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废弃矿坑复垦创新深度思考

2016-05-30三澍

科技与企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矿坑公墓矿山

三澍

说起昔日曾经养活了10亿人口数十年的矿山,令人无比感怀。抚今追昔,这些有着功天伟绩的矿山,风景这边独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它再也不能为人类提供资源效益了,它因废弃而失宠,又因废弃变成了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天之骄子,沦落到今天令人生畏这一步,皆因破坏性开采所致。从此,它被人们称为大地疤痕,被扣上了废弃的帽子。

我国有大小废弃矿山14万座之多,废弃矿山占地数百万公顷,对于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而言,惊人的土地损毁现状令人痛心疾首。被污染的废弃矿山土地,不能耕种,不宜人居,不适绿化,数百万公顷的土地失去了常态化功能利用。如何治理废弃矿山土地,任务艰巨,迫在眉睫。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从1988年起至今,多次下发文件、规定,要求对废弃矿山土地复垦。

一直以来,废弃矿山复垦,惯常办法是改变原矿山功能状态,这其中包括:利用矿山土地建设矿山遗址公园、种植蘑菇、仓储等等。经治理后的废弃矿山,门庭改换,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缓解或改善了废弃矿山的环境面貌。纵观我国废弃矿山治理案例,我们说,效果并不乐观。与人们预期的想法差距巨大,有学者叹:排世界前20名的矿山遗址公园中没有我们的名字。

实事求是讲,治理废弃矿山,我们的思路和创意不高,没有超过西方人。外国人在废弃矿山上建遗址公园,我们便也依葫芦画瓢,一口气建70多家,据说还在建。我国并不缺少园林景观,我们缺的是创新思路。要说矿山土地“废弃”,不如说我们思路“废弃”。治理废弃矿山土地,要全面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矿山现状深度思考,从中寻找自身需求,经济效益好,投资少,收益广泛的项目上马。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敷衍治理,弄点好土帖疤痕,面上种点花花草草,表面好看就行,实际却用处不大。很多遗址公园入不敷出,运营情况履步维艰,面对矿山遗址公园的运营现状,不争的事实在说明,我们治理废弃矿山选项有问题。长久以来,面对废弃矿山,着眼点和脑筋都用在了治“废”上,而没有用在创新上。要知道,废弃矿山,存在着前后两个阶段的功能与状态,原有功能状态只代表从前。事物的运动规律没有一成不变的,煤炭资源枯竭指的是煤炭一类物质而言,其他物质仍然存在,其他功能状态仍在。我们说的矿山废弃依据的是原有功能状态,而没有关注现实矿山的新功能状态。如果我们把矿山前后两个阶段分开考虑,便会发现,其实前后两个功能状态中均富含着各自的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所以,我们要换个思路看当下所谓的废弃矿坑,你便会发现,它不但不废,它竟然是风水绝佳宝地。

我们说废弃矿坑是风水绝佳宝地,是因为我们把废弃矿坑与公墓用地挂钩的基础上提出这一理念的,如果一链接,废弃矿坑不但不废,它变身为公墓项目后,其内含的多重价值不亚于前矿山单一的资源价值,而且社会价值意义重大。

本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快速发展关键期,经济高速发展,各方面社会矛盾也日益突显,土地问题,已经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仅就废弃的矿山而言,目前全国就有十四万座之多,这些大大小小废弃矿山占地数目万公顷,人们把这些土地称为工矿废弃地。

众所周知,我国土地面积与人均拥有土地量之间严重不成比例,在此基础上,由于历史矿业开采原因,导致大量土地被破坏浪费,既不适宜人居住,又是耕地和绿化的禁区,从常态化功能利用讲,这些土地绝大部分已经废弃了。

为了挽救废弃矿山土地,使其再生惠民,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复垦。复垦废弃矿山土地,已经成为了国家对土地管理的重要方针政策。

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土地复垦规定》,规定中,对土地复垦做了定义:“对在生产建设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了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同时,规定中明确指出土地复垦施行“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

2011年3月,国务院下发《土地复垦条例》,该条例再次明确了土地复垦的主体责任,重点加强监督落实措施,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

2012年3月,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发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在河北、陕西、内蒙古、辽宁、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山西十省开展试点,通过对历史遗留的废弃地复垦利用,并与新增建设用地挂钩,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布局。

2013年3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定》,这部我国首部出台的关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废弃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支持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利用试点,继续加大对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的资金支持”。同时把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作为地方政府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2014年5月,国土资源部下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规定中指出:“鼓励土地使用者和社会参与对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复垦。”再次从法律层面把矿业和土地利用联系起来,对存量地(工矿废弃地)的内涵挖潜和盘活利用。

从1988年开始,特别是2011年以来,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每年都有文件下发,这充分说明,我国矿山的土地使用及破坏程度现状是相当严重的。用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所言:“大量的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尚未及时得到复垦,出现了损毁土地旧账未还清,新账又增加的情况。”

