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2016-05-30周建华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群众环境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导致地质环境越来越差,我国各个地区出现了一系列自然灾害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地质问题。文章针对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利用进行探讨,希望对地质环境的改善有所裨益。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利用

地质灾害的产生主要是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地质作用,但都是由地质环境不断地恶化而形成。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温差逐渐变大,部分地区气象异常,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目前,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地质环境的利用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形成

我国部分人民群众对于地质灾害的认知不足,片面的认为地质灾害属于自然灾害,然而,地质灾害的频繁产生和人们的活动息息相关。地质灾害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就是自然地质的变化,或者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环境变化,对人们的生命或财产造成了威胁。地质灾害主要来自于自然,具有不可抗性,我国作为地质灾害较多的国家(如图1),政府历来就十分重视地质灾害问题。地质灾害带来的破坏非常大,以往的事件不断为我们敲响警钟,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但灾害预警技术发展滞后,对自然灾害不能做到有效预防,所以,应该多举措想办法尽可能把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地质环境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构成的相互作用之体系,是自然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环境系统中,各个物质圈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以形成较为平衡而开放的生态系统。地质环境为生物提供水分、空气和营养元素,使人和其他生物满足生存的条件。据国土资源部《2014年中国矿产资源报告》调查统计显示:“2011-2013年,中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储量有37种增长,6种减少,2种基本没有变化。”矿产资源作为大部分为有限资源且不可再生,其形成时间漫长,随着开采量逐渐增加,资源储量自然减少,并且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地质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为了开采矿产资源,过度砍伐树木破坏植被,直接破坏水土平衡而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甚至泥石流、滑坡等现象,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不科学的开采,直接导致地质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失衡。

二、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在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如图2),其中大部分原因是地质环境不断地恶化所引起,要想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首先就得保护好地质环境。

(一)地质环境的改变引起地质灾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自然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给地质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部分为了自身利益的群众,对自然进行不合理、不科学的盲目开采,使我国地质环境改变过快,超过了自然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了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二)地质灾害改变地质环境

在我国各个地区里,地质灾害的出现意味着当地的地质环境较差,而地质灾害的出现又对地质环境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使地质环境越来越恶劣,相反,如果当地的地质环境较好,那么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就比较小。所以,我国的地质灾害的防御工作和地质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

三、地质灾害的防治

既然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两者息息相关,那么在地质灾害的防治与地质环境的保护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根据两者的关系,把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地质环境进行有效的结合,制定出科学、符合实际的防灾策略。

(一)实施地质灾害调查

政府及防灾减灾部门应积极组织专业的调查团队,对我国各地灾害发生的地区进行调查,摸清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因素,并对地质灾害的威胁性做出区分,尤其把我国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地区进一步细分,为国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另外,政府应该根据调查的结果,对可能发生的重大地质灾害做好预防工作。

(二)建立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的发生虽然具有不可抗性,但是可以通过建立预警系统,提前把危害降到最小,预警系统的建立应该包括技术和行政两个方面。一是建议使用先進的科学技术,感应地质的变化,为地质灾害发生起到预警作用;二是完善行政体系,当预知地质灾害快要发生时,及时提供对策,帮助人民群众有秩序、有条例地进行疏散,尽量的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完善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理体系

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地质灾害具有不可抗性,要尽量控制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首先,有关部门应该建立单独的重点地质灾害处理部门,并配备专业的人员以及专业的设备,对于重大地质灾害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支援。其次,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平台,在重大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的给予响应。

四、地质环境的利用

(一)建立地质环境的保护体系

政府应该根据调查信息,保护各个地区的地质环境,落实保护措施,针对各个地区地质环境问题的调查数据合理的提出解决方案,对于一些影响地质环境的企业进行严格管控,把地质环境问题发生机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另一方面,在我国已经制定的《环境保护法》下,仍然有部分不法分子为了利益不断地破坏地质环境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相关工作部门及人员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绿色健康、稳定安全的生存生活环境。

(二)加强人民群众的重视

当前,部分人民群众对地质环境保护的作用和价值缺乏全面而充分的认识,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地质环境保护的宣传,让人们认识到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有一些破坏地质环境的行为,虽然不会构成违法行为,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小,但是,长期积累下来或这种不良行为的人越来越多,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极为可怕。普及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政府及相关部门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多种平台和途径加强民众对地质环境的重视,让人民群众成为保护地质环境的一份子。

综上所述,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带来的危害,一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从实施地质灾害调查,建立预警系统,以及完善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理体系等方面出发,对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进行合理地预防。另一方面,根据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地质环境保护体系和加强对人们群众的重视,从而更好地保护地质环境,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构建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通报[R]. 20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4年中国矿产资源报告[R].地质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周建华(1978.04- ),男,甘肃会宁人,本科,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二大队,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群众环境
环境保护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多让群众咧嘴笑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