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职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与就业关系的探究

2016-05-30马良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职语言能力

摘 要:語言素质和语言能力是人的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人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更是高职毕业生必备的一项职业核心竞争力。高职毕业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他能否顺利就业、创业及在事业上的发展和成功。文章探讨了高职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现状,分析研究语言应用能力欠缺的成因,并提出提高高职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语言;能力;高职

由于受我国应试教育和高等教育传统模式的影响,学生大多重“文”轻“语”,对母语的学习态度冷漠,语言表达能力普遍存在缺陷与不足,这无疑削弱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要贯彻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其在就业竞争中的胜出率。而高职学生要想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除了要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外,还需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但目前,高职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不容乐观,高职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其现状令人担忧。需要认真分析原因,明确重要意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基于提高职业素养的要求培养高职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其将来能够维持和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高职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

(一)口头语言表达方面

大多数高职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表现在课堂上,许多学生不能读准字音,不会说较为标准的普通话,方言语音痕迹较重,普通话南腔北调;朗读时语感不强,随意添字、漏字或回读的现象严重;朗诵或演讲时缺乏技巧,语调生硬不自然。其次,在日常交流中,许多同学普通话不够清晰,口头禅较多,用词不够恰当,语句不够完整,思维不够连贯,不能较好地把握交流的主题,在交流的准确性和流畅程度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有的同学则沉默寡言,一声不吭,不善与人交际。再次,在正式场合,大多数同学胆小怯场,羞于启齿,说话结结巴巴,声音小,语无伦次,言不及义,没有明确的中心或观点;在面试、答辩、应聘等场合无法准确、清晰地进行自我推介,不能坦然自若地与人才需求方流畅地进行交谈。

(二)书面语言表达方面

学生在书面语言方面更是不容乐观,具体来说,也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文字基础不够扎实。有些同学书写时笔划次序颠倒,大多数同学错别字现象较为严重,不论是课后作业、实验报告,还是宣传栏、校园海报中,都充斥着大量的错字、别字,甚至有些学生用拼音代替汉字,或乱用繁体字。其次,语言规范意识淡薄。许多同学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对语言文字运用缺乏鉴别能力,网络用语现象司空见惯,生造词语现象也比比皆是;至于标点符号的规范意识则更差,不加标点或一逗到底的现象很普遍。再次,书面表达能力捉襟见肘。期初的学习计划、平时的见习报告、期末的个人小结等书面表达中,不能正确地掌控语言的使用环境,词汇贫乏,用语不规范,表意能力差,语句不通顺,逻辑混乱,层次不清,文气不顺,语言分析能力缺乏,病句现象俯拾皆是,综合概括能力明显不足;有的同学甚至连简单的请假条和便条都写不好。

二、影响高职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因素分析

(一)国家政策导向因素

我国的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开设了英语课,有的在幼儿园阶段甚至就开始让孩子学习英语。随着英语成为国际交流的一种通用语言,学好英语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战略模式下普遍认同的观点;而且国家在升学、就业等方面对英语有着明确的要求,对汉语言运用能力却没有硬性的规定,致使学生将语言学习热点都集中在英语方面,从上大学开始,就分秒必争地背单词、练听力、做试题,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四级、六级的备战中,对母语学习兴趣自然不大;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汉语不需要学习,或学习汉语无用,从而导致汉语言运用能力的直接下滑。

(二)基础教育因素

高职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普遍不高,跟中小学时的基础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包括“语”和“文”两个部分,即“语言、言语”和“文学、 文化”两个部分。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则更多的重“文”而轻“语”。为了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大量需要死记硬背的语文知识,偏重于争取高分的机械化操练,重模式、轻能力,重形式、轻内容,重书面、轻口头,把获取高分通过考试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缺乏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系统化培养。这种先天的不足,必然导致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普遍不高。

(三)高职院校自身因素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而许多高职院校在认识上存在着“专业技能至上”的误区,过分偏重于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灌输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作用认识不够到位,导致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专业课程挤占了大学语文等语言类课程的生存空间,忽视了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即使有些学生认识到自身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不足,但由于学校较少开设相关课程,他们也很少有提升的机会;而更多的学生由于受高职院校功利性办学理念的影响,他们更愿意花时间去学习专业课和计算机,以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来提高就业竞争力,也不愿意在汉语应用能力的提升上下功夫。