人口老龄化问题看似与土地没有必然联系,其实他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我国是老龄化人口大国,截止201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3755万人,比列为10.1%,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1.8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7%,到2014年后,我国政府宣布,中国老年人口突破2亿,到2020年,这个数字还要上升。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翻倍增长。有人说:“银发经济”时代到了,并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消费将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这其中,殡葬消费为必须消费支出。

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与此同时带来的人口死亡数量也会相应增加,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恪守着入土为安的生命哲学,入土为安是绝大部分老人生前和生后尊崇的民需习惯,短时间内,这一风俗习惯是没有办法放弃的。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会始终存在。而且,这一矛盾不可避免的愈演愈烈,这并非耸人听闻。

我国每年逝者人数为1555万,到2050年,35年中,按现下人口数加算,逝者人口数超过4亿。这4亿人,绝大多数都会选择墓地殡葬。也就是说,按国家公墓管理相关规定,4亿老人殡葬土地需求量为200万亩,而现实我们的殡葬土地存量已经用尽。对此,未来35年内,国家尚需提供新增殡葬用地200万亩,殡葬用地共给压力巨大,实现这一需求,几乎就是不可能的,即使提倡移风易俗,但短期内完全改变国人入土为安的传统风俗,应该是也没有可能。所以,未来35年内,殡葬用地供需关系紧张矛盾将很难调和。

未来35年,我国殡葬消费总额将达20万亿(按每块墓地4万元人民币计),年市场规模可达到6000亿。减少殡葬需要土地200万亩,置换现下殡葬占地约30万亩,安置殡葬就业人员1000万。

废弃矿山建设公墓,只是废弃土地功能利用设想之一,如果我们开动脑筋,创新思维,所谓废弃土地利用的其它出路还有很多可探索和讨论的空间,我们试想,废弃土地并非废弃的新时代已经开始了。

当今,废弃矿山土地盘活利用,使其再创造出巨大经济价值,无疑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废弃矿山,未来会成为中国最大最有市场空间和最高附加值产业吗?从目前看,虽然还没有什么好办法,但从长远看,这一愿望一定会实现。我国废弃矿山占地数百万公顷,这些废弃地一旦重用,那它的意义将不仅仅局限于数百万公顷的土地,它将会把中国经济发展推动更上一层楼。

废弃矿山土地建设公墓,将大量原有公墓占地置换出用于耕种,给老人拓展投资获利机会,杜绝环境污染,整合中国殡葬业丛生乱象。依据它的外延与内涵的要求,从全国城市所需看,至少有百万亩工矿废弃地得到复垦并产生巨大经济价值。

欧美国家工业发展早于中国,类似废弃矿山危害较早经历,在如何抚平这些疤痕和病灶办法上,做过多种多样的尝试,把废弃矿山改建成可供旅游观赏的公园是基本治理手段。

法国巴黎的比特·绍蒙公园

加拿大维多利亚市的布查德花园

辰山植物园

摩尔多瓦首都的克里科瓦大酒窖

美国匹兹堡市的世界最大蘑菇墙植物场

北京房山区一家公司,利用一废弃煤矿巷道种植蘑菇

废弃矿区的身份转换有多个方向,从湿地公园、植物园、展览馆、博物馆、赛车场、高尔夫球场、文化创意园区、遗址旅游地等。

中国矿山公园项目,虽然其数量在逐年增加,但项目整体质量并不高,全球排行榜的20多个矿山遗产名录中,没有一个是中国的,我国的矿山遗址公园,现实情况是游客寥寥无几,自身缺乏吸引力,经营收入入不敷出,矿山公园创意不足,建设矿山公园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而资金回收期更长,虽然有部分矿山公园变身后有微利收益,也是收入小于支出,我们不能不说,很多矿山遗址公园项目,其实就是赔钱的。

利用废弃矿坑建设公墓项目,主要考虑了九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是废弃矿坑复垦。

其二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其三是风水学设计。

其四是环境污染。

其五是土地置换。

其六是投资收益。

其七是就业。

其八是旅游概念。

其九是政策风险。

废弃矿坑建公墓,这一大胆理念将会成为世界级的殡葬典范,该项目的诸多利益点和它的巨大经济价值是目前国内外矿山遗址项目均无法媲美的。

废弃矿坑建公墓具有如下特征:

(1)、示范性:

废弃矿坑建公墓,尚属国内外首创。

(2)、必须性:

废弃矿坑必须复垦,公墓建设迫切需要。

(3)、综合性:

项目内含宗教、孝文化、新风水概念、经济收入。

(4)、独特性:

最新权威的风水理念设计,独特理念才真的称其为是《易》学风水。

(5)、方便性:

火化场和殡葬一条龙服务均移于矿坑捏,大大方便了逝者亲人。

(6)、经济性:

项目投资少,获利大,可产生被置换出土地二次经济价值。

对于废弃矿坑分布情况调查,基本城市(或邻近城市)都有存在,只是,鉴于各地废弃矿山土地现状有异,我们在本章中只列举辽宁省抚顺市西露天矿和重庆市铜锣山矿山废弃地两地做简明区位分析。

首先,我们以抚顺市西露天矿废弃矿坑为例:

