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虫态褐飞虱危害水稻植株

2016-05-30胡长喜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危害

摘 要:稻飞虱俗称蠓虫,在田间常与稻叶蝉混合发生,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在我国,危害水稻的飞虱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3种。近几年来全国稻飞虱危害时有发生,少数地区达到大发生程度,稻褐飞虱是亚洲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该虫具有虫体小、繁殖力强、危害烈、善迁飞、易变异等特点。水稻植株受稻飞虱危害的过程实质是一种生物胁迫,它会引发植株体内的活性氧清除系统主要酶活性的变化,研究表明褐飞虱危害会对水稻植株地上部分营养,保护酶及游离脯氨酸产生影响。

关键词:虫态褐飞虱;危害;水稻植株

为害特点:成、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刺吸汁液;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或感染菌核病。排泄物常遭致霉菌滋生,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严重的稻株干枯。严重时颗粒无收。

文章研究发现不同虫态褐飞虱的危害引起了水稻抗逆防御反应中保护酶活性发生了变化。不同虫态褐飞虱危害后水稻叶片中SOD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短翅型雌成虫、长翅型雌成虫、若虫、雄虫,POD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长翅型雌成虫、短翅型雌成虫、若虫、雄虫,CAT活性依次为雄虫、若虫、短翅型雌成虫、长翅型雌成虫,由此可以看出,POD活性升高时,SOD活性降低,应与POD能将SOD等产生的H2O2变成H2O有关。但是水稻植株受雄虫危害后的CAT含量最高,这与CAT本身的生理功能有关,因为CAT是植物植保素合成、是激活后期功能防御基因的重要因子。以上研究表明雄虫褐飞虱对水稻植株影响最小,与对照无差异,但水稻植株受褐飞虱雄虫危害时,虽然对水稻植株本身没有造成实质的伤害,但却刺激水稻植株本身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危害,导致CAT含量的升高。

脯氨酸是植物蛋白质的组成成分之一,并以游离态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遇到逆境胁迫时,游离脯氨酸便会累积,并且累积数与抗逆性有关。水稻植株的游离氨基酸是褐飞虱的重要营养物质,稻株叶鞘内主要游离脯氮酸的含量与品种的受害程度以及褐飞虱的取食、存活、产卵呈正相关。水稻植株游离脯氮酸显著增加和碳水化合物(蔗糖)下降有利于的褐飞虱的取食、繁殖。研究表明,不同虫态褐飞虱对水稻游离脯氨酸的影响是随胁迫的增加而增加的,短翅型雌成虫危害后水稻植株的游离脯氮酸含量升高幅度最大,显然,这种由短翅型雌成虫危害导致的水稻植株的游離脯氮酸含量升高对褐飞虱的繁殖是有利的。

褐飞虱为单食性害虫,只能在水稻上和普通野生稻上取食和繁殖后代,对水稻危害主要表现为直接刺吸危害,引起水稻产量的下降;以成、若虫群集于稻丛基部,刺吸茎叶组织汁液,消耗稻株养份;刺吸取食分泌的凝固性唾液形成“口针鞘”,阻碍稻株内水分和养分及光合产物的输导。N、P、K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本研究表明,不同虫态褐飞虱危害后对水稻植株P、K的影响表现一致,随危害程度越大,水稻植株中的P,K含量降低越多,这与许多研究一致。文章研究显示,若虫和长翅型雌成虫危害后全N含量增加,短翅型雌成虫和雄虫危害后其植株体内全N含量降低。褐飞虱短翅型雌成虫对水稻植株的危害最严重,其危害后水稻植株体内全N含量则最低,这说明短翅型雌成虫危害后水稻韧皮部已经受堵塞,并且刺吸使水稻植株失去营养物质,导致水稻受到严重伤害。但是,褐飞虱雄虫对水稻植株基本没影响,其危害后水稻植株体内全N含量却最低,这可能与植株受雄虫危害刺激后,植株体内各种防御物质快速产生导致的,因为N是植物体内许多物质合成必须的元素,如是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元素,也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主要成分,一些维生素和生物碱中也含有氮素。而若虫与短翅型雌成虫危害后水稻植株全N的含量不降反升,这与刘井兰等的研究不一致,这可能与本研究褐飞虱处理时间较短,水稻对其危害产生了补偿效应有关。不同虫态褐飞虱对水稻植株全N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充分利用农业增产措施和自然因子的控害作用,创造不利于害虫而有利于天敌繁殖和水稻增产的生态条件,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虫情,合理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实施连片种植,合理布局,防止褐飞虱迂回转移为害。科学管理肥水,做到排灌自如,防止田间长期积水,浅水勤灌,适时搁田;合理用肥,防止田间封行过早、稻苗徒长荫蔽,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降低湿度,创造促进水稻生长而不利于褐飞虱孳生的田间小气候,是控制褐飞虱为害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都健,丁锦华.褐飞虱的取食行为和取食生理研究综述[J].昆虫知识,1988(03):182-187.

[2] 刘井兰,于建飞,吴进才.褐飞虱侵害后不同水稻品种根及地上部氮、磷、钾含量的变化[J].昆虫学报,2007(10): 1034-1041.

[3] 陈建明,俞晓平,吕仲贤.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耐虫性反应及稻株营养成分的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03 (12):2246-2250.

[4] 刘井兰,吴进才.褐飞虱侵害对不同抗性水平水稻根部吸收氮、磷、钾的影响[J].昆虫学报,2010(04):411-419.

[5] 黄水金,黄荣华.我国褐飞虱的若干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1(04):43-50.

[6] 邹琦.植物生理实验指导[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7] 陈建勋,王晓峰.植物生理实验指导[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8] 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9] 王建华,刘鸿先,徐同.超氧物歧化酶(SOD)在植物逆境和衰老生理中的作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9(01):1-7.

作者简介:胡长喜,瓮安县永和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肥胖危害知多少
栗红蜘蛛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
药+酒 危害大
孕期便秘的危害及注意事项
热辐射的危害
网络的危害(三)
酗酒的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