(四)社会语言环境因素

社会语言环境的混乱对高职学生语言文字的使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是网络语言的不规范,如副词修饰名词的“很女人”、名词用作动词的“你博客了吗”、还有一些冒传统语法之大不韪的港式说法“有说过”“累死掉了”等,这些语言违反了汉语正常的构词规律和语法规则。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上网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网络语言中这些不规范的用法,必然影响了学生对规范汉语的正确使用。其次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报纸上、电视字幕上的错别字也是屡见不鲜,干扰了学生对规范语言的掌握。再次是一些商家广告,为了吸引眼球,肆意“创新”,故意乱用词语、窜改成语。如蚊香广告中的“默默无蚊”、磁化杯广告中的“有杯无患”等,这种对词语进行随意窜改的做法造成了用词上的混乱,严重破坏了语言环境。在这种混乱的语言环境影响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是非不分,真伪难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下降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三、基于职业素养的高职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价值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弟子子贡就曾说过:“出言陈辞,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也。”可见在中国的传统中,就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当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需要的都是复合型的人才。所谓复合型人才,即指专业出众、语言能力超强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因此,高职学生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外,还需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更何况学好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也是高职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加强自身素养的一个前提。所以,高职院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价值,把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位置,并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常抓不懈。

(二)增强学生说普通话、使用规范文字的意识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说普通话、使用规范文字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音律美、形式美、逻辑美及其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作用,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和度,激起民族自豪感,从而使汉语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学语言要严格规范,普通话要标准,一言一语、一笔一划,都要给学生积极的影响。再次,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 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加大课堂复述、课堂讨论、口头作文、课前演讲的力度,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要通过作文互改,找错别字、改病句,或组织学生有意识地搜集一些网络词语、广告成语、校园流行语等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改正,来增加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

(三)构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教学体系

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相关的课程体系做保障。高職院校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应密切关注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把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教育培养目标之一列入教学计划,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教学体系。《大学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基础课程,应被列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并在课时和学分上给予保证;同时,应加大语言文字类选修课程开设的力度,《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现代汉语》《公共语言学》等都可以作为选修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提高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四)为学生搭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训练的平台

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得以提高。因此,高职院校要为学生搭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训练的平台,全面开展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训练除了要在课堂上得以保证外,还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强化。比如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与大师交流,从大师的作品中积累语言,领悟语言应用技巧,培养良好的语感;同时还可开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主持人大赛等,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学校的图书馆也要承担起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责 任,有的放矢地利用新书推介、书评活动,来引导学生 积极阅读,扩大汉语词汇量;另外,学院还可以定期举行语言规范、语言表达及写作方面的讲座,帮助学生 增强语言规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勤工俭学、青年志愿者等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建立高校对大学生正确的考核机制—口试和笔试等考试方式同时进行

现在的大学对学生的考核常见做法是闭卷笔试的方式。好象是只要背几个概念、记几个单词就可以顺利毕业,但是请问,毕业以后怎么办?用人单位也会这样采取闭卷笔试吗?远远不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扩招,在校生的数量大大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不再象过去那样紧缺,用人单位有了较充分的人才挑选机会。而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形式主要是考试,考试主要包括面试和笔试两种形式。面试是通过当面交谈对应试者进行考核的一种方式,它最重要的是观察大学生的口才和应变思维能力等等。对多数大学生来说,在学校接受的训练少、面试经历少,面试时心里打怵,常常不知所措,以至于败下阵来。可见,在高校建立适当的口试的考试方式,让大学生平时就要有意识地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养成与人自如交谈的习惯。并进而让学生学会面试,是大学毕业生求职择业时面临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红梅.论大学生语言学习与语言素质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8).

[2] 谢华琳.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大学生的语言素质[J].中国成人教育,2010(9).

[3] 牛桂卿.汉语言素质与就业竞争力关系刍议[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4] 淮亚莉,刘洋.浅谈当代大学生的语言素质问题[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9).

[5] 陈一凡.浅谈大学生语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培养途径[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西安),2005(11).

作者简介:马良(1982.07- ),河南焦作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高职语言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语言是刀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