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汽车分时租赁模式下的车载系统

2016-05-30张亦驰邓嵘

科技与企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车联网

张亦驰 邓嵘

【摘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由于需求量远大于保有量,以分时租赁服务为代表的城市电动汽车租赁商业模式兴起,在车联网技术应用和快速普及等社会科技背景因素影响下,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出多元性的变化,对于智能车载系统也产生新的诉求。

【关键词】车联网;分时租赁;车载系统

一.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模式兴起

分时租赁模式最早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美国租车公司Zipcar提出,其主要理念便是汽车分享:提供便捷、自助、随借随还的汽车租赁服务。该理念不仅有效的调解了人们对于汽车需求量远大于保有量的矛盾,也提高了汽车的使用效率。2011年底法国巴黎市政府推行“Autolib”计划,以电动汽车运行分时租赁模式,在提倡环保的同时,也有效解决了电动车自身续航里程短、维护成本高、充时长等问题。2014年8月,我国首个电动车分时租赁服务“EVCARD”在上海启动试运营,经实践证明,电动车分时租赁模式是城区内短途、短距离行之有效的交通出行解决方式。据专家分析,电动汽车在分时租赁模式下,比之传统车长租和短租的模式,其单位交通工具的使用率提高了近三倍,且使用成本低近两成;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按需租用交通工具的方式很好的体现了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让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有了更多地接触和体验;对于政府而言,这是一种有效的城市公共交通解决方案之一。

二.我国车载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有关车载系统平台开发商及运营商的各不相同,就目前而言,针对汽车分时共享的车载系统尚未出现,总而观之目前国内车载系统整体市场的发展现状,也未形成一个标准规范,统有以下几个表现特征:

(1)致力智能信息系统的构建

近年来由“数据”之争而导致的互联网巨头联合整车厂共同开发的案例层出不穷,随着车联网概念及技术不断发展更新,在其所带来的智能感知、智能识别、云端处理等新兴通信感知技术的影响下,汽车逐渐成为一个移动互联网的终端。集成于中控端的车载系统作为这个终端的操作平台自然备受重视,业内一直在谈论有关车载系统的种种可能,围绕安全、交通信息、娱乐、车载导航、故障诊断等方向展开相关研发,同时尊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设计理念转向以“人”为中心。

(2)嵌入式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冗集

我国在车联网智能车载系统领域开发的起步时间较晚,整体行情较国外要慢,依靠手持移动终端实现通信和咨询的信息获取的现象仍不在少数。在外厂实力竞争压力下,国内市场整体偏向于追求对受众需求的全方面覆盖,乃至可以取代手机,就目前而言,多数开发厂商所做的只是将车载系统打造成为智能手机所映射的一个功能齐备车载屏幕,忽略了其核心价值在于定向定性的服务。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多多益善”的说法,在纷繁复杂的功能应用下,车辆在实际使用场景下的实用性被忽略,功能与服务的概念也逐渐模糊。

(3)前端交互体验显得差强人意

车载系统的前端交互体验是指用户从感知、操作交互过程中所得到的直观感受,用户是否产生出对车载系统愉悦的情绪和心理,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国产车载系统用户而言,交互体验是一大痛点,在操作使用方面,界面的运行顺畅度,触摸屏操作的精准度、手势或语音的识别度等相较于外厂设备系统,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此外,界面功能布局的引导性及UI设计的美观性总体也有着较大的上升空间。深圳曾推出过一款Android车机,实则只是将平板电脑生硬的嵌入到中控台,缺乏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也没能从车辆实际使用环境角度出发。

三.分时租赁下车载系统的发展展望

(1)即时性

车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赋予了分时租赁实现“分享”和“快速”的可能,也正是由于汽车共享的模式,决定了租用车用户每一次使用的车辆或将不同,加之使用者个体之间不同的行为习惯、消费理念、兴趣爱好等所具有的差异性,分时租赁模式下的车载系统不可能记录并保存下用户个人的数据信息,如常用路线导航、快捷键预设、喜爱的电台音乐等,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驾乘体验,也背离了分时共享“快速”的核心价值。试想当用户每租用一台车时,车载系统俨然一副“新面孔”表现,将难以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此外,车联网所带来的数据分析和云端处理技术,已实现建立个人数据账户的可能,在用户通过身份认证获得车辆使用权后,云平台便自动将其个人专属账户数据信息传输至当前所使用的车载系统中,直至租用过程结束,使用数据回传云端并保存,不妨碍下一位用户的使用。这种“即时生效”的产品特性,能够准确把握并针对租赁环境下用户需求的个性化特点,极大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将更易被接受并融入市场。

