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策扶持优化环境 规范管理提升质量

2016-05-30满义忠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提升质量提高素质

摘 要: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加强与各大超市、宾馆合作,开展网上营销,不断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优化环境;提升质量;提高素质

一、发展现状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依托农牧业产业基础、区域特征和资源优势,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开展特色种养殖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发展速度快

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07年的23家,发展到现在的400家。合作社通过兴办企业或经济实体,积极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实现了由服务型向产业型、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生产、劳动合作向生产要素合作的转变。

(二)覆盖产业广

全县现有专业合作社中,生产经营范围基本覆盖了全县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业务范围由起初的传统种植业扩展到特色种植、畜牧以及加工、运销、技术信息和农机作业服务等。

(三)发展模式多

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合作社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主要有“公司+合作社+基地”的龙头企业依托型、“合作社+农户”的农村能人创办型、“村委+合作社+农户”的村集体组织牵头型、“部门(单位)+合作社+农户”的政府牵头引办型、“合作社+合作社”的合作社抱团联合型等多种模式。

二、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政府引导,理顺发展体制

成立了县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局长任组长,农经站、推广中心、农机站、蔬菜站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湟中县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协调、指导和监管,及时发现新情况、研究新动态、解决新问题,促进我县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规范、健康发展。

(二)注重规范管理,提高运行质量

首先,加强培训,着力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素质。每年抽调专人成立专业技术辅导组,分期分批组织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骨干力量参加技术辅导培训,传授新品种种养殖技术、产品营销策略、企业经营管理、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举办各类培训班285期,培训成员达1.4万人次;组织合作社负责人赴省外培训180余人次。其次,针对我县优势产业区域分布和合作社运行情况,省委组织部远程办对全县15个乡镇涵盖种植、养殖等领域的4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调查摸底,确定湟中苏尔吉蔬菜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等43家作为首批远程教育正式挂牌单位,并按照相关标准配备远程教育终端设施。远程教育平台搭建实现了合作社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成为加快我县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助推器”。第三,强化引导,积极推进合作经济组织“四有”创建活动。采取逐步试点、组织推动和加强考核等办法,帮助和指导专业合作组织制订和完善组织章程及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理事会、监事会、财务管理和收益分配等制度,全县有285家合作社达到“四有”标准,占合作社总数的71%。

(三)注重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对专业合作社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奖励资金、绿色通道、用地用电、注册登记等方面全部落实了优惠政策,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县政府筹措1200万元建立了财政支农融资担保中心,重点支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到目前,已发放支农贷款2251万元。加大项目扶持,几年来,扶持部、省、市级示范社及规范社、家庭农牧场、种养大户166家,扶持资金达1927万元,逐步完善了办公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提高了自身经济实力。并将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基地建设、农产品营销、农牧业产业化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等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

(四)发展品牌战略,拓宽销售渠道

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注册农产品商标7个,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知明度。越来越多的专业合作社从简单的技术、信息服务向农资供应、统防统治服务延伸,由产前产中服务向产后的包装、储藏、加工、流通服务拓展,250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产加销一体化服务,在市、县、社区设立农产品直销点80个。

三、今后的发展思路

(一)加大扶持力度,增添发展动力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购置农产品储运设施、社员技术培训、农畜产品品牌申报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加快土地流转,形成规模优势

鼓励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集中,通过科学规划、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使农业形成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格局,促使更多的规模经营主体和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三)强化质量建设,提高产品档次

将生产标准化繁为简,转化为区域性、通俗化生产操作规程,促进广大农民优选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用药、标准化管理操作,提高标准化生产能力和水平。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定三个体系,在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种植区域,逐步推行“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的全程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档次,增强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同類型,有针对性地举办培训班,从国家政策、种养殖技术、市场信息、质量监测和产品营销等方面进行重点培训。利用“农信通”和县级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向专业合作社发布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指导开展特色农牧业生产。

作者简介:满义忠,青海省西宁市经营管理站。

猜你喜欢

提升质量提高素质
促进高中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探究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田径课余训练方法的思考
浅析提高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素质路径
全面提高素质 和谐发展个性
提升网店美工人才培养质量探析
关于如何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探讨
创新职业技能竞赛管理 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素质与激发兴趣:21世纪教育应双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