抚顺市拥有人口220万,抚顺西露天矿是亚洲最大露天煤矿,西露天矿曾有十里煤海之誉,废弃矿坑面积足有数万亩之多,按国家公墓建设要求:每亩土地可建墓葬330块,平均每块占地2平米,那么,万亩废弃地可建墓葬数百万块,若将抚顺市现在公墓移居于此,火化场和一条龙殡葬服务皆移于此集中管理运营,那将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功绩。我们知道,抚顺周边的沈阳市,系拥有数百万人口的省会城市,两市人口相加近千万人口,若能充分协调沈阳、抚顺两市共用西露天矿一处公墓,仅两市置换出的公墓土地及火葬场用地,将会拥有不可想象的价值前景。

有资料显示:到2020年,全国死亡人数每年将高达1555万人,虽然我们未对两市年死亡人数做过统计,但估算看来,到2020年,死亡人数应该不会下。况且,西露天矿过去是采煤矿区,因煤炭运输需要所建的公路铁路运输线路及排水设施,均可得到很好利用。

我们再以重庆铜锣山 废弃矿坑为例:

重庆铜锣山废弃矿坑,由39个大小矿坑群组成,占地面积4000余亩,该废弃矿坑被重庆市政府规划拟建矿山遗址公园,在规划分项目中,官方给出的地质馆一个项目便需投资上亿元人民币,整个遗址公园总投资情况不详,但根据其它遗址公园项目参考来看,重庆铜锣山项目投资不会低于数十亿,官方消息称,预计建设期要十年。

重庆人口过千万,若把铜锣山废弃矿坑建设成公墓项目,其项目可行性利润空间将是遗址公园项目没法可比的。

对此,我们说,仅就目前复垦废弃矿坑其它项目而言,废弃矿坑建公墓,国家和个人均可互惠互利,并项目有可持续发展空间。从目前公墓案例来看,利用废弃矿坑建公墓,属无案例项目,该项目设想为首创。

在整个殡葬产业中,政策始终是痛点,我们在收集此方面信息时得知,政策痛点的最大因素是土地因素,因为土地资源有限及城市建设原因,国家牢牢控制着审批权和审批数量,而且,近年来有进一步收紧审批的趋势。

以南京为例:20年没有审批过一个墓地项目。

杭州至2020年前也不会再批。

审批公墓项目,是殡葬行业无法突破的瓶颈。对此,一些大的经营公司被逼投入大批资金收购原有墓地经营权,我们知道,公墓市场,本身就存在着供需关系严重不对等情况,由于供给量稀缺,一些人便做起了囤积生意,加上大公司高价收购,公墓价格自然被拉升,最终,为商家买单的便落地了逝者身上。所以,我们可见公墓价格在不断地节节飙升。死不起,成了这个行业的口头禅,出现这种问题,直接原因就是土地供给量,在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而土地供给量却在收缩,这也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

未来20年,国家还要提供出多少土地来满足人们入土为安的需求,这是殡葬市场面临的无法回避的问题。完全无视风俗习惯并不是办法,但为了满足需要继续提供土地资源,未来所提供的土地将需200万亩,这对一个人均拥有土地很少的国家来说,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

前面说过,因为土地资源供给短缺及城市建设等原因,公墓项目审批是一大难题,目前,全国已有公墓为1506处,现在公墓的使用期限与其土地性质和使用年限有关,一般为50年或70年,仅从公墓占地情况看,以上海为例:上海合法经营公墓为44家,占国有土地7500亩,有数据称,上海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2万人,截止目前,上海可使用墓地土地资源仅剩2000亩,如果逝者都选择1平米墓地,将无法满足土地需求。

由于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供不应求是当前我国公墓市场的现状,现有公墓土地已出现告急状态。那么,未来市场又如何解决?

201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3755万人,比例为总人口的10.1%,人口迅速老龄化,导致整个社会的养老成本和税收增加,老龄化社会不可避免地来了,有学者称“银发经济”市场随之而来,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消费将会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老年消费,公墓消费是不可避免的预算内开支,人都说中国老年人有钱,其实,中国老年人不仅是有钱,生前安排身后之事也是中国老年人遵守的民俗习惯。

从全国公墓市场看,占用的国有土地,应该有数十万亩之多(包小产权墓地),而这些公墓所占土地使用期限长一点的也就70年,有些城市的公墓占地处于城市扩容发展的“前沿”区域,提前综合考虑土地置换问题已成必然。

综上所述,废弃矿坑建公墓,在政策允许情况下,于国家、个人都是有百利无一害的,如果能在抚顺西露天矿和重庆铜锣山建设成样板,并在全国复制,百万亩废弃矿山土地“疤痕”将会被抚平,这些大地“病肢”、“梗塞”、“偏瘫”、“斑秃”将不再是“摸不到,咬不动”、“令人生畏”的疾病土地。废弃矿山重生,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猜你喜欢

矿坑公墓矿山
神秘的恐龙公墓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新見《金山吴公墓銘》考釋
恐怖的大洋公墓
访小龙潭煤矿
矿坑
大宋摄夏州观察支使何公墓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