(2)实用性

根据用户需求,对于产品功能的界定可划分为核心、辅助和附加三种,结合汽车分时租赁特定使用环境,其用户都是市区内的短程代步,甚至于是单程代步,比如赶飞机、工作通勤、城区购物等,使用目的明确。举车载系统中的导航为例,地图与路线规划是其核心,指令接收(语音或触屏输入)作为辅助,相关新闻资讯推送作为附加功能,显得有些鸡肋。在目的性明确的驾乘过程中,洞悉用户的核心诉求,将产品的核心功能细致深化,突显产品的实用性是分时租赁模式下车载系统发展的关键,因为一个产品核心功能的优劣,才是用户是否接受并使用的评判标准。另一方面,从操作体验上看,合理的引导式交互设计能缩短使用者熟悉和摸索的时间,把握简单、清晰、即知的中心理念,通过简化使用流程、整合应用模块、优化防错技术等等,让产品功能以最简单、最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既提升了驾驶乐趣,也使驾乘安全得到保障。

(3)连接性

在按需经济的时代,连接比拥有更加重要,车联网的实质就是协调“人——车——环境”间的关系,其具有的的互联特性不单单局限于车机终端本身的车载系统控制单元,通过互联网平台共享,可以拓展到手机或其他外界设施上,业界统称为V2X,从而提供了一种符合用户多元化需求的新型生活方式,使驾乘出行更加效率与便捷。在汽车分时租赁环境下,用户处在“预约——取用——归还”的完整过程内,需要接触并使用到多个智能终端设备,比如在预约环节种通过手机远程实现车辆预约及目的地设定,驾驶过程中车载系统能通过车联网技术制定实时最佳路线并导航等。车载系统作为这一系列流程的操作中枢,居中统筹策应,通过共享平台的连接将多设备间的数据信息直观地呈现给用户。值得强调的是,平台共享下车载系统与车内移动设备的互联,车机并非是作为智能手机的替代品,而是重在促成手持智能终端与车载智能终端的功能互补,从而增强用户的驾乘体验。

四.结语

互联网革命时代已经来临,继电脑、手机/平板、电视走向智能后,智能汽车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搭载于中控端的车载系统作为汽车实现智能化的最佳体现形式,其所代表的“第四屏”已成兵家必争之地,受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的影响,当今车载系统的开发市场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姿态。从产品分析角度上看,只有挈中用户需求、合理细分市场、有针对性的运用营销策略,才能使产品在风云变幻的战局中能脱颖而出。任何一个商业模式的应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产品价值并从中获利,而实现产品价值的关键便在于抓住消费者对产品功能与情感的诉求。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分时租赁商业模式,主打软件加服务的形式,在这种商业服务模式环境下的智能车载系统,它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当下城市居民追求的便捷、实用、个性、效率的生活态度之中。努力突出产品主要功能优势,把握分众市场,制造与相似产品的差异化,同时彰显车载系统“体验”与“感知”两大核心主题,增强用户粘性,从而打造出一种新颖的健康出行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小洋,伍民友.车联网:物联网在城市交通网络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2012(4):900-904

[2]赵玮.车联网发展用户体验是关键[J].汽车与配件,2014,(1):75-77.

[3]静净雨.车联网的减法逻辑:功能“孤峰”才是王道.车云网.2013-12-25

[4]李明.分时租赁:汽车租赁的发展方向[J].上海汽车,2015,(3):51-53.

[5]北京日报.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正向你走来.2014-08-26

邓嵘:导师

猜你喜欢

车联网
整合广播资源,凝聚声音优势
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车联网的优势与劣势
基于车联网的交通信息采集与应用研究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智能监控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国车联网产业链与商业模式研究
基于车联网技术的智慧物流的发展前景
MP2P在车联网资源共享策略中的应用
车联网移动云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基于AV890车载机的车联网智能终端
车联网发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