不离析或在胶凝时间内静置沉淀离析少,静置沉淀后上浮水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即倾析率小于 5%。浆液材料还应当满足经济要求,综合单价低。根据浆液性能指标要求,分别对 TGRM、 HSC、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改性水玻璃等几种浆液进行试配和比较。外层管采用TGRM 或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内层管采用改性水玻璃或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最终浆液配比为:(1)普通水泥浆水灰比 1:1,双液浆 1:1~1:0.6;(2)超细水泥浆水灰比 1:1.5~1:2.0,双液浆 1:1~1:0.8;(3)TGRM 浆液甲液与乙液体积比为 1:1,水玻璃稀释后玻美度为 30~35。

实际采用的注浆参数如表 1 所示。注浆顺序为先外层后内层,先下后上,采取内束型的顺序进行注浆。

4.双层小导管注浆施工。(1)注浆施工。双层小导管注浆采用 KBY-50/70 型注浆泵、LJ-300 型搅拌機、Dg25-Pg16 型高压胶管和“T”型混合器等注浆施工机具。(2)效果检验与评定。从注浆作业情况来看,在注浆过程中,注浆压力一般都能达到注浆终压,说明浆液的扩散充填能够满足扩散范围,具有一定的挤压密实效果,取样测试固结体单轴无侧限抗压强度为 0.39~1.39MPa,大于粉质粘土层无侧限抗压强度 0.2 MPa,地层的注浆质量达到预期目的。

三、结语

双层小导管操作简便、灵活,施工中不必投入过大的机具设备,对操作空间没有过高的要求,便于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组织快速施工。不仅在隧道掌子面前方形成一个承载壳,同时又起超前锚杆的作用。因此,该方法在城市浅埋、暗挖、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是提高其掌子面的自稳能力、降低地层渗水、控制地表下沉以保证施工安全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简介:岳飞,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隧道
上跨临近既有线隧道爆破振动响应分析
预见2019:隧道的微光
神奇的泥巴山隧道
活跃的隧道
大型诱导标在隧道夜间照明中的应用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浅析隧道群中毗邻隧道照明控制方案
带钢黑退火隧道式炉的设计
LED隧道照明节能改造探讨
U型曲线隧道